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经济社会发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84862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市经济社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岳阳市经济社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岳阳市经济社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岳阳市经济社会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岳阳市经济社会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市经济社会发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岳阳市经济社会发展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践行民本岳阳执政和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计划,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目标,攻坚克难,科学跨越,使得全市经济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经济增速持续加快。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修订及2009年各项数据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72.15亿元,增长14.0%,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5.3和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15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648.84亿元,增长18

2、.0%;第三产业增加值433.16亿元,增长12.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543元,首次超过了3000美元,增长13.7%,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图表一:2003-2009年岳阳市GDP增速走势图产业结构不断调优。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为14.9:51.0:34.1,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9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76.01亿元,同比增长18.9%,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45.3%,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2008年快年报数据提高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向三次产业协调带动取得了重大转变。图表二: 200

3、8、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图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增大。2009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及其产品工业企业13家,总数达到144家,完成增加值146.61亿元,增长33.3%,占GDP比重达到11.5%,比去年提高1.6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413.06亿元,增长26.6%,高新技术产品实现利税57.3亿元,增长18.5%,其中利润总额38.1亿元,增长27.6%。所有制结构继续改善。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706.12亿元,增长18.1%,占全市GDP的55.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完成非公工业增加值380.3亿元,增长22.6%,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5.5%;完成非公经济税收35.51亿

4、元,增长15.6%,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2.9%。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09年全市六县一区的县域经济实现GDP741.6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58.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五区的区街经济实现GDP317.65亿元,占全市GDP比重25.0%,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和区街经济正在快速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图表三:2009年岳阳市区域经济结构图财税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82.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一般预算收入43.55亿元,增长1.4%,其中税收收入26.78亿元,增长11.6%。财政收入占GDP比重6.5。财政总支出126.48亿元,增长12.2

5、%。景气指数持续走高。企业生产经营景气指数一季度 126.83,二季度129.87,三季度147.09,四季度141.35;企业家信心指数一季度124.00,二季度133.40 ,三季度137.05,四季度133.06。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1.4%,农村上涨0.3%;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5.7%。图表四:2004-2009年岳阳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图表五:2009年岳阳市CPI月度走势图图表六:消费品八大类价格指数二、三次产业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协调发展。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9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结构比例为43.

6、5:2.9:37.7:15.9。 全市实现农业产值128.3亿元,增长5.5%。图表七:2009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及产量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8.68亿元,增长4.2%,林业综合经济产值77.15亿元,增长10.0%。其中营林吉林产品、竹木采伐产值10.78亿元,增长17.0%,林业采掘和制造业产值63.84亿元,增长9.0%,森林旅游及服务业产值2.53亿元,增长8.6%。全年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4.76万亩,面积核实率99.9%。全市牧业总产值111.23亿元,增长6.4%;渔业总产值47.05亿元,增长4.3%。图表八:2009年养殖业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工业和建筑业工业持续走强。全市全部工业

7、企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80.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拉动GDP增长7.8个百分点。其中:全市11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76.02亿元,增长18.9%。图表九:按经济类型分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一是县市区工业增量大。图表十:2009、2008年规模工业分区域结构比较二是园区工业发展较快。全市12大工业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48.47亿元,增长19.5%。其中6大省级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73.78亿元,增长17.7%图表十一:2009年省级六大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三是非公经济强势增长。全市非公有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74.23亿元,增长33.3%,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4.4

8、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同比提高8.5个百分点。四是优势产业较快增长。图表十二:2009年优势产业规模工业增加值五是县域工业效益提升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47.29%,同比提高59.8个百分点;2009年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67.51亿元,增长43.0,实现利润24.38亿元,增长12.5。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加。全市19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保持增长的有12种,下降的有7种。图表十三: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建筑业加快增长。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8.57亿元,同比增长19.5%,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54.

9、69亿元,增长6.0%。民用汽车保有量37.45万辆,增长20.7%,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7.15万辆,增长49.6%。全年货物运输量11123万吨,增长6.4%,周转量165.09亿吨公里,增长5.7%;旅客运输量9150万人,增长8.1%,周转量60.23亿人公里。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2.46亿元,增长3.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60.24亿元,增长21.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9.09万户,下降12.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40.44万户,增长28.6;年末拥有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26.37万户,增长1.4倍。 国内外贸易城乡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

10、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287.65亿元,增长18.8%;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143.5亿元,增长21.0%。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86.73亿元,增长20.0%,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344.42亿元,增长19.4%。图表十四: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外贸易逆势上扬。全市进出口总额9.3亿美元,同比增长10.0%。其中进口总额4.2亿美元,增长10.9%,出口5.1亿美元,增长7.4%。旅游消费逐渐趋旺。全市旅游创汇3454万美元,增长29.7%;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83.1万人次,增长17.1%,实现旅游总收入81.75亿元,增长25.1%。金融和保险年末

11、金融系统(可比口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82.84亿元,比年初新增127.25亿元,同比增长22.9%;各项贷款余额362.73亿元,比年初新增73.92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中长期贷款142.75亿元,同比增长95.2%。全年实现保费收入26.22亿元,比上年增长0.85%,其中财产保险收入5.42亿元,增长18.9%;人寿保险收入20.8亿元,下降3.0%。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5.27亿元,下降6.1%。房地产业全市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37.49亿元,增长11.9%。房地产完成投资51.34亿元,增长47.1%;房屋施工面积652.19万平方米,增长86.2%;房屋竣工面积160.75

12、万平方米,增长28.8%;商品房销售面积178.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4%;商品房销售额32.98亿元,增长13.4%。三、城乡建设项目投资大幅攀升。全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9.45亿元,比上年增长58.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42.87亿元,增长58.2%。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程项目415个,完成投资257.89亿元,增长95.0%。图表十五:2009年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产业情况招商引资成效突出。全年利用外资签订合同项目27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个,分别增长12.5%和75%,合同引资金额1.14亿美元,增长123.7%;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同比增

13、长26.2%。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139.8亿元,增长17.3%,其中工业引资111.5亿元,增长23.6%。城市设施日臻完善。全市市区共有出租汽车2879辆,公共交通运营车辆1357辆,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2.47标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污染治理效果显著。全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1.81吨标煤,同比下降15.1%,其中列入全省“百家节能企业”的7家企业的综合能源消费量110.82万吨标煤,同比下降24.0%;全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6.66万吨,同比下降6.9%;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8.98万吨,同比下降9.9%,均已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城

14、乡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用于生态环境的公共财政投资增长404.2%。改建农村公路2015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场12个;改造市中心城区小街巷47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新建农村沼气池2.32万口,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33.3万人,新建廉租房10069套45.3万平方米,建成经济适用房17.5万平方米。四、文化事业科技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市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占生产总值的1.1%,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科技三项经费投入1980万元,增长10%。全年共计专利申请686件,授权专利369件,分别增长25.2 %和61.8%。全

15、年共取得各项科技成果3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3项。高新技术产品品种数达到558个,增长35.4%,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数达到351个,增长8.0%。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9年,全市高考文理科平均分均排名全省第二,本科上线人数18717人,其中有228人上600分,25人上清华北大;年末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22万人,在校生7.72万人,毕业生2.4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05万人,在校生9.34万人,毕业生3.31万人;普通初中招生5.59万人,在校生17.44万人,小学在校生33.6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1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在校学生辍学率1.5%。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9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9个,公共图书馆7个,报业3种;全市无线广播人口覆盖率96.0%;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96.1%。卫生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21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7个,床位数1.06万张。专科防治所(站)17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个,妇幼保健机构10个,卫生监督机构9个,乡镇卫生院166个。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63万人。全市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6998人,注册护士5715人。体育事业稳步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