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耦隔离的几种典型接法对比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3854699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耦隔离的几种典型接法对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光耦隔离的几种典型接法对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光耦隔离的几种典型接法对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光耦隔离的几种典型接法对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光耦隔离的几种典型接法对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耦隔离的几种典型接法对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耦隔离的几种典型接法对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一般的隔离电源中,光耦隔离反馈是一种简单、低成本的方式。但对于光耦反馈的 各种连接方式及其区别,目前尚未见到比较深入的研究。而且在很多场合下,由于对光耦的 工作原理理解不够深入,光耦接法混乱,往往导致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本研究将详细分析光 耦工作原理,并针对光耦反馈的几种典型接法加以对比研究。1 常见的几种连接方式及其工作原理常用于反馈的光耦型号有TLP521、PC817等。这里以TLP521为例,介绍这类光 耦的特性。TLP521的原边相当于一个发光二极管,原边电流If越大,光强越强,副边三极管 的电流Ic越大。副边三极管电流Ic与原边二极管电流If的比值称为光耦的电流放大系数, 该系数随温

2、度变化而变化,且受温度影响较大。作反馈用的光耦正是利用“原边电流变化将 导致副边电流变化”来实现反馈,因此在环境温度变化剧烈的场合,由于放大系数的温漂比 较大,应尽量不通过光耦实现反馈。此外,使用这类光耦必须注意设计外围参数,使其工作 在比较宽的线性带内,否则电路对运行参数的敏感度太强,不利于电路的稳定工作。通常选择 TL431 结合 TLP521 进行反馈。这时, TL431 的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部 基准为2.5 V的电压误差放大器,所以在其1脚与3脚之间,要接补偿网络。常见的光耦反馈第1 种接法,如图1 所示。图中, Vo 为输出电压, Vd 为芯片的供 电电压。com信号接芯片的误差放

3、大器输出脚,或者把PWM芯片(如UC3525)的内部电压 误差放大器接成同相放大器形式, com 信号则接到其对应的同相端引脚。注意左边的地为 输出电压地,右边的地为芯片供电电压地,两者之间用光耦隔离。图1 所示接法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出电压升高时, TL431 的1 脚(相当于电压误 差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电压上升, 3脚(相当于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输出脚) 电压下降,光耦 TLP521的原边电流If增大,光耦的另一端输出电流Ic增大,电阻R4上的电压降增大,com 引脚电压下降,占空比减小,输出电压减小;反之,当输出电压降低时,调节过程类似。常见的第2种接法,如图2所示。与第1 种接法不同的是

4、,该接法中光耦的第4脚 直接接到芯片的误差放大器输出端,而芯片内部的电压误差放大器必须接成同相端电位高于 反相端电位的形式,利用运放的一种特性 当运放输出电流过大(超过运放电流输出能力) 时,运放的输出电压值将下降,输出电流越大,输出电压下降越多。因此,采用这种接法的 电路,一定要把PWM芯片的误差放大器的两个输入引脚接到固定电位上,且必须是同向 端电位高于反向端电位,使误差放大器初始输出电压为高。尽%ffii光耦反讓第旻种接渣图2光耦反最的第2种接法comTI,P52 iU43*coniTLP521Wr三54黑图2所示接法的工作原理是:当输出电压升高时,原边电流f增大,输出电流Ic 增大,由

5、于Ic已经超过了电压误差放大器的电流输出能力,com脚电压下降,占空比减小, 输出电压减小;反之,当输出电压下降时,调节过程类似。常见的第3种接法,如图3所示。与图1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图3中多了一个 电阻R6,该电阻的作用是对TL431额外注入一个电流,避免TL431因注入电流过小而不 能正常工作。实际上如适当选取电阻值R3,电阻R6可以省略。调节过程基本上同图1接 法一致。常见的第4种接法,如图4所示。该接法与第2种接法类似,区别在于com端与 光耦第4脚之间多接了一个电阻R4,其作用与第3种接法中的R6 一致,其工作原理基本 同接法2。T& W治尽图4光耦反馈的第4种接法云T的图3光報

6、反燼的第3种接违com2 各种接法的比较在比较之前,需要对实际的光耦TLP521的几个特性曲线作一下分析。首先是Ic-Vce 曲线,如图 5,图 6 所示。由图5、图6可知,当If小于5 mA时,If的微小变化都将引起Ic与Vce的剧烈变 化,光耦的输出特性曲线平缓。这时如果将光耦作为电源反馈网络的一部分,其传递函数增 益非常大。对于整个系统来说,一个非常高的增益容易引起系统不稳定,所以将光耦的静态 工作点设置在电流If小于5 mA是不恰当的,设置为510 mA较恰当。此外,还需要分析光耦的Ic-If曲线,如图7所示。由图7可以看出,在电流If小于10 mA时,Ic-If基本不变,而在电流If

7、大于10 mA 之后,光耦开始趋向饱和,Ic-If的值随着If的增大而减小。对于一个电源系统来说,如果环 路的增益是变化的,则将可能导致不稳定,所以将静态工作点设置在If过大处(从而输出特 性容易饱和),也是不合理的。需要说明的是,Ic-If曲线是随温度变化的,但是温度变化所 影响的是在某一固定If值下的Ic值,对Ic-If比值基本无影响,曲线形状仍然同图7,只是 温度升高,曲线整体下移,这个特性从Ic-Ta曲线(如图8所示)中可以看出。TjVTLP521的心-?;曲线由图8可以看出,在If大于5 mA时,Ic-Ta曲线基本上是互相平行的。根据上述分析,以下针对不同的典型接法,对比其特性以及适

8、用范围。本研究以实 际的隔离半桥辅助电源及反激式电源为例说明。第1种接法中,接到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端的电压是外部电压经电阻R4降压之后 得到,不受电压误差放大器电流输出能力影响,光耦的工作点选取可以通过其外接电阻随意 调节。按照前面的分析,令电流If的静态工作点值大约为10 mA,对应的光耦工作温度在 0100C变化,值在2015 mA之间。一般PWM芯片的三角波幅值大小不超过3 V,由 此选定电阻R4的大小为670Q,并同时确定TL431的3脚电压的静态工作点值为12 V, 那么可以选定电阻R3的值为560Q。电阻R1与R2的值容易选取,这里取为27 k与4.7 k。 电阻R5与电容C1为P

9、I补偿,这里取为3 k与10 nF。实验中,半桥辅助电源输出负载为控制板上的各类控制芯片,加上多路输出中各路 的死负载,最后的实际功率大约为30 w。实际测得的光耦4脚电压(此电压与芯片三角波相 比较,从而决定驱动占空比)波形,如图9所示。对应的驱动信号波形,如图10所示。图 10 的驱动波形有负电压部分,是由于上、下管的驱动绕在一个驱动磁环上的缘 故。可以看出,驱动信号的占空比比较大,大约为0.7。39光駅4御电压渡够图10 半桥下管的靈动讓形对于第2种接法,一般芯片内部的电压误差放大器,其最大电流输出能力为3 mA 左右,超过这个电流值,误差放大器输出的最高电压将下降。所以,该接法中,如果

10、电源稳 态占空比较大,那么电流Ic比较小,其值可能仅略大于3 mA,对应图7, lb为2 mA左右。 由图6可知,lb值较小时,微小的lb变化将引起Ic剧烈变化,光耦的增益非常大,这将导 致闭环网络不容易稳定。而如果电源稳态占空比比较小,光耦的4脚电压比较小,对应电 压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流较大,也就是Ic比较大(远大于3 mA),则对应的lb也比较大,同 样对应于图6,当lb值较大时,对应的光耦增益比较适中,闭环网络比较容易稳定。同样,对于上面的半桥辅助电源电路,用接法2 代替接法1,闭环不稳定,用示波 器观察光耦4脚电压波形,有明显的振荡。光耦的4脚输出电压(对应于UC3525的误差放 大器

11、输出脚电压),波形如图 11所示,可发现明显的振荡。这是由于这个半桥电源稳态占空 比比较大,按接法2 则光耦增益大,系统不稳定而出现振荡。实际上,第2 种接法在反激电路中比较常见,这是由于反激电路一般都出于效率考 虑,电路通常工作于断续模式,驱动占空比比较小,对应光耦电流lc比较大,参考以上分 析可知,闭环环路也比较容易稳定。以下是另外一个实验反激电路,工作在断续模式,实际测得其光耦4 脚电压波形如图 12所示。实际测得的驱动信号波形,如图13 所示,占空比约为0.2。因此,在光耦反馈设计中,除了要根据光耦的特性参数来设置其外围参数外,还应 该知道,不同占空比下对反馈方式的选取也是有限制的。反馈方式1、3 适用于任何占空比 情况,而反馈方式2、4 比较适合于在占空比比较小的场合使用。3 结束语本研究列举了4 种典型光耦反馈接法,分析了各种接法下光耦反馈的原理以及各种 限制因素,对比了各种接法的不同点。通过实际半桥和反激电路测试,验证了电路工作的占 空比对反馈方式选取的限制。最后对光耦反馈进行总结,对今后的光耦反馈设计具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