2023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861426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5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2023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2023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2023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2023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3年) 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3年),业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3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国 家 林 业 局 二九年十一月四日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3年) (国家林业局 二九年七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必要性 一、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二、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沿革 三、当前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必要性 第二章 油茶产品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一、市场分析 二、需求

2、预测 三、发展潜力 第三章 规划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规划编制依据 二、指导思想 三、基本原则 四、规划技术路线 五、发展目标 六、规划期限 第四章 建设范围与建设布局 一、建设范围 二、建设布局 第五章 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油茶林基地建设 二、油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三、科技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第六章 油茶加工与产业相关体系建设 一、油茶加工业 二、油茶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三、油茶市场监测和监管 第七章 油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一、油茶林早实丰产技术措施 二、病虫害防治 第八章 规划实施进度安排 一、规划实施的总体思路 二、进度安排 第九章 资金筹措与效益简析 一、资金筹措 二、效益简析

3、第十章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投入保障 三、种苗保障 四、科技保障 五、宣传保障 六、政策保障 附表: 1、全国油茶主产区分布范围表 2、全国油茶主产区林地资源现状统计表 3、全国油茶主产区油茶种植现状统计表 4、全国油茶主产区油茶加工企业现状统计表 5、全国油茶主产区现有油茶良种种苗生产情况统计表 6、全国油茶适宜栽培区域分布表 7、全国油茶产业规划布局表 8、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营造林任务安排表 9、油茶良种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规划任务安排表 10、油茶科技支撑任务安排表 附件 1、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油茶良种名单 附图 1、全国油茶适宜栽培区域示意图 2、全国油茶产

4、业规划布局图 前言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目前,我国油茶面积约有4500万亩,油茶籽年产量100万吨左右,年产茶油约26万吨,产值约110亿元,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个省(市、区),其中江西、湖南、广西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面积的762。 油茶在我国大面积种植始于上世纪60年代,种植面积最高曾达到6000多万亩,在其发

5、展过程中,因“三起三落”一直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究其原因:一是未能有效形成商品市场拉动的合力;二是比较效益低,内在源动力严重不足;三是政府扶持、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社会催化作用较弱。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23年,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一是茶油市场看好,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油茶种植、加工可观的利润空间对发展油茶产生强大拉力;二是茶油加工能力迅速扩张,各地新建了一批油茶精深加工企业,茶油现有加工能力接近目前原料供应量的4倍;三是经过油茶科研人员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成功选育出了一大批高产稳产油茶良种,基本可以满足油茶发展对良种资源的需要,集约化系列栽培技术已成型过关,

6、加工技术不断成熟,为油茶产业比较效益上升积累和奠定了巨大空间;四是近几年国家和有关地区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出台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目前,各地发展油茶的势头很猛,许多省份提出了具体规划和发展意见。根据油茶适生地区的土地资源现状,在油茶适宜生长的地区,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对现有油茶林进行抚育、更新和改造,或在宜林荒山荒地新造高产油茶林,对促进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对食用油发展极为重视,200 7、2023年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359号),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

7、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国发202336号),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为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并于2023年、2023年两次分别在江西和湖南组织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 第一章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必要性 一、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油茶主产区分布范围 我国油茶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云南、重庆、河南、四川和陕西14个省(区、市)的642个县(市、区)。其中,种植面积大于10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在510万亩的县(市、区)有97个,种植面积在15万亩的县(

8、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小于1万亩的县(市、区)有261个(详见附表 1、表1-1)。 (二)油茶主产区林地资源现状 根据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林地资源统计结果,我国油茶主产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2306720万亩,其中有林地14827140万亩,疏林地532710万亩,灌木林地3704490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62070万亩,无林地2880310万亩。在无林地中,有宜林地2569200万亩,其中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有53807万亩(林地资源详见附表2)。 (三)油茶主产区油茶种植现状 目前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共有油茶林面积45312万亩,其中:产前期面积1802万亩,初产期面积

9、2396万亩,盛产期面积19777万亩,衰产期面积21337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397、529、4365和4709。受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油茶种植面积以湖南、江西、广西3省(区)最大,分别为17780万亩、11200万亩和5524万亩,3省(区)面积占全国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的762。2023年全国生产油茶籽9755万吨,生产茶油2625万吨,平均亩产茶油579公斤(油茶种植情况详见附表3)。 (四)油茶主产区油茶加工企业现状 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现有油茶加工企业659家,油茶籽设计加工能力可达到42483万吨,年可加工茶油11079万吨,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企业有178家,

10、具有精炼能力的企业达到200多家,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目前可年产茶粕6839万吨,茶皂素186万吨,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资源利用水平较高(油茶加工企业现状详见附表4)。 (五)油茶主产区油茶良种种苗生产状况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食用油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油茶产品市场逐渐升温,特别是油茶无性系品种高产优质特性逐步为社会所认识,油茶主产区特别是湖南、江西、广西等省(区)陆续建立了一批高产无性系(品种)采穗圃基地。据统计,目前湖南、江西、广西等8个省(区)共建有油茶采穗圃基地33处,现有油茶良种苗木生产能力13610万株。林业科学研

11、究部门已选育出100多个优良无性系品种,这些良种的测产每亩在35公斤至50公斤,有的亩产茶油已达到75公斤(油茶种苗生产情况详见附表5)。 1、油茶良种选育状况 油茶主产区14个省(区、市)中,湖南、江西、广西、浙江、安徽、湖北、福建、云南和重庆9省(区、市)通过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油茶良种有174个,其中通过国家级审(认)定的良种54个(详见附件1),省级审(认)定的良种120个。 2、油茶良种基地生产能力 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湖北、贵州、安徽8个省(区)共建有油茶良种基地33个(30个采穗圃和3个种子园),总面积4414亩,油茶良种苗木现有生产能力约136亿株,良种穗条现有生产

12、能力约7500万条。 3、油茶良种种苗供应能力 2023年春、秋两季,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9个省(区)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5100万株左右,可供造林约46万亩。其中,春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2900万株,可供造林26万亩;秋季可提供油茶良种苗木约2200万株,可供造林20万亩。 2023年冬季和2023年春季9省可生产油茶良种苗木12亿株,可供造林110万亩。 4、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情况 目前,开展油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有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和贵州省。湖南省林科院从2023年开始,收集保存了200多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家系等。江西省林科院收集保存优良无性系和农家

13、品种100多个。浙江省林木种苗站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合作,在浙江金华东方红林场建立了油茶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了275个油茶无性系。贵州省黎平县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收集保存了75个优树的繁殖材料。 二、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沿革 我国现有油茶林面积45312万亩,以普通油茶为主,涉及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4个省(区、市)。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近60年发展变化,曾几起几落, 直到进入90年代,随着人们对油茶认识的提高,油茶科研工作的深入和新成果的逐步推广,特别是油茶优良无性系等良种的大规模示范应用,加之地方政府强有力推动,油茶生产才真正步入了平稳发展轨道。进入21世纪后,产量突破了20万吨(详

14、见图1-1)。 图1-1我国茶油年产量折线图(略) (一)油茶生产起步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始于上世纪50年代。建国前,我国油茶生产处于半荒芜状态。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油茶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一样,得到迅速发展,分到土地的农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发展粮棉油生产。在原政务院关于发动农民增加油料作物生产的指示下,各省林业部门制定了各项政策,组织山区群众发展油茶。这一时期,群众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很高,对大面积荒芜的油茶进行了垦复,产量逐渐上升,1952年全国茶油产量为5万吨,1956年茶油产量达到8万吨,比建国初增加了一倍。1958年,全国的油茶产量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一阶段,我国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科技水平低,油茶生产处于原始耕作状态,油茶造林分散,苗木大多为实生苗,经营管理主要靠“人种天养”,以致油茶产量低,平均每亩茶籽产量只有10公斤左右,茶油产量25公斤。这是一个粗放经营的低水平生产时期。但是,油茶生产同大力发展的粮棉生产一样,同样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