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会计中的应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85349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会计中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会计中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会计中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会计中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会计中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会计中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会计中的应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其在会计中的应用摘要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通过这一契约,一个或若干个委托人聘 用其他个人(即代理人)代表他们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契约关系。由此产生了所 有者即股东与经营者直接的委托一代理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适应现代化的大生 产对规模效应和专业化分工的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了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以 及其在管理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中的应用。关键词委托代理理论管理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通过这一契约,一个人或者一批人授权给另 一个人为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某项活动。但这又不同于一般的雇佣关系,委托人授 予代理人相当大的自主决策权,而委托人很难监控代理人的活动。委托代理理

2、论 正是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现代企业理论的产生在阿罗一德布鲁世界里,厂商被看成是一个“黑匣子”,它吸收各种要素投 入,并在预算约束下采取利润最大化行为。这种“人格化”的厂商观过于简单, 它忽略了企业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和激励问题,无法解释现代企业的很多行为。于 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一批经济学家从这两方面入手,深入 到企业内部的关系中,也就是说深入到“黑匣子”里面研究企业中的组织结构问 题,期望得到关于企业这种经济组织更多的理解。一般认为,这种深入的研究形 成了 “现代企业理论”。也就是说“现代企业理论”是从一部分经济学家对新古 典厂商理论的

3、不满和反思中产生的。一般认为,企业理论包括交易成本理论和委 托代理理论,当然,对这两方面还可做出进一步的细分。本文将主要讨论其中的 委托代理理论。二、委托代理理论的演变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因为洞悉企业所有者兼具 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于是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倡导所有 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委托 代理理论”早已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委托代理理论是过去30多年里契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经济学家深入研究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和激 励问题发展起来的。委托代理理论的中心任务是研究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

4、 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指出“每个人都喜欢尽可能 轻松地生活,如果不论他是否履行需要费力才能完成的任务,他都可以得到相同 的报酬,那么玩忽职守是其本能选择;或者当制约他的权威不允许他这样做时, 在权威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敷衍了事,也是其利益所在。”尽管他并未明确指 出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这一使“偷懒”成为可能的因素,但其中“权威”的 确是契约关系的清晰描述。本世纪50年代,赫伯特西蒙在研究经济组织内决策问题时提出了有限理 性概念,指出由于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人们不可能在契约签 定阶段去预料到所有未来状态,并订立相

5、应的状态依存型合同。这一概念的提出 为契约理论发展提供了理论概念基础。另外,60年代数学家纳什在研究非合作 博弈论又在动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这又为契约理论 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必要的分析方法和工具。I960年科斯在其论文中在研究外 部效应问题时提出了与个人效用相关的产权明确界定和交易成本的重要意义。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经济学开始转而强调个人理性,着重研究个人之间经 济关系的契约理论成为研究重点。迄今为止,研究契约最得力的工具就是委托代 理理论。詹森和麦克林(Jense n&M eckling,1976)最早为股东和经理人员之间 的契约建立了模型。他们认为,股东和经理人员之间

6、的契约是一种代理关系。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 客观需要和条件所决定的,是随着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逐步分离而产生的。三、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委托代理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产生以来,经济学家在该领域 的研究越来越多,目前,委托代理理论几乎出现在所有的中、高级的微观经济学 教材。委托代理理论一般采用比较形式化的语言,它的大多数结论都来自正式的 模型,所以,必须从委托代理理论的模型的角度研究委托代理理论。(一)模型的基本假设我们知道,在股东和经理人之间、保险公司和投保人之间、管制者和被管制 者之间以及税务局和纳税人之间,普遍存在一种信息不对称

7、的困境。拥有信息优 势的一方(代理人),可能会利用这方面的优势损害信息劣势一方(委托人)的利 益。换言之,当代理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相冲突时,代理人往往会产生“道德 风险”行为,正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普遍性和委托代理双方利益的不一致,所以 代理人的道德风险行为屡见不鲜。可以看出,信息不对称的普遍性和委托代理理 论双方利益的不一致是道德风险产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条件。让我们来看看如何模型化委托代理的上述关系。首先假设双方的风险态度: 委托人是风险中性,代理人是风险回避者。其次,假设代理人的行为a (如经理人 的经营行为)和自然状态e (如市场的变化莫测)共同决定一个成果x(如利润), 即x =x(

8、a,e),其中e是随机变量,并且只有x是委托人能观察得到的。这条 假设很直接地反映了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不仅观察不到代理人的行动,还无法 根据经营成果来判断经理人采取的行动,即对于重要变量a的信息,委托人相对 于代理人来讲处于劣势。第三,委托人的效用函数是v=vx- s(x) ,5x/5a 0; 代理人的效用函数U=Us(x) - c(a ),s(x)是委托人给出的报酬,c(a )是行动 (或者努力)的负效用,并且c,,c 0。对于效用函数如此具体的假设正是为抓 住委托代理双方的利益冲突,显然委托人希望代理人努力工作,而代理人却厌恶 工作。上述假设几乎是所有委托代理模型的共同假设(即使有差别也

9、非常细微),它 们的作用就是使模型包含了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一致这两个关键问题,同时也使 我们可以分析这两个问题到底会给资源的分配造成怎样的扭曲。(二) 模型的建立有了上述假设,我们很快就可建立委托代理模型。首先考虑委托人的问题,即最大化委托人的期望效用:max f Vx-s(x)f(x, a )dx(1)f( x,a )是密度函数,s(x)是委托人选择的报酬合约。显然,如果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就可以直接采用强制性的合约,规定 代理人必须采取合格的行动。也就是说,委托人可直接以s(x)、a为选择变量 优化(1)式。但是,一旦考虑信息不对称,委托人无法观察到代理人行动,故无法规定代理人的具体行

10、动,这就意味着委托人的优化问题将面临信息的约束。其次, 我们就应该考虑委托人的约束如何模型化。委托人为使合约可以执行,必须考虑 代理人自身的利益。委托人由于观察不到a,所以无法将它写入合约。那么,委托 人期望的行动必须符合代理人自身的利益,这就是“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委托 人的优化问题必须以此为约束,否则期望效用的最大化就没有意义。除这个关键 的约束条件外,委托人还面临一个约束条件一“参与约束”。它描述的是委托人 为让代理人同意该项任务,那么代理人从事该任务的期望效用应该不小于其他任 务提供的效用值(即机会成本)。两个约束条件的形式化如(2)、(3)式。激励相容约束条件:a argmax f

11、Us(x) c(a )f(x, a )dx(2)参与约束条件:f Us(x) c(a )f(x, a )dx$U0(3)(三) 模型的结论及简要讨论委托代理模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委托人如何 设计一个最优的契约激励代理人。值得注意的是,模型的结论不仅仅得到最优的 契约应满足的条件;而且模型在上述两个约束条件下得到的结果是“次优”的。 也即是,委托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不可避免的让 代理人承担过多的风险。显然,得到“次优”的结论有着很深刻的含义:由于存 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激励问题,资源在委托人代理人之间的分配被扭曲,达不 到帕累托最优。可以简要的

12、讨论上述结果:如果模型不存在“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只有“参 与约束”,那么模型的结果是最优的。这个结论从经济学直觉上将很合理,因为 没有激励问题就等于信息是对称的,双方可以直接对行为签约,那么双方都会努 力的利用帕累托改进从而达到最优的目的。(2)如果存在信息不对称,就必须考 虑“激励相容”约束条件,那么在这种条件下得到的结果肯定是“次优”的。因 此,“激励相容”这一约束条件限制了委托代理双方的帕累托改进的机会。四、委托代理理论在会计中的应用经济生活是一个人们相互依存的整体,任何一位决策者总是在与其他决策者 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作出决策的。相互影响的决策者之间关系固然相当广泛,但其中最典型的是委托

13、代理关系。有关委托代理关系的研究可称为“代理人说”将 微观经济的第二部分内容和“代理人说”用于会计,便形成了委托代理会计。委托代理会计在内容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与财务会计相关;另一部分与管 理会计相关。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委托代理会计着重研究在处理企业内部各层级、 各单位、各成员、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但也 涉及到助于预算编制、执行、考核、成本分配,转移价格制定,激励制度设计等 内容。可见,委托代理会计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对传统管理会计程 序或方法重新评价。(2)对传统管理会计忽视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概括。 本文主要论述委托代理理论在管理会计方面的应用及

14、影响。委托代理理论强调管理会计是作为一个管理控制系统而发挥其作用,揭示了 会计系统在激励企业组织中的参与者方面的重要性。激励问题在代理人理论中处 于核心地位,它既包括对代理人的激励,也包括对委托人的激励。在代理契约中, 如何确立一个最优的风险分担规则,并使其能体现最优的成果分享,是委托代理 理论在管理会计中应用的关键,它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可持续 发展能力,实现企业制度创新有其重要意义。(一)委托代理理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委托代理理论对管理会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委托代理理论 强调了管理会计是作为一个管理控制系统而发挥其作用,揭示了会计系统在激励 企业组织中的参与者方

15、面的重要性,并强调需要考虑参与者在设计和选择会计信 息方面的能动作用,因而不能再把企业管理者的行为看成是对信息系统的机械反 应;相反,他们应能够根据各自的信念、需要和愿望来修正自己的行为,并对信 息作出灵活的反应。因此,行为问题正在开始影响管理会计中那些基于经济和数 量方面的研究。第二,委托代理理论在会计制度的设计中强调了“风险分担”的 重要性。它与寻求把管理者同不确定性的影响隔离开来的传统会计理论背道而 驰,指出了事前和事后两种不确定性的重大区别。事后不确定性的产生是由于信 息系统的不完善,虽然考虑到信息成本的约束,这种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的,但 是针对这种不确定性实行一种最优的风险分担,对激

16、励代理人来说是非常必要 的,因而代理理论就为寻求这种最优的风险分担在理论上作了尝试。1、委托代理理论的激励问题。激励问题在委托代理理论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既包括对代理人的激励,也包括对委托人的激励。在代理契约中,如何确立一 个最优的风险分担规则,并使其能体现最优的成果分享,确定对已实现的总成果 如何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合理地进行分配,使之对这两个方面都能产生最好的 激励效果,促使他们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总的经营成果而共同努力,以实现二者之 间的目标一致性,正确处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风险分担和成果分享的关系,需 要建立起一个恰当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它能够为委托人和代理人提供一定时期 经营成果的正确数据。传统的管理会计仅把管理会计作为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委 托代理理论则强调现代管理会计的作用应是一个管理部门的控制系统。因此,不 能把企业的经理人员看成是对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