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安全消防知识培训资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3851306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林安全消防知识培训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松林安全消防知识培训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松林安全消防知识培训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松林安全消防知识培训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松林安全消防知识培训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林安全消防知识培训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林安全消防知识培训资料(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松林香料有限公司安全消防知识培训资料第一部分: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自02年1月日起施行。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章第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章第十九条规定:化学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存储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章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

2、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内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机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章第二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章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章第三十四条规定:

3、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号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出口。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章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规则佩戴、使用.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章第四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抢救,并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章第四十三条规定:生产经

4、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公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保险费。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章第四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章第四十六条规定: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章第四十七条规定: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章第四十九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

5、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章第五十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章第五十一条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及时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或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章第七十三条规定:事故调查处理应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

6、者提出处理意见。事故调查和处理的具体方法由国务院制定。十九、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章第九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二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98年月29日通过,自198年9月日起施行。二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二十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

7、: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二十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章第十五条规定:在设有车间或者仓库的建筑物内,不得设置员工集体宿舍。二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章第十八条规定: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二十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章第二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防栓,不得站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二十

8、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二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五章第四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罚款、或者十日以下拘留:(一)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进入生产、储存易然易爆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二)违法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违反禁令,吸烟、使用明火的;(三)阻拦报火警或者谎报火警的;(四)故意阻碍消防车、消防艇赶赴火灾现场或者扰乱火灾现场秩序的;(五)拒不执行火场指挥员指挥,影响灭火救灾的;(六)过失引起火灾,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二十八、危险化学

9、品安全管理条例已经0年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年月1日起实行.二十九、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第二部分:化工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一、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第一类:爆炸品.爆炸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的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和伤害的物品。爆炸品在国家标准中分5项,其中有项包含危险化学品,另外2项专制弹药等。第1 项:具有整体爆

10、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如:高氯酸。第3项:具有燃烧危险和较小爆炸的物质和物品。如:二亚硝基苯。第4项:无重大危险的爆炸物质和物品。如:四唑并1乙酸。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指压缩的、液化的或加压溶解的气体。这类物品当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致使容器破裂,物质泄漏、爆炸它分3项。第1项:易燃气体.如:氨气、甲烷等。第2项: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第项:有毒气体。如:液氯、液氨等。第三类:易燃液体。本物品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它分3项第1项:低闪点液体.即闪点低于8的液体。如:乙醛、丙酮等。第2项:中闪点液体。即闪点在18的液

11、体。如苯、甲醇等.第3项:高闪点液体.即闪点在2以上的液体。如:环辛烷、氯苯、苯甲醚等。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这类物品易于引起火灾。按它的燃烧特性分3项.第1项: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第2项:自燃物品。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钛等。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要明火,就能燃烧或爆炸。如金属钠、氢化钾等.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这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

12、、爆炸。按其组成分为2项。第1项:氧化剂指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对热震动和摩擦比较敏感。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第2项:有机过氧化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是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第六类:有毒品。指进入人体(动物)肌体后累积达到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 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如:各种氰化物、坤化物、化学农药等等。第七类:放射性物品。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第八

13、类:腐蚀品。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伤的固体或液体。这类物质按化学性质分3项。第1项: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盐酸等。第2项: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硫氢化钙等。第3项:其他腐蚀品。如:二氯乙醛、苯酚钠等.二、化学危险物品混合接触的危险性有很多化学危险物品不仅本身具有易燃烧、易爆炸的危险,还往往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危险物品混合或相互接触而产生高热、着火、爆炸。很多化学危险物品火灾就是有此引发的.(一)化学危险物品混合接触的三种危险性、化学危险物品经过混合接触,在室温下立即或经过短时间就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热引起着火或爆炸。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化学危险品混合接触后,形成比原

14、物质更敏感的混合物或爆炸性混合物。3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危险品在受热、受压时,或在反应容器内搅拌不匀时发生剧烈反应,造成冲料、着火或爆炸。(二)混合接触有危险性的三类危险物品1、强氧化性物质与具有还原性物质的混合接触。属于氧化性的物质有:硝酸盐、氯酸盐、过氯酸盐、高锰酸盐、过氧化物、发烟硝酸、浓硫酸、氧、氯、嗅等;属于环原性的物质有:烃类、胶类、醇类。有机酸、油脂、硫、磷碳、金属粉等;当上述化学危险物品发生混合后,有的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黑色火药(硝酸钾+硫磺+木炭粉),液氧炸药(液氧+碳粉),硝胺燃料油炸药等;有的混合后立即引起燃烧,如甲醇或乙醇铬酐,甘油或乙二醇+高锰酸钾,发烟硝酸苯胺等

15、.2、氧化性盐类和强酸的混合接触。混合接触或会生成游离的酸或酸酐,呈现极强的氧化性,当与有机物接触时,能发生爆炸或燃烧.如氯酸盐、亚氯酸盐、过氯酸盐、高锰酸盐与浓硫酸等强酸接触,若还存在其他有机物,可燃物就会发生强烈的氧化反应而引起燃烧或爆炸。3、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危险物品混合接触后,生成不稳定的物质。例如,液氨与液氯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会生成极不稳定的三氯化氮,有引起爆炸危险;二乙烯基乙炔,吸收了空气中的氧气后能蓄积极敏感的过氧化物,稍一摩擦就会爆炸;乙醛或乙苯与氧在一定条件下,能分别生成不稳定的过乙酸或过苯甲酸。 在生产、储存和运输化学危险物品的过程中,由于化学危险物品的混合接触,往往造成意外的火灾、爆炸事故,因此,掌握化学危险物品混合的危险性,预先进行充分研究和评价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尤其对于化学危险物品的储存仓库的消防监督检查意义重大。三、 燃烧与爆炸燃烧是一种激烈地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一)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可燃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固体可燃物。2、助燃物:凡是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着火源:凡是能引起可燃物燃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