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6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鄂教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855161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6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6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6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6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6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鄂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6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6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鄂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6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鄂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理解“贪婪 吮吸 甜津津”等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爱家乡是爱祖国最基本的体现。【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写出来的。难点:了解杨梅樹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字词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

2、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9个字。理解“贪婪 吮吸 甜津津”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教具准备】课件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课件出示2】出示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 (一)析题:1.读题;你能从一个词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吗?2.用删读法理解文章会写什么。(1)“我爱故乡”会写什么内容?(2)“我爱杨梅”会写什么内容?(3)回到文题“我爱故乡的杨梅”回答。 (二)自由读文,知道都介绍了故乡杨梅的哪些方面。(杨梅树、杨梅果) (三)为更好地理解课文,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二、检查自学,学习字词 (一)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3】出示生字,读准生字的音节并

3、组成课文中的生词。 吮 甘 露 刺 舌 唇 牙 齿 贪 婪 狭 触 腻 软 染 津 腐2.重点读音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刺”,翘舌音“吮 舌 唇 齿 触 软 染”,前鼻音“甘 贪 婪 津”。3.识记生字:交流讨论识字方法,鼓励自主识字。 熟字加熟字:允+口=吮 路+雨=露 辰+口=唇 组词扩展:“甘甜 甘露 舌尖 舌头 牙齿 ”(二)指导理解词义。1.生词通过查字典理解。【课件出示4】贪婪原指不知满足。本课指杨梅树尽情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吮吸原指把嘴唇聚拢吸取。本课指杨梅树吸收春天的雨水。甜津津甜丝丝,本课指形容杨梅果的味道甜美。熟悉的词语通过做动作、扩词了解其词意。2.伸展”可让同学们通过动

4、作“伸”“展”理解杨梅树得到雨水的浇灌,枝叶迅速生长。3.“欢笑”可拆词再分别扩词理解杨梅树旺盛的生命力。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分自然段读文,并说出自然段的意思2.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说每段段意【课件出示5】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说我爱故乡的杨梅。 第二部分(2自然段):写故乡的杨梅树。第三部分(36自然段):具体写故乡的杨梅果。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件出示6】(先总述爱故乡杨梅分述爱杨梅树爱杨梅果。)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出示会写字:【课件出示7】吮 甘 露 刺 舌 唇 牙 齿 自己观察生字结构和笔画笔顺。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刺”注意与“剌”开来。“露”上面是“”,不

5、是“雨”。“齿”下面不是“凶”。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评价修改。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具准备】教学课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字词卡片,认读生字新词。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3.听写词语。二、重点突破,精读感悟。(一)学习第一部分(1自然段)【课件出示9】 1.指名读,思考:第一段的一句话我们都知道了什么?(作者的家乡在江南,爱故乡、爱故乡的杨梅。) 2.这一句与文题有什么关系?(总起句,呼应题目,揭示主题。)(二)学习第二部分(2自然段)1.出示:【课件

6、出示10】“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学生齐读。师:“一片片狭长的叶子”怎么会在雨雾中欢笑呢?(引导学生想像风吹叶动、雨落枝摇、嫩叶如洗的情境,体会枝叶舒服、高兴的心情。) 2.通过大家讨论理解带点的词语。 (1)“贪婪”“吮吸”表达了杨梅树渴望春天、细雨。 (2)“伸展”“欢笑”体现了杨梅树的枝叶长得茁壮、旺盛。 3.通过理解,作者写杨梅树抓住了杨梅树的特点,枝条四季长绿,叶子狭长。 (1)“四季常青、狭长”你体会出了杨梅树的什么?(色 形) (2)板书“色”“形”了解杨梅树的特点。4.进一步从句中引导学生体会到

7、,只有故乡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条件,才能生长出那么茁壮,充满生机的杨梅树,以此表露作者对故乡、对杨树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第三部分(36自然段)【课件出示11】1.读第三部分,介绍了杨梅的什么,分别用一个词说明。(板书:形色味)2.按形状、颜色、味道三部分进行分析。 (1)读第3自然段知道杨梅树什么时间结果,及过渡段的作用。 (2)读描写杨梅形状的句子。 (3)找到描写其形状的句子。【课件出示12】出示:“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提问:用对比的方法写其形,你了解了什么?这样的形状就一定可爱吗?(2)读后两句体会作用。用删读法体会后回答: 【课件出示13】(等杨梅渐渐长熟,刺

8、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这两句通过作者的亲自尝,去感觉体会出作者的喜爱之心。引发读者也想去品尝的心愿。(3)总结学习杨梅形状的方法。先找写外形的句子,然后体会作者品尝时的感受,最后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3.用此方法学习第5、第6自然段。(1)读第5自然段按上述学习方法同桌讨论。(2)填空,理解颜色的变化。【课件出示14】杨梅先是_,随后变成_,最后几乎变成_。提问:“几乎”是什么意思?(颜色的变化说明杨梅逐渐成熟。(3)写杨梅的味道,写了“由生到熟”、“又酸又甜”“越吃越爱吃”,还举例小时候贪吃杨梅的情形。提问:为什么写小时候贪吃的情景?

9、三、总结提高,读写训练1.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深化文章中心2.总结板书,指导背诵重点指导背诵作者描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词、句。)3.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指导生字字形的记忆、巩固【板书设计】 枝条:四季常绿树 叶子:狭长20 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状:圆的(桂圆)果 颜色:淡红深红黑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教学反思】针对本课特点及本班学生特点,在设计教学时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一、重积累,重感悟,还语文教学以“朴素”。 近年来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语言的积累与实践运用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一个人的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丰富,他的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生动。因此,学习语言应重在积累,

10、贵在运用。如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信息,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设计时由读议交流到背诵训练,充分体现了语文之厚积.感悟是让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初读研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从而归纳出杨梅果的特点,并相机指导理解“细腻”“染满”等词意.然后我不怕花费时间,让学生再读再议再悟,读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爱之情。这样,学生在练读中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中,仿佛自己不是在课堂中,而是在亲口品尝杨梅果,自己已被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所打动。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的感悟追问:“你从读中有什么发现?”这样将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引入深层,学生思维活跃,众说纷纭,

11、把自己在读中新的感悟体会说出。紧接着,教师再抓住学生的回答,领会作者写作方法。这样,通过一次次的读,一次次的导,一次次的悟,学生悟出了品词析句的方法,悟出了朗读的技巧,悟出了写作方法。 二、重读书,重训练,现语文教学之“本色”。设计中体现“大读书”观念,初读、自由读、体会读、换词读、练习背诵以及边想象边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领悟和体验用自己确认的语气表现出来,增强了情感的熏陶,起到陶情冶性的效果。教学中,进行删、换、比较重点词语等训练,让学生认识语言文字的准确,这是语文语感训练之道。叶老说,课文是个例子,本设计体现了这一原则,把课文当作例子进行教学,体现了语文教学之本色。教学资源说课

12、稿一、说教材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及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虽然短小,但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简洁、朴实亲切。作者通过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及“眼看、手摸、嘴尝”的方法进行观察,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进行叙述,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四单元,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以读为本,读出情感,体会情感”。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的训练重点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制订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如下:(一)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2.

13、了解课文的写作特点,能用一两段话写一种家乡的特产。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思想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口语表达、朗读、审美、绘画等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 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喜爱故乡杨梅之情。 【学具准备】带一种家乡特产来 【课时划分】两课时 【设计特色】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以读为主线,以读促理解,以读体会情感,以读表达情感。二、说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1.让学生一边看课件,一边朗读第1、2自然段。【通过课件直观演示跟读这种方式,可以激

14、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杨梅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 (二)自学46自然段,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共同探究。1.自读课文46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的是杨梅果的哪个方面。(教师倾听反馈,了解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 2.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认真阅读,用画、圈、批、注等手段,质疑问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懂的再提出来。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归纳: 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具体的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小组学习,共同探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自读、自学、质疑、问难,然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性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学生作为探究性教学的主人,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