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升本试题3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854345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牧兽医专升本试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畜牧兽医专升本试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畜牧兽医专升本试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畜牧兽医专升本试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畜牧兽医专升本试题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畜牧兽医专升本试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兽医专升本试题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遗传基础复习资料绪论名词解释1、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与变异的科学。2、遗传:是有血统关系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似性。3、变异:就是有血统关系的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填空题1动物遗传学是研究(动物遗传物质、遗传规律、遗传变异机理)的科学。 2遗传学是研究(能够自我繁殖的核酸的性质、功能和意义)的科学。3孟德尔的植物杂交实验一文,提出了遗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两大定律。 4大多数发达国家畜牧业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问答题1动物遗传学的意义是什么? 动物遗传学是动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遗传学是研究能够自我繁殖的核酸的性质、功能和意义的科学。动物遗 传学是研究动物遗传物质、遗传规律和遗传

2、变异机理的科学。动物遗传学是动物育种学最主要的理论基础。2动物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动物遗传学研究内容包括动物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 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基础及分子遗传学基础及在动物中的应用等。3、动物遗传学与畜禽育种的关系。动物育种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动物遗传资源,发挥优良品种基因库的作用,提高动物产品产量和质量。另一方面, 以长远的观点,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品种资源,达到对现有品种资源和以前未利用的动物资源保护的目的。通过育种工 作,扩大优秀种畜使用面,使良种覆盖率提高,进而使群体不断得到遗传上的改良。通过育种工作,培育杂交配套系 “优化

3、”杂交组合,达到充分利用杂种优势生产商品动物,使工厂化动物生产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减少污染, 保护生态的目的。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名词解释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具有特殊功能,能自我复制的部分,是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基因的载体。2. 二倍体:每种生物染色体数目在体细胞中为2n的,称为二倍体。3. 单倍体:二倍体生物性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通常是n,称为单倍体。4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形状、大小、着丝点位置等相同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通常把这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5. 细胞周期:通常把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时间,称为细胞周期。6. 联会:减数分裂时,同源

4、染色体两两并列配对,这种现象称为联会。7. 互换: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在联会时可以交换某些片段,从而产生遗传性状的重组,称为互换。8. 二价体: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配对,这种配对的染色体称为二价体。9. 着丝点:在染色体上有一个缢缩而染色较浅的部分,是纺锤丝附着的地方,又称为主缢痕。10. 凑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形成性细胞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填空题1. 高等动物的细胞一般可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2. 细胞的外面由(细胞膜)包被着,这个膜又称为(细胞膜),里面是细胞核及周围的细胞质。3. 细胞核包括(核膜)、(核质)、(核仁)和(染色质)等几部分。4

5、. 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通道,称为(核膜孔)。5. 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6. 间期核的染色质经固定染色后呈现出深浅不同颜色的两种区域,着色深的区域被称为(异染色质),着色浅的 区域称为(常染色质)。7. 一般研究染色体的形态,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中后期)。8染色体上纺锤丝附着的地方,称为(主缢痕),又称为(着丝点)。9根据染色体上着丝点的位置、染色体臂的长短和随体的有无,可以把染色体分为四种类型:(中央着丝点染色 体)、(近中着丝点染色体)、(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和(末端着丝点染色体)等。10一个细胞周期可以分为(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11细胞分裂包括(无丝分裂)

6、、(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方式。12减数分裂又称为成熟分裂,其特点是每个初级精母细胞或卵母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形成(四 个)子细胞。13、进化论有两个基本观点,一是(适应),二是(选择)。14、溶酶体的主要作用是(溶解和消化)。15、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具有(特殊的功能,能自我复制)的部分。研究染色体的形态,一般是在(细胞有丝分裂 中后期)。16、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开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间期。间期细胞核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此 期 DNA (进行了复制),组蛋白等的含量(也有相应增加),为子细胞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单项选择题1234567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游

7、离的细胞多为(A.圆形或椭圆形B.扁平、具有收缩机能的肌细胞多为( CA.圆形或椭圆形 B.扁平、 神经细胞多具有长的突起,为(A.圆形或椭圆形 B.扁平、 紧密连接的细胞,形状为( BA.圆形或椭圆形B.扁平、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的主动运输的实现是靠A.核糖体 B.溶酶体 C.载体 D.中心粒 之所以称为粗面内质网,是因为表面附着有( B )。A.溶酶体线粒体是( A方形、柱形 )。方形、柱形C.纺锤形或纤维形C.纺锤形或纤维形D.星形D.星形D )。方形、柱形C.纺锤形或纤维形D.星形)。 方形、柱形C.纺锤形或纤维形D.星形C )。A )。B.核糖核蛋白体C.线粒体D高尔基体)。A.细

8、胞能量代谢的中心B.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场所C.进行吞噬作用的场所D.与细胞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分离有密切 关系8核糖体是( B )。A.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B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场所C.进行吞噬作用的场所D.与细胞有丝分裂和染色体分离有密 切关系9减数分裂粗线期时染色体不断缩短变粗,可以清楚看到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这种配对染色体叫做( B )。A.联会B.二价体C.染色单体D.四价体10四条染色单体的对应节段发生某些片段的互换,产生性状重组是在( C )A.细线期B.偶线期C.粗线期D.双线期11. 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B )。A. nB. 2nC. 3nD. 4n12. 初级精母细胞经过两次分裂,产生

9、精子(D )。A. 1 个B.2 个C.3 个D.4 个13. 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有功能的卵子( A )。A. 1 个B.2 个C.3 个D.4 个简答题1. 从配子发生和受精过程说明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的意义。减数分裂时核内染色体严格按照一定规律变化,最后分裂成四个子细胞,各具半数的染色体(n),这样经过受精 结合,再恢复成全数染色体(2n)。这就保证了子代和亲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为后代的性状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 物质基础;同时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而且由于同源染色体在中期I排列在赤道面上,然后分向两极,各对染色 体中两个成员向两极移动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染色体的组合是自由的。

10、同时,在前期I的粗线期,同源染色体之间 可以发生片段的互换,为生物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有利于生物的适应与进化,并为人工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2猪的正常体细胞内含有19 对染色体,请写出下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1)体细胞(2n, 19对)(2)受精卵(2n, 19对)(3)精子和卵子(n, 19条)(4)极体(n, 19条)(5)初级精母细胞(2n, 19对)(6)次级精母细胞(n, 19条)3、请简要说明细胞在机能方面的共同特点: 在机能方面(1)细胞能够利用能量和转变能量。(2)细胞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3)细胞还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的能力。4、一个典型的染色体包括哪些部分?( 1)着丝

11、点:在染色体上有一个缢缩而染色较浅的部分称为主缢痕,这是纺缍丝附着的地方,又称着丝点。( 2) 次缢痕:次缢痕是某些染色体所特有的另一形态特征,染色较浅。次缢痕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范围大小也是恒定的, 这对于在一个染色体组中鉴别特定的染色体很有用处。( 3)随体:是染色体上的一种圆形或长形的突出物,由一根纤 细的染色体细丝与染色体相连。随体的直径可以与染色体直径相等,随体的大小变化较大,有的甚至小到难以分辨。( 4) 核仁组织区:这是细胞中某一个或几个染色体与核仁联系的地方,它与核仁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许多生物的核糖体 DNA 就集中在这个特定的位置上。5、一个细胞周期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

12、又分为哪些时期?一个细胞周期可以分为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间期细胞核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此期DNA进行了复制,数量加 倍,组蛋白等的含量也有相应的增加,从而为子细胞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间期根据DNA复制的情况分为三个时期, 即G1期或称复制前期;S期或称复制期;G2期或称复制后期。细胞一旦完成了分裂前的准备,便进入有丝分裂期,有 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在于,把S期加倍了的DNA形成染色体,然后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每个子细胞得到 一套和母细胞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6、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每个初级精母细胞或卵母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而染色体在整 个减数分裂过程中只分裂一次

13、,因此每个子细胞(性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以 n 代表)只有原来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 卵母细胞的一半。问答题1、说明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形成性细胞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构成减数分裂的两次连 续分裂,通常称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它们都可以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 前期I,又细分成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在整个前期I,染色质逐渐浓缩成细线状,盘绕,短缩 变粗,同源染色体配对,组成二价体的染色体彼此分离,同源染色体上会出现某些部位的交叉,在分离过程中会发生 折断、交换,到终变期,染色体缩到最短。在中期I,核膜核仁消

14、失,每条二价体的着丝点分别排列在赤道的两侧。到 后期I,同源染色体分离,向两极移动。染色体达到两季后解开螺旋成染色质就进入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形成,着丝点 仍未分裂,接着进行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这时两个子细胞分别含有各同源染色体组的一个,具单倍体的染 色体数目。紧接着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有的还有短暂的间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也可分为四个时期。前期II很 短,有的根本没有。这是染色体呈线状,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随着纺锤体的出现进入中期II,这时染色体缩短并排 列在赤道面上,接着着丝点复制并分裂。着丝点的分裂促使一对姊妹染色体分开并移向两极,这标志着中期II开始。 当两组染色体各自达到两极

15、后,解螺旋聚集重新成为新的子核便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的末期,同时细胞质也一分为二, 形成子细胞,即性细胞。第二章 遗传的统计学基础名词解释1平均数:是度量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统计指标。 2方差:是各个观测值与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的平均数。3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 4相关:由于受到多个变量的影响,变量间为非确定关系,称为统计相关关系。 5相关系数:是度量X和Y之间有无线性相关关系以及相关关系强弱的指标。 6回归:由某些变量的变化去估计或预测另一些变量的变化,即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因果关系,也称为回归 关系。7回归系数:表示依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为自变量Xi的系数b。8、总体:是指一个统计问题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特征的元素的集合。9、参数:是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如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总体平均数、反映数据的变异程度的总体方差、反映不 同总体的相关关系的相关系数等。10、样本:从总体中按一定方法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个体,这部分个体称为样本。11、统计量:是描述样本特征的量,如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样本相关系数等,统计量可以由样本观测值计算 得到,因而是样本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