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多媒体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851037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明园的毁灭》多媒体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圆明园的毁灭》多媒体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圆明园的毁灭》多媒体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圆明园的毁灭》多媒体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圆明园的毁灭》多媒体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明园的毁灭》多媒体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明园的毁灭》多媒体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明园的毁灭多媒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并遵循新大纲总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了解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及被毁灭的经过,使学生牢记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抓住中心句理清文脉,培养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圆明园的美丽景观,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情感。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圆明园的毁灭讲述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段备受屈辱的历史世界园林的奇迹“圆明园”的被毁。全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概述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的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极言圆明园地位之高;第

2、二部分以“众星拱月”一词传神地介绍了圆明园布局的美观;第三部分集中描述了圆明园内美丽独特的景观,风格各异的建筑以及价值连城的收藏,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美丽辉煌;第四部分则与第三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沉痛叙述了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惨遭列强蹂躏,被洗劫一空、付之一炬的惨烈场面。全文篇幅不长但结构严谨,脉络分明,字字句句铿锵有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及对侵略者无比仇恨的情感。本文的重点段为圆明园昔日的美丽及被毁灭的经过。因其美至极才显得被毁的可惜,学生在惋惜之余才能激发炽热的爱国情感,因此教学本文的重点为体会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由于圆明园的被毁,园内各种美丽景观,宏伟建筑,

3、珍贵收藏均不复再现,学生很难单凭语言文字去了解它昔日的盛况。譬如说只有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才会出现的“买卖街”指什么?具有诗情画意的“武陵春色”、“蓬莱瑶台”各是怎样的景象?这些都成了教学本文的难点所在。针对教材这一突出特点,将发挥媒体的优势,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虚拟情境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再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去体会这座皇家园林恢宏的气势和独有的魅力!从而较轻松地突破这一难点。三、教学对象分析五年级学生(上学期)刚刚步入高年级,是由中年级向高年级转轨时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说话能力、朗读能力及分析能力等,其知识结构已初具雏形,并日趋完善、成熟。因此在阅读能力方面就

4、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结合本课的训练重点“写文章要有中心”,在本课的教学中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抓中心句,提纲挈领”的训练来理清文脉读懂文章,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课文在描写圆明园在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时有这样的叙述:“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些句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简练性、生动性,且一般位于段首或段末,抓住这些中心句展开学习可使学生掌握抓中心句这一学习方法,省时高效地读懂一篇文章,提高阅读水平。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

5、“三为主”教学原则,来设计本课的教学思路:(一)构建以“学导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导式”教学法是学生学在前,教师导在后,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学生浏览全文,质疑问难,查找资料,讨论交流,解决疑问。这是“学导式”中“学”的环节。(2)教师教给学生“抓中心句,契领全文”的方法,通读全文,理清文脉,读懂文章,再就存疑情况,适当讲解、点拨,这是教师“导”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学导式教学法一改教师喋喋不休的“满堂灌”,科学、合理、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给学生一个足够展示自我的空间,有

6、利于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的发展。(二)采用情境教学法突破重难点李吉林老师创建的“情境教学法”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显示出了它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它的非凡魅力。“情动而辞发”,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情感浓郁的文章,“爱”、“憎”之情强烈而又分明,采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很好的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发生共鸣,从而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1利用媒体展示情境课堂伊始,出示这段屈辱历史见证圆明园遗址图,那残垣断壁形成满目凄凉的景象,将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产生疑问: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的?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过去是怎样的美丽辉煌?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求知的渴望。在了解圆明园被毁的经过时,为了让学生深刻感

7、受这一段血泪斑斑的屈辱历史,播放侵略者入侵圆明园纵火烧园,烈火熊熊浓烟滚滚的镜头,使学生在咬牙切齿的仇恨中体会侵略者的野蛮凶残,激发起强烈的“爱”、“憎”情感。2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武陵春色”与“蓬莱瑶台”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设计了相应的画面伴着典雅的音乐再辅助以优美抒情的语言描述,将学生带入那“缘溪而上,到处盛开着红艳艳的桃花的地方世外桃源”以及“到处云环雾绕,仙人们悠然自在的地方蓬莱仙居”去,鲜明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教师的娓娓道来,这两个景点在学生头脑中便“形神兼备”了。情境教学法这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是别的教学方式所无法取代的,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3读

8、中悟情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读为本”是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呼声最高,效果显著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圆明园内的景观之美、收藏之丰、建筑之雄非言语所能讲得清、说得透,学生可在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中去细细体会,慢慢品味,陶醉其中。对列强的仇恨之情也可借着朗读这一方式进行,憎恶仇恨之情溢于言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略读,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理清文脉。讲求的是阅读的速度,使学生形成快速阅读的能力。(2)精读,重点读圆明园的过去及毁灭的经过的段落,读懂文意,注重理解,抓住重点词使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品析、理解能力。(3)美读,读出感情,读出强烈的爱憎之情,美读的形式重在感悟,使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五

9、、教学媒体设计 续表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圆明园遗址图:引导质疑。(二)速读全文、抓中心句1浏览全文,找出能表现圆明园在祖国文化史及世界文化史上重要地位的句子。2抓住中心句,展开学习。(三)直观演示、了解布局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课件演示】“众星拱月”图及圆明园平面布局图。(四)创设情境,了解圆明园的过去1自读自悟,了解圆明园内部有哪几类景观。2理解“金碧辉煌”、“玲珑剔透”。3理解“买卖街”。4了解仿造各地风景名胜的景观。【课件演示】“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西洋景观”图。5了解根据古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观。【课件演示】“蓬莱瑶台”、“武陵

10、春色”所描述的意境。6读中体会漫步园内的感受。【课件演示】文字投影。7指导感情朗读了解园内收藏。(1)自读自悟,了解收藏情况。(2)【课件演示】了解园内收藏之珍贵。(五)抓重点词,了解圆明园毁灭经过1读课文,抓重点词体会侵略者的野蛮行径。2【课件演示】文字投影,指导感情朗读。3【录像】谈体会。(六)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七)延伸练习,赏析小诗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残垣断壁图展示圆明园满目疮痍的凄凉景象加上教师的激情导言,在课堂伊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疑问,为引出下文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中心句是课文篇章的灵魂。抓住中心句就能契领全文展开学习。这一学习方法的掌握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大有

11、裨益。“众星拱月”一词由表象到深层的理解,媒体发挥了它的重要作用。先出示“众星拱月”图,学生从直观上理解词义,再出示平面布局图了解圆明园美观的布局。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得到了训练。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联系生活感受想象理解。讲解法使学生理解“买卖街”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现象。屏幕出示“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和“西洋景观”的美妙画面使学生了解这些景观的特点。课件演示云环雾绕的仙居之地“蓬莱瑶台”以及人们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再配以优美音乐及教师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声象的作用下进入情境体会“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的感觉。读中体会漫步园内的陶醉感受,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中体会“

12、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瑰宝的美丽景观。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爱美的情操。屏幕出示青铜礼器、名人书画的图样,教师再进行适当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内收藏之丰。训练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文章中心,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激发学生对列强的憎恶之情。播放侵略者入侵圆明园纵火焚烧、肆意掠夺的野蛮场面,再现这段血泪斑斑的历史,激发学生对侵略者无比仇恨之情,从而增强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实验证明小学生对鲜明生动的画面接受能力较好,即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这段录像无疑起到了任何语言都无法替代的效果,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在学生情绪高涨时相机引导学生不忘国耻,担负起强国力、壮国威的历史重任,适时渗透思想教育。用在本课的学习中掌握的“读中悟情”的方法有感情地读诗,体会诗歌所含思想感情,使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七、板书设计(略) 八、练习设计1强化记忆(填充法背诵)。圆明园中有,(),也有():有(),()。园中许多景物都是()。如杭州西湖的()、(),海宁的(),苏州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如()园中不仅有(),还有()。漫步园内,有如(),流连其间,()。2赏析练习。读下面的诗,再用一两段话写出你的感受。在圆明园(顾艳)我还是来看你了/看你断壁下的小花/断柱旁的芳草/唱你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你的圆/不再圆/宛如一弯残月/钉死在/历史的/冷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