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856835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年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年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年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年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犯罪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总学时24理论22讨论2学分1.5开课单位法学院开课系法学系修订时间2011.8.1课程简介教学内容: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融犯罪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及其犯罪对策心理。具体教学内容为:一、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诸如犯罪心理学的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和历史发展;犯罪心理的形成;犯罪心理的实质;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动机。二、犯罪类型心理。诸如初犯、屡犯心理;青少年犯罪心理;女性犯罪心理;变态犯罪心理。三、犯罪对策心理。诸如侦查心理;审讯心理;犯罪心理矫治;犯罪心理预测和犯罪心理预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分析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其形成机制,剖析

2、不同类型犯罪人的犯罪心理,掌握基本的犯罪对策心理的方法和策略。修读专业:法学先修课程:刑法学教材:栗克元主编:犯罪心理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刑事法学的基础学科,是犯罪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在刑事法学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不同类型犯罪人心理分析和犯罪对策心理。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悉知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的实质,犯罪心理结构要素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能够用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掌握预防、控制犯罪心理的对策和方法。三、修读专业法学本科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与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同属

3、于刑事法学,存在天然的联系。本课程是刑法学、刑事诉讼学的后续课程。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犯罪构成理论、刑罚理论、刑罚执行理论和刑事诉讼程序。五、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第一章绪论(2学时)本章内容提要: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及其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具体研究犯罪人及其犯罪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及其规律性,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犯罪心理学的任务是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丰富和提高邻近学科的研究,为预测、预防、侦查、审讯以及罪犯矫治提供心理学依据。研究犯罪心理学必须以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为基础,

4、选择切实易行的有效方法,才能保证研究课题的信度和效度。犯罪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很短,一般把著名的德国精神病学家埃宾于1872年所著的犯罪心理学纲要作为标志。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哲学家的论述中包含了丰富的犯罪心理学思想,需要我们认真挖掘。第一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犯罪心理学的概念(A);2、研究对象(A);3、研究任务(B)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方法论基础(B);2、具体方法(A)第三节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西方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发展(C)2、中国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发展(C)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犯罪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研究犯罪心理学为什么必须坚持社会性与生物性相统一原则

5、?3、什么是抽样调查法,它有何特点?4、简述投射测验法及其司法运用。5、简述近、现代西方犯罪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脉络。6、简述中国古代“人性论”争辩中的犯罪心理学思想。7、请为我国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建言。第二章犯罪心理的形成(2学时)本章内容提要:犯罪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国外的很多流派的观点,给我们很多启迪,我国学者认为,个体犯罪心理的形成,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主体不健康的身心因素起主导作用,自然状况起条件作用,是社会、主体、自然有机交织的生成物。同时,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内外化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过程。第一节犯罪心理形成理论1、生物学派的理论(B);2、社会学

6、派的理论(B)3、心理学派的理论(B)第二节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1、社会因素(A)2、主体因素(A)3、自然因素(A)第三节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1、内化过程(A)2、外化过程(A)3、内化化过程的行为模式(A)思考与练习:1、评述国外关于犯罪心理形成理论。2、社会不良环境对犯罪心理形成有何影响?3、自然环境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何关系?4、简述S(不良环境)内化0(犯罪心理)外化R(犯罪行为)的含义。第三章犯罪心理实质本章内容提要:犯罪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犯罪心理的载体。故我们研究犯罪心理的实质,就必须从研究脑的结构、脑活动方式开始。犯罪心理的实质是什么?众说纷纭。我们认为,犯罪心理实质上是一个建构过

7、程,是一种关系实在,是一种机能。是犯罪主体为了某种自觉的和无意识的功能性目的而建构起来的,对个体化和激化了的社会矛盾关系的客观反映和关系实在。第一节犯罪心理的生理基础脑的结构(B);脑的活动方式(A)第二节犯罪心理的实质1、犯罪心理是一种关系实在(A)2、犯罪心理是一个建构过程(B)3、犯罪心理是一种机能(B)思考与练习:1、简答脑的活动方式。2、简答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3、犯罪心理的实质是什么?第四章犯罪心理结构(2学时)本章内容提要:犯罪心理结构,是指由犯罪人的人格倾向演化而来的,以满足主体内在需求为功能性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发动并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多层互动、分级转换的心理自

8、组织活动系统。犯罪心理结构是由价值取向、动力和动力定型三大要素系统构成。这三大要求系统相互补充和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动态体系。第一节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1、结构及心理结构(B)2、犯罪心理结构的含义(A)3、犯罪心理结构的特征(A)第二节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机制(B)第三节犯罪心理结构要素1、价值配向系统(A)2、动力系统(A)3、动力定型系统(A)思考与练习:1、简述犯罪心理结构的含义和特征。2、犯罪心理结构是怎样形成的?3、犯罪心理结构由哪些要素系统构成?第五章犯罪动机(2学时)本章内容提要:犯罪心理结构仅为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一种潜能或活力,它只有进一步演化为犯罪动机,才能直接影响和决定犯罪行

9、为。犯罪动机与犯罪人需要紧密相连,犯罪人需要的满足状态决定了犯罪动机的动力性,犯罪人需要的特征决定了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性。故从犯罪动机与犯罪人需要的关系上,我们认为,犯罪人需要的对象化就是犯罪动机。犯罪动机确立以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一般来说,犯罪动机的发展变化,大致有异化,退化和恶化三种变式。第一节犯罪动机概述1、动机与犯罪动机(A)2、犯罪动机的特征(A)3、犯罪动机的功能(A)第二节犯罪人的需要与犯罪动机1、需要及其涵义(A)2、犯罪人需要满足状态与犯罪动机的动力性(A)3、犯罪人的需要特征与犯罪动机的目标指向性(A)第三节犯罪动机的形成1、犯罪意向:犯罪人需要的

10、无意识化(A)2、犯罪愿望:犯罪人需要的意识化(A)3、犯罪图谋:犯罪人需要的对象化(A)第四节犯罪动机斗争及其发展变化1、犯罪动机斗争与确定(A);2、犯罪动机的发展变化(A)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犯罪动机?犯罪动机的特征是什么?2、犯罪动机有何功能?3、试论犯罪动机与犯罪人需要的关系。4、简答犯罪动机发展变化的三种变式。第六章初犯、屡犯心理(1学时)本章内容提要:初犯心理是指行为人第一次实施犯罪过程中所表现的心理历程。由于初犯缺乏犯罪的经验、监狱经验、诉讼经验、重返社会。故在决定犯罪阶段、实施犯罪阶段和犯罪实施后阶段都表现出异常的无法掩饰的心理特征。屡犯是由初犯发展而来的。由初犯演化为屡犯

11、,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自身的原因外,还有社会的原因。由于屡犯多次实施犯罪,形成了心理上的定势。这种心理定势,决定了屡犯独特的心理特征和畸型的需要结构。第一节初犯心理1、初犯概述(B)2、初犯心理特征(A)第二节屡犯心理1、屡犯概述(A)2、屡犯的心理定势(B)3、屡犯的心理特征(A)思考与练习:1、简答初犯的心理特征。2、由初犯演变为屡犯的原因是什么?3、什么是屡犯的心理定势?它是怎样形成的?4、屡犯在犯罪前的心理特征有何表现?第七章青少年犯罪心理(2学时)本章内容提要:青少年期是指年龄在11、12岁到24、25岁阶段,是个体心理历程中的黄金时期,又是危险时期。青少年犯罪不断增长的趋势,已成为

12、世界各国社会治安的严重问题。青少年犯罪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社会化过程中的冲突、主客观之间的矛盾以及个性的偏倾存在密切关系。青少年犯罪人在认知、个性、情感、意志诸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与社会化要求不相适应的特点。第一节青少年犯罪概述1、青少年界定(B)2、青少年犯罪概况(B)3、我国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A)4、青少年的生理特点(B)5、青少年的心理特点(A)第二节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A)2、社会化过程中的冲突(A)3、主客观的矛盾(A)4、个性的偏倾(A)第三节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1、认知特征(A)2、个性特征(A)3、情感特征(A)思考与练习:4、意志特征

13、(A)1、我国青少年犯罪有何主要特点?2、试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3、略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第八章女性犯罪心理(1学时)本章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男女平等意识的增强,女性对社会事务的普遍参与,为女性犯罪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女性犯罪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女性犯罪与其生理与心理的矛盾,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与未独立的经济地位的矛盾,依附心理同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矛盾,生理周期特定心理与其意志脆弱的矛盾存在正相关性。女性在认识、情感、意志、个性都表现出与社会需要相悖的心理特征。第一节女性犯罪概述1、犯罪的性别差异(B)2、女性犯罪的特点(B);3、我国当前女性犯罪情势的新变化(A)第二节女性

14、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A)2、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未独立的经济地位的矛盾(A)3、依附心理同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矛盾(A)4、生理周期的特定心理与意志脆弱的矛盾(A)第三节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1、认识特征(A)2、情感特征(A)3、意志特征(A)4、个性特征(A)思考与练习:1、简析男女犯罪差异的原因。2、我国当前女性犯罪有何新变化?3、试对女性犯罪原因进行心理分析。4、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有何表现?第九章老年人犯罪心理(1学时)本章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男女平等意识的增强,女性对社会事务的普遍参与,为女性犯罪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女性犯罪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女

15、性犯罪与其生理与心理的矛盾,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与未独立的经济地位的矛盾,依附心理同自我保护能力差的矛盾,生理周期特定心理与其意志脆弱的矛盾存在正相关性。女性在认识、情感、意志、个性都表现出与社会需要相悖的心理特征。第一节老年人概述1、老年人界定(B)2、老年人的生理特点(B)3、老年人的心理特点(B)第二节老年人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1、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矛盾(A)2、内部心理结构动力的矛盾(A)3、主观心理与客观现实的矛盾(A)第三节老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1、认知特征(A)2、个性特征(A)3、情感特征(A)4、意志特征(A)思考与练习:1、为什么要把老年人犯罪心理纳入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课题?2、老年人有何心理特点?这些特点与犯罪有何关系?3、从老年人主观心理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分析老年人犯罪的原因。4、简述老年人犯罪的心理特征。第十章故意犯罪心理(1学时)本章内容提要:故意犯罪心理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故意犯罪心理是由认识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