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五年级(上)音乐第九册教案(表格式) (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860668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77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版五年级(上)音乐第九册教案(表格式) (2)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湘版五年级(上)音乐第九册教案(表格式) (2)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湘版五年级(上)音乐第九册教案(表格式) (2)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湘版五年级(上)音乐第九册教案(表格式) (2)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湘版五年级(上)音乐第九册教案(表格式) (2)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版五年级(上)音乐第九册教案(表格式)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版五年级(上)音乐第九册教案(表格式) (2)(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内容 第一课 嘀格伢儿的梦 拟定教时教时2-1教学目标:1、能用明亮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脚踏水车唱山歌2、能学会演唱嘀格调,并用明亮、流畅的生音表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3、在听赏土家喜欢咚咚喹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木管乐器及其音色,能自信大方的跳起摆手舞,并主动参与音乐听赏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 :能用明亮、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及体会乐曲土家喜欢咚咚喹。难点:注意音色与节奏的把握课前准备(资料摘抄、教具): 1 . 教学光盘 钢琴 2.有关土家族风俗民情的音像资料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一、了解土家风俗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谁知道 哪些乐曲是与 这个民族有关?(

2、学生回答)你们回忆学过或听过那些土家族风俗: 哭嫁 对山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土家歌、风俗民情)二、练唱脚踏水车唱山歌(要求:声音活泼,圆润,有弹性)三、学唱嘀格调 师:你们的声音真美,把土家族的娃娃也吸引过来了,他们正唱着山歌呢?我们来听听他们唱的什么歌? 1播放嘀格调2 教师简介师: 师:嘀格调是根据一首土家山歌改变而成的歌曲,出示嘀格调曲,再次欣赏 3学唱歌曲(1).学生跟琴哼唱歌曲嘀格调.(2).教师分句.分段教唱 。 (3).让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嘀格调。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师:土家山歌通常采用对唱的形式,我们也来进行对歌的学习比赛。师播放嘀格调跟音乐进行对唱。 (

3、3)、查自学情况后评价,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句进行对唱(4)、唱旋律师:你能根据歌词的唱法唱一唱嘀格调的旋律吗?四.让学生完整的唱歌曲,这里要注意结束句五、听赏土家喜欢咚咚喹 (1)播放土家喜欢咚咚喹乐曲(2)介绍:冬冬喹施土家族的一种民族乐器,通常由竹子制成,长约10厘米,乐曲为木管五重奏学生看书,了解木管的形状 (3).让学生指出木管五重奏每种乐器的名称 。(4). 让学生 把这几种乐器画出来 。(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这项作业 )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六、总结师:你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民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在欢快的歌舞中了解了土家族的风俗民情,我国的少数民族众多,民

4、间音乐舞蹈丰富多彩。希望大家多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走进精彩的民间文化大世界。课后小记:教学内容 第一课 嘀格伢儿的梦 拟定教时教时2-2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嘀格调,用明亮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欢乐,活泼的情绪。2、能安静的聆听歌曲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体验它优美抒情的情绪,并能轻声跟唱歌曲。3、在“音乐列车”的活动中,能自主学习有关2/4和 3/4 拍子的知识,并能辨别这两种拍子的歌曲 重点、难点:重点: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难点:辨别2/4 3/4的歌曲难点: 课前准备(资料摘抄、教具): 1. 教学光盘 钢琴 2.打击乐器每人一件。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一.、组织上课 音乐

5、礼仪二、 复习、巩固歌曲嘀格调(体会、表现)(1)歌谱的认读要求吐谱的清晰 活泼(2)唱歌曲学生吐词清楚(3)怎样表现歌曲?学生讨论:歌曲的情绪是怎样? 怎样用力度、声音的强弱表现歌曲?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歌曲的情绪:活泼 欢快 富有朝气二乐句要唱得轻松活泼,力度为中强,以表现湘西儿童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第三乐句是全曲高潮,情绪较为激动,声音要明亮流畅,力度稍强,以表现孩子们学习、劳动和玩耍时欢快的心情。最后一乐句前两小节要用稍弱 、清晰而有弹的声音演唱,唱出山里孩子那种顽皮有趣的特点,后两下节要用连贯稍强的声唱,以表达一种富有生气,积3 3 3 2 1 6 5 6 6 1 6 1 2 1

6、6 5外面的世界 真奇妙, 要去那 瞧 一 瞧。学生按要求表现歌曲三、 听赏与跟唱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1 初听歌曲的基本情绪是什么?第一、你能听辨出这十二声部合唱曲吗?极向上的情绪。结束句可以这样处理:1=F(2) 复听学生心里默默的跟唱并厂出自己的声部,注意声音的控制,做到声音的和声感 。(3) 感受后再唱说一首歌曲的意境学生带感情跟唱歌曲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四、音乐活动 音乐列车(1)学生看书,说一说列车的车箱节奏上有什么规律(2)清江下面的电脑芯片安装在各自的车头上,2/4 3/4(3)说一说 2/4 3/4的含义2/4拍号 四二拍子(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强

7、弱规律 强 弱3/4拍号 四三拍子(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强弱规律 强 弱 弱(4)听辩嘀格调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体会两首歌曲的节奏节拍及2/4 3/4的强弱五、小结 课后小记教学内容第二课 西部放歌. 拟定教时教时2-1教学目标:1在听赏歌曲黄河船夫曲时,感受陕西民歌的特点,并能模仿陕西方言随乐跟唱。2能学会唱走绛州. 3.在听赏管弦乐曲走绛州 时, 感受乐曲欢快.诙谐的音乐特点,并能用愉快的心情演唱山西民歌 重点、难点:1. 学会唱走绛州. 2. 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 2. 在歌曲表现活动中了解其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 课前准备(资料摘抄、教具):1.钢琴、课件. 2:

8、有关西部民间歌舞的资料、长毛巾。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一、走进西部1歌声引进西部2影片简介西部课件展示黄河、黄土高坡以及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介绍西部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了解它们与当地的音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西部放歌1听黄河船夫曲(l)聆听(2)跟唱(3)表演师:拉船的人就叫纤夫,你们带的毛巾可以派上用场了吗?怎么做才像是在一根绳上拉船呢?( 2唱走绛州 (1)过渡语船靠岸了,船夫们坐下休息休息。高原上随处都能听到悠扬的歌声。你听,那边船夫的歌声刚落,这边又传来孩子们学唱的挑夫的歌!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2)听听走绛州师:同样是来自黄土高原上的民歌,

9、它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生:师: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些什么?生:一根扁担软溜溜,担上扁担到绛州(3)说说“走绛州”师:对,歌中唱到“担上扁担走绛州”,“绛州”在哪里?为什么要“走绛州”而不是“坐车到绛州”?生:师:“绛州”是古称,在今天的山西省新绛县,明、清时期,这里是商业发达的繁华之地。我们现在要买东西都是拿钱到超市去买。可那时候高原上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人们要买东西、卖东西都只能挑着担子走到绛州去。于是就有了“担上扁担走绛州”的说法。(4)学学挑担子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 师:你会挑扁担吗?能学学吗?(请l2名学生学学挑担子的模样。尽量模仿各种不同的姿势,如:左肩挑右肩挑、换

10、肩等等。)师:在教室里拿什么东西可以替代扁担来模仿挑担的动作?(生拿出自已带的长手巾模仿。)(5)随乐律动学生随音乐走绛州挑担律动,再次熟悉音乐。(5)随乐律动学生随音乐走绛州挑担律动,再次熟悉音乐。(6)学唱曲谱课件出示歌谱,学生随琴轻唱曲谱,并及时解决难点。A .这一句音比较高,不能喊叫,引导学生感受扁担一颤一颤的轻快的形象。B 切分节奏(引导学生想像切分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唱出它的重音)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7)学唱歌词A随琴唱词。B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虚词衬词,并说说它们的作用。(8)情感处理师:挑夫们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可他们却能苦中作乐。请想一想,要怎么唱

11、才能让他们肩上的担子变得更加轻松、脚步变得更加轻快呢?生:(9)扮扮挑夫的模样师:你们看看挑夫的打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生:头上系着毛巾。擦汗、挡风沙。师:我们也来学学。(10)表演老师和全班同学系着头巾,挑着担子,边唱边表演走绛州。三、采风归来1 拓展延伸师:黄土高原的确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你还了解哪些高原的情况呢?2 交流学生互相交流采风成果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四、教师小结师:今天,我们领略了黄土高原上极具魅力的民间歌舞,它们是中华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希望大家都大胆地走近她,摘取她。课后小记教学内容第二课 西部放歌. 拟定教时教时2-2教

12、学目标:1能自主识甘肃民歌的曲谱,学会唱这首歌并用竖笛(单吐吹奏法)吹一吹.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四四拍子的含义和强弱规律,能指认出小节.小节线和终止线.3.能随乐跟唱陕北民歌,并了解陕北 秧歌的特点,能随歌曲跳一跳.重点、难点:重点:1.读谱唱歌 . 2. 学习乐理知识. 3.音乐活动:难点: 能随乐跟唱陕北民歌 .课前准备(资料摘抄、教具):1.钢琴、课件. 2:有关西部民间歌舞的资料、长毛巾。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一.复习歌曲.二. 读谱唱歌 1.听赏歌曲,感受歌曲的特点,并跟唱歌词. 2.分组自主练唱歌谱,3.学生进行民歌演唱,比一比,看哪一组唱得最具有民歌特色.4.

13、结合甘肃民歌 进行竖笛教学.(1).连音吹奏法练习曲. (2).单吐吹奏法练习曲. 教学基本框架(每个阶段师生活动的设想):三.音乐知识1.介绍4/4拍子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小节, .小节线和终止线. 2.出示黄河船夫曲,空出其中一句重复的曲谱,让学生来填写, 小节线和终止线. 四.音乐活动1介绍 是一种流传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的民间歌舞形式.2.观看 影片陕北秧歌的特点 ,并学一学,跳一跳.3.让学生 自己选择喜欢的动作,角色.等随着欢快热烈,富有特色的陕北民歌 参与到秧歌 队伍中来.课后小记教学内容第三课 鱼水情 拟定教时教时2-1教学目标: 1、能说出八三拍子的含义,能按其节拍规律击拍或划拍学唱歌曲旋律。2.用优美和谐的声音学会合唱歌曲唱支最美的歌和秋天的小雨.并选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重点、难点:1.演唱唱支最美的歌和秋天的小雨 .2. 感受歌曲的情感课前准备(资料摘抄、教具):1. CAI课件、电脑、钢琴 2. 搜集解放军叔叔在抗洪救灾中生动感人的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