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858590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江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江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江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江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目录1 现状与挑战 . 12 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83 主要任务 . 114 主要措施 . 325 重点工程 . 366 保障措施 . 36附表 1 江门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指标附表 2 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附表 3 固体废物处理重点工程附表 4 生态建设重点工程附表 5 核应急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1 现状与挑战1.1 “十一五”环保工作回顾“十一五”以来,在江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 高的情况下,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治污减排能力全面提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区域环境质量有所改善。1.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2、取得明显进展。全市环境保护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提高,由“十五”期 间的年均 1.9%提高到“十一五”期间的年均 2.01%。先后建成台山市台 城污水处理厂、开平市迳头污水处理厂、新会东郊污水处理厂二期、鹤 山第二污水处理厂、恩平污水处理厂、江海污水处理厂,县级以上城区 已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 全市 14 个中心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投 入运行。目前,全市已建成或基本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 26 座,日处 理能力 49.3 万吨,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60%以上。大力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和配套环保设施建设。 2007 年,对 市区大推车山垃圾填埋场进行了整改,增加了渗滤液强化处

3、理工艺和填 埋气体导出集中燃烧系统;鹤山市马山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扩容工作已 经完成;市区旗杆石生活垃圾填埋场已投入运行;台山、开平、恩平市 生活垃圾处理场正在加紧建设。全市 739 家工业污染源建成了污染治理设施, 其中废水处理设施 732 台(套),废气处理设施 1089 台(套),工业废水处理能力达到 96.3 万 吨/日,工业废气处理能力达到 2302.2 万标立方米 /小时。2. 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十一五”以来,江门市将污染减排与治污保洁工程、珠江水环境 综合整治、环保专项行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污染减排工作:一是以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削减化学需

4、氧量排放量;二是以火电厂 脱硫和关停小火电机组为核心,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三是以强化排污 许可证管理为抓手, 推进工业污染减排; 四是以严把环保准入关为手段, 从源头控制污染增量;五是建立健全污染减排台帐,加强统计、监测和 考核体系建设。各项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促进减排目标的实现,按期完 成省下达江门市各年度和“十一五”的总量减排工作任务。污染减排工作的顺利推进,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 了积极贡献。“十一五”期间,我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3%,但是化学需 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显著削减, 分别比“十五”期末下降 9.1%、18.2%; 环境质量总体仍然保持稳定:西江、潭江两大江河干流水

5、质基本控制在H至皿类标准,2010年地表水14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达标率为 92.9%,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率 100%;各级饮用水水源得到有效保护,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空气质量保持良好水平, 2010年市区空气质量日报优良率 98.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收颗粒物均符合国家二级标 准。3. 城镇河涌整治深入推进。 以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督办、落实潭江水资源保护和办理市人 大饮水安全保障议案等工作为抓手,各市、区和有关单位加大了水环境 整治力度,进一步改善了全市水环境质量。市区加快实施天沙河两岸截 污工程, 投资 8000多万元的天沙河沿岸截污管网基本完成。 蓬江区投入 160

6、0 万元对天沙河进行河道疏浚,全长 9.0 公里;杜阮河清淤疏浚和两 岸堤岸改造工程全面动工,累计投入整治资金 4800 万元。江海区投入 500 多万元对礼乐、外海、滘北、滘头的多条河涌开展全面清理整治。新会区建成河口水闸和上浅口水闸,“两闸一泵”主体工程和河岸绿化 美化工作基本完成。台山市加强城镇河涌两岸重点污染源整治,完成台 城河北岸截污管网建设工程。开平市全面完成镇海流域整治工作。鹤山 市对龙口河、双合犁碧咀两条河涌进行截污清淤,绿化美化河涌两岸景 观,整治长度约 13.25 公里。恩平市投入 173 万元对公仔河、仙人河、 六湾河等市区河涌及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4. 环保队伍能力建设

7、不断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高质量地完成了污染源普查任务。 全市共普查工业污染源 14594 个, 生活污染源 9964 个,农业污染源 29128 个,集中污染治理设施 20 个, 建立了各级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积极推进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目前,全市 19 家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已安装在线监控设施,连同 5 家省控重点污染源 企业,共有 24 家企业( 38 个监控点位)的在线监控设施与江门市环保 局监控平台联网。组织编制了 江门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建成了市区西江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编制了江门市环境保护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 江门重大环

8、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 ,逐渐建成一套较完备的环境应 急体系。各级环保部门大力提升环保执法效能和执法水平,强化对环境违法 行为的查处,严厉地打击了一批违法排污企业,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 注的环境热点和难点问题。一是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二是着力解决 重点环境污染问题。 对江门市蓬江区杜阮电镀厂等 10 家重点环境违法企 业进行挂牌督办,认真抓好开平市镇海流域污染整治的督办等;三是认 真处理群众环境投诉, 采取“基层大接访”、领导包案、 责任到人等措施, 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环保扰民问题。5. 生态建设步伐加快。为巩固和提高江门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果,加快推 进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优市”战

9、略, “十一五”期间,江门市提出了建设 生态市的发展目标,并委托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编制了江门生态市 建设规划。同时,全市深入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植树造林、自然保 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等工作,新增江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广 东省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 2 个国家级森林公 园(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峰山森林公园) 、4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江 门古兜山、上川岛猕猴、恩平七星坑、江门中华白海豚) 、3 个省级森林 公园(潜龙湾森林公园、河排森林公园、大雁山森林公园) 、 1 个省级风 景名胜区(圭峰山风景名胜区) ,全市受保护地区面积达到 1233.24 平方 公里,占全市

10、国土面积的 12.92%。1.2 存在的主要问题1.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偏慢,结构性污染仍将长期存在。“十一五”期间,江门市以污染减排为抓手,加快淘汰小水泥、小 火电等落后生产能力,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但是,全市 工业结构性污染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废水排放量较大的行业是纺织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 物制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前五位的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 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 制造业。全市环境质量状况总体好转,但污染排放总量依然较大,结构 性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局部区域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2.

11、城镇河段和局部河段污染严重。江门市主要河流水质保持良好,基本满足水环境质量目标要求,但 河流水质在枯水期难以保证。主要供水水库水质保持良好,约三分之二 的水库水质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皿类标准, 但个别库区周围建有养殖场, 局部区域有超标现象,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氮、总磷、氨氮等。江门大部 分近岸海域海水基本符合国家海水二类水质标准。江门市水环境问题突 出表现为城镇河段污染较重,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集中排放到河流中, 水环境容量有限,导致河流水质污染比较突出。一些流经乡镇的河涌也 受到污染,个别区域水生态环境甚至出现恶化趋势。江门市区天沙河、 杜阮河、台山市台城河、鹤山市龙口河、恩平市公仔河、仙人河

12、、六湾 河等河段河涌污染仍较严重,需继续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3. 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但局部区域污染严重。“ 一五”期间,江门市辖区的 SQ、NQ、TSR PM0等各项环境质量 指标均可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但是,污染物浓 度有所上升,局部地区污染严重,市区和台山的酸雨频率较高。江门市 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快速, 尾气排放量增加。 由于江门是电力输出型城市, 装机容量大,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产生量大,减排压力大。4.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能力薄弱。江门市危险废物持证经营单位只有 8 家,只能处置含铜、含镍、含 镉、废矿物油类危险废物,本地不能处置的其他危险废物,只能跨市转 移,增大

13、了危险废物处置的成本和转移风险。此外,随着大规模建设生 活污水处理厂,大量产生生活污泥(属于严控废物) ,而江门缺乏相应的 处置设施,引起的环境隐患需加以重视。5. 农村和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严重。长期以来,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严重滞后,垃圾随意堆放的 现象普遍存在,个别地方农村环境卫生条件较差,部分农村饮用水水源 水质安全受到威胁。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企业污染、规模化养殖场污染、 资源的无序开采以及小城镇的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 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降低。1.3 “十二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时期是江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

14、经济 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恶化趋势、全面改 善环境状况的关键时期。一方面,环保工作从上到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 重视;另一方面 , “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打下的基础以及经济综合实力 的进一步提高将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必须清醒地认识 到,“十二五”时期江门仍将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能源结构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改变, 环保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传统产业比重大,污染物持续减排压力加大。虽然江门市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但是, 2010 年三大产 业结构比例为 7.5 :56.5 :36,工业仍

15、稳居首位。而工业结构中,纺织 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 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等传统产业所占份额较大。这种增长方式 对江门市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极大压力,制约了江门社会发展和环境质量 的改善。另外,依据广东省区域定位的要求,江门市已成为珠三角电力 生产和畜禽养殖基地,在对珠三角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给 本地的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同时,“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氨氮、氮氧化物纳入总量控制目标,一 方面,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需持续减排,另一方面,新增氨氮、氮氧 化物的减排任务,减排压力不断增大。2. 环境问题日益复杂,解决难度加大。长期以来,污染的不断积累

16、使得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污染介 质已从以大气和水为主逐渐向大气、水和土壤三种介质共存转变;污染 物来源从以工业和生活污染为主不断向工业、生活和农村、面源并存转 变;污染特征从单一型、 点源污染向复合型、 区域污染转变; 在 SO2、COD 等常规污染物尚未得到全面根治的同时, 大气灰霾现象、 持久性有机物、 放射性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在生活垃圾未得到有效处理的同时,危险 废物、放射性废源、废旧电子电器、生活污泥等固体废物污染接踵而来; 特别是其中一些问题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解决,环境污 染治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3. 公众环境需求不断提高, 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 “十二五”时期,既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又是人民 生活水平持续较快提升的阶段,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 诉求不断增加。 而另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