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全程复习方略山东专题高中历史4.3美苏争汇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854851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全程复习方略山东专题高中历史4.3美苏争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全程复习方略山东专题高中历史4.3美苏争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全程复习方略山东专题高中历史4.3美苏争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全程复习方略山东专题高中历史4.3美苏争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全程复习方略山东专题高中历史4.3美苏争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全程复习方略山东专题高中历史4.3美苏争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全程复习方略山东专题高中历史4.3美苏争汇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3美苏争霸 课时训练(人教版选修3)一、选择题1. (2013 江西模拟)时人曾作诗描述古巴导弹危机:“后院洞开美梦醒,海空封锁欲断臂,前倨后恭成笑话,试看天下谁懦夫?”“前倨后恭成笑话”描述的是( )A. 美国称霸全球的企图破产B. 苏联力求战略平衡的计划受挫C. “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泡影D. 美苏争霸使双方国际形象大损,它们的出现都是由于()2. (2013 南通模拟)下列图片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古巳导尊啦机一二第#页共4页血丿卜/海.古巴导弹危机荊林墻的建立A. 两极格局框架的奠定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 北约与华约的激烈对抗D.美国与苏联的冷战对峙3. (2013 淮北模

2、拟)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 ,1961年8月13日凌晨, 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围墙修建的民主德国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联邦德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联邦德国修筑柏林墙防止民主德国人逃入联邦德国B. 柏林墙的修建暴露了前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 柏林墙从修建之时起在民众心中就已倒塌D. 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4. (2013 扬州模拟)古巴导弹危机已经走过 50个春秋。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 麦 克纳马拉曾说:“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A.

3、 客观上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B. 美苏核均势下的一次争锋C. 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D. 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5. (2013 乐山调研)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肯尼迪曾评价柏林墙是“世界上第一堵不是用于抵御敌人,而是用来对付自己的百姓的墙”。下列关于柏林墙的说法,正确的是() 修筑柏林墙是为了防止法西斯死灰复燃 柏林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冷战关系的标志 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之间的联系和自由往来 1990年柏林墙被拆除即标志雅尔塔体系彻底完结A.B.C.D.6.美国总统尼克松在 1970年声称:“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负起保卫世 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4、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 我们才会给予帮助。”上文说明美国此时在美苏争霸中( )A. 执行缓和政策,发动和平攻势B. 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C. 仍处于战略优势,但执行缓和政策D. 以退为进,暗中酝酿“星球大战”计划7.尼克松入主白宫后,调整对外政策,美苏关系由对峙走向缓和,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史实有( )达成限制和裁减核武器的协议召开中欧裁军会议美国从越战中脱身A.C.8.下面是20世纪50-70美苏首脑互话会谈召开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B.D.年代中、美、苏三国关系示意图。示对抗关系。甲、乙、丙三国分别是图1 2。世纪50年代A. 中国、美国、苏联C. 苏联、美国

5、、中国图2 20世纪6。年代图3 20世纪70年代B.美国、中国、苏联D.美国、苏联、中国9. 美国同苏联进行以高科技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的目的是A军事上压倒苏联B.经济上拖垮苏联C.技术上击败苏联D.政治上孤立苏联10. 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A. 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B. 美苏对峙,互有攻守,双方争夺世界霸权C. 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D. 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二、非选择题“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11. (2013 银川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

6、格谈道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 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材料二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 年,我们已逾100 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1) 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外交策略。(2) 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美苏争霸的原因。12阅读下列材料,

7、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978-1979年阿富汗国内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 ,对于以怎样的程度卷入阿富汗 事务,苏联方面经历了从犹豫、 谨慎到决定出兵的过程,其间克格勃和国防部对出兵政策的最 终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正是在冷战思维的指导下,克里姆林宫领导人既担心失去阿富汗,又要维护苏联的大国地位,才最终走上了决定出兵的道路。从犹豫到出兵:1978-1979年苏联人入侵阿富汗决策探析材料二 苏军侵阿8年多,伤亡达3.5万人,耗资多达400亿美元,背上了沉重包袱而狼狈不 堪。同时,国际舆论强烈谴责苏联侵略行动。1980年1月,联合国召开全体紧急特别会议通过要求苏军从阿撤军的协议。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

8、苏联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之后,终于作出撤军的“政治决定” 。1988年5月,苏联根据由联合国主持,由巴基斯坦、喀布尔政权、苏联和 美国四方达成的日内瓦协议 ,开始撤军。1989年2月15日,驻阿苏军总司令罗莫夫最后一个 跨过苏阿界河。世界史(1) 根据材料一归纳苏联方面出兵阿富汗的理由。(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撤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并分析苏联最终撤军的原因。答案解析1.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失败 ,力求战略平衡的计划受挫。2. 【解析】选D。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排除A;古巴导弹危机主要是美苏对抗,故排除B;柏林墙的建立发生于1

9、961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 1962年,故排除C;柏林墙的建立和古巴导弹危机都是美苏冷战的产物3. 【解析】选A。依据所学可知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冷战的结果。 故A理解不正确。,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o是由苏联和民主德国修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故排除C;拉开冷战序幕的是杜鲁4. 【解析】选Ao本题考查学生对两极格局之下的美苏关系的理解。门主义,故排除D;古巴导弹危机是以苏联最终撤回导弹美国胜利而告终,说明当时战略优势是在美国方面,故应排除B。故选Ao5. 【解析】选B。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象征” 柏林墙的建立,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 来往,成

10、为德国分裂的象征。故正确 ,符合题意。与史实不符;柏林墙被拆除的时间是 1989 年,故排除。【规律方法】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的原因有哪些?(1) 政治:从某种意义上讲,控制欧洲就控制了世界格局。(2) 经济:两国最大的经济市场都在欧洲,分别是西欧和东欧。(3) 战略:欧洲成为两极之间的战略重心。6. 【解析】选Bo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尼克松不再承诺“负 起全部责任”反映出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7. 【解析】选 B。解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体现由对峙走向缓和的史实,属于美国战略收缩的表现,故排除。8. 【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70年代美苏争霸,

11、两国关系一直处于对抗状态,三幅图中的甲、丙一个是美国,一个是苏联,故乙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苏结盟,但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紧张,由此可知丙是苏联。故选Bo9. 【解析】选B。高科技军备竞赛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苏联的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美国,因 此美国的目的是从经济上拖垮苏联。10.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二者关系既紧张又缓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苏攻美守;80年代,美对苏强硬,苏全面收 缩,综合这些特征可得答案。11.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总的国际形势来分析,即美苏逐渐走向对抗

12、。第(2)题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实力空前增强,力图独霸世界。答案:(1)外交策略: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2)意图:在全球推行资本主义制度,维护世界霸主的地位。原因: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美苏双方价值观念不同。1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1)题首先考虑在阿富汗地区苏联的国家利益是不是受到威胁,然后考虑这一时期国际局势。第(2)题由初期态度的不坚决、犹豫 到后来的迅速撤军;原因则分析战争给国内经济带来的沉重负担以及其他势力的介入。答案:(1)理由:阿富汗国内形势日益严峻,影响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与美国冷战的需要;苏联克格勃和国防部的关键性影响。(2)特点:反复权衡、犹豫不决;撤军迅速,最终全部撤出。撤军原因:沉重的经济负担;国际舆论强烈谴责;联合国的介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