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第2课时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课时作业九粤教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3852996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第2课时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课时作业九粤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第2课时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课时作业九粤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第2课时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课时作业九粤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第2课时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课时作业九粤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第2课时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课时作业九粤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第2课时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课时作业九粤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2物质溶解的量第2课时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课时作业九粤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化学教学资料课时作业(九)范围:第七章7.2第2课时固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建议用时:25分钟一、选择题1在20 时,测得50 g水中溶解18 g氯化钠恰好形成饱和溶液,从实验中可知()A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18 g B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 gC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18 gD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2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温度/0102030405060708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37.838.4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16

2、9A.NaCl的溶解度比KNO3的溶解度大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 之间C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D60 时,将11 g KNO3加入10 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刚好饱和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9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K91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Bt1 时,a点表示乙的饱和溶液C甲溶液从t2 降温到t1 ,一定有晶体析出Dt2 时,将甲和乙各15 g分别加入到100 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4如图K92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K92A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CA、B两种物质

3、的溶解度均为20 gDt2 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5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下列图示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是()图K93二、填空题6. A、B、C三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94所示。请回答:图K94(1)P点表示的意义为_。(2)t2 时,将15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g。(3)将t3 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3 ,所剩溶液中含溶剂最多的是_。7炎热的夏天,在家中可以自制汽水来解暑消热。准备材料 1.5 g小苏打、1.5 g柠檬酸、蔗糖、果汁、凉开水、500 mL饮料瓶。配制流程 图K95下列是制

4、汽水的操作或现象的相关问题,请选择或进行解答。.步骤中为什么要用凉开水制汽水?.步骤旋紧瓶盖后,为什么汽水中的气泡会由多变少直至不再冒出?8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温度/10203040溶解度/g氯化钠35.836.036.336.6碳酸钠12.221.839.753.2(1)4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g。(2)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填“增大”或“减小”)。在20 时,将100 g的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92017德州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

5、法之一。(1)在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温度。如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_(填序号)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2)下表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测得的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温度/204050溶解度/gNaCl36.036.637.0KNO331.663.985.5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20 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K96中()所示,升温到50 时如

6、图()所示。试判断:50 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_(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图K9612018福建某同学模拟闽籍化学家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制纯碱,需用50.0 g水配制20 的NaCl饱和溶液(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A18.0 g B16.0 gC13.2 g D11.5 g22018江西t2 时,向盛有10 g水的烧杯中加入13 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K97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K97A图中P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 gB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甲的溶解度C通过升温

7、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32017泰州在t1 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K98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图K98A烧杯中的上层溶液是饱和溶液B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C烧杯中溶液质量比烧杯中溶液质量大D将温度升高到t2 ,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详解详析【课时作业】达标巩固1D 2A解析 要比较溶解度,应指明温度。3D解析 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t1 时,a点表示溶质质量小于15 g,所以该点是乙的不饱和溶液;甲溶液的状态不确定,从t2 降温到

8、t1 ,不一定有晶体析出;t2 时,甲、乙的溶解度均大于15 g,所以将甲和乙各15 g 分别加入100 g水中,均能完全溶解。4D5B解析 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是因为胃内温度较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导致的。6(1)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2)60(3)C解析 (3)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即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的A最多,C最少,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水的质量最多的是C;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3,所剩溶液中含溶剂最多的是C。7.凉开水温度较低,C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或.旋紧瓶盖后,瓶内压强增大,所以增大了C

9、O2的溶解度。)解析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和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据此进行解答即可。8(1)36.6(2)增大饱和溶液9(1)(2)硝酸钾(或KNO3)不饱和溶液解析 (1)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受温度的影响。(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根据20 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和图()可知,甲烧杯中为KNO3的饱和溶液,乙烧杯中的NaCl完全溶解,说明图()中NaCl、KNO3的质量小于或等于 36 g,且50 时KNO3的溶解度为85.5 g,所以将温度从20 升高到50 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直击中考1A解析 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即20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36 g氯化钠,则用50.0 g水配制20 的NaCl饱和溶液,应称取NaCl的质量为18 g。2D解析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图中P点表示t1 时,甲的溶解度为98 g;甲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甲的溶解速率;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3B解析 t1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烧杯中没有固体剩余,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