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感冒中医食疗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3847955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风感冒中医食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伤风感冒中医食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伤风感冒中医食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伤风感冒中医食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伤风感冒中医食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风感冒中医食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风感冒中医食疗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伤风感冒中医食疗法姜丝萝卜汤】 配方: 生姜25克,萝卜50克。 制法: 生姜切丝,萝卜切片,两者共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再加入红糖适置,稍煮12分钟即可。 功效: 祛风散寒解表。 用法: 每日1次,热服。 【葱豉汤】 配方: 葱白2根,豆豉10克。 制法: 用水500毫升,入豆豉煮沸23分钟,之后加入葱白、调料出锅。 功效: 解表散寒。 用法: 趁热服用,服后盖被取汗。 【香菜葱白汤】 配方: 香菜15克,葱白15根,生姜9克。 制法: 将香菜、葱白、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共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1015分钟,去渣取汁饮服即可。 功效:

2、发表散寒。 用法: 每日2次,连服23日。 【姜糖饮】 配方: 生姜10克,红糖15克。 制法: 生姜切丝,以沸水冲泡,加盖约5分钟,再调入红糖。 功效: 疏散风寒,和胃健中。 用法: 每日1次,趁热顿服。服后盖被睡卧取汗。 【苍耳鸡蛋】 配方: 鸡蛋1个,苍耳子6克。 制法: 将苍耳子去刺炒黄,研成细末,加入鸡蛋中打成蛋浆,炒熟。 功效: 散风止痛。 用法: 每日1次,趁热食用。连服3日。 感冒是因感受病毒或细菌所引起最常见的上呼吸道炎症。多因气候寒温失常,风邪侵入人体所致。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及全身不适为主症。根据症状可分为风寒、风热两型。 风寒型表现为咳嗽流

3、涕、头痛鼻塞,痰质稀白,口淡无味。宜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之物如葱白、生姜、紫苏等。风热型表现为发热恶风、咳嗽黄痰、口干舌燥,它用辛凉解表,定饰清热之品如菊花、银花等。感冒发热时需要补充大量水份,食疗以饮料为主。又因为影响食欲,不宜吃煎炒等油腻食物,用食疗药粥补充营养并起到补充水份的作用。 (一)辛温解表的饮料和药粥 1姜糖饮:生姜10克,饴糖或砂糖20克沸水冲饮,功能散寒温中,化痰止咳。 2杏仁红糖饮:甜杏仁10克(碾碎),加适量红糖水煎服。功能润肺止咳,温中暖胃。 3柚皮冰糖煎:柚子皮100克,加冰糖适量水煎。功能化痰消食,生津止渴。 4葱姜饮:葱白5根,生姜3片,煎汁热服,功能发表通阳,散

4、寒解毒。 5苏叶杏仁粥:苏叶、杏仁各9克、陈皮6克共煎什,会渣煮粥。功能发表散寒,止咳去痰。 6牛蒡粥:牛蒡30克煎汁去渣煮粥。功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二)辛凉解表的饮料和药粥 1桑菊豆鼓饮:桑叶、菊花各10克,豆鼓6克,共煎汤。功能疏散风热,解表除烦。 2萝卜汁;鲜萝卜挤汁 100毫升一顿服。功能清热生津,化痰止渴。 3西瓜皮汁:西瓜汁(或用西瓜皮100克煎汁)饮用。功能清热除烦,去痰热喘咳。 4蕃茄甘蔗汁:蕃茄、甘蔗各挤汁半杯混和饮用。功能清热解渴,养阴止咳。 5芦根粥:鲜芦根30克煎汁去渣,用粟米60克煮粥;功能去肺胃热,生津止渴。1、葱白粥【组成】连须葱白7根,粳米60克。【制法】

5、先将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葱白,稍煮一、二沸即成。【服法】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取汗。【编者按语】葱白发散风寒,和胃止痛。神农本草经称能“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说明其发散之力颇强,入粳米煮粥,可促进出汗作用,又能调和胃气,使发汗而不伤正。2、姜糖饮【组成】生姜10克,红糖适量。【制法】先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瓷杯或保温杯中,沸水冲入,加盖浸泡5分钟,加入红糖溶化即成。【服法】趁热顿服,服后盖被,如得汗不畅,一小时后可再服一次。【编者按语】李时珍本草纲目称生姜“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说明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作用。加红糖不仅为了调味,因红糖性温,能协同生姜发汗和胃。民间多用此方

6、防治淋雨受寒,颇验。食疗食品常用的十种类型食物中除干鲜果品和较少的蔬菜可以直接食用外,一般都必须根据患者口味和食疗的需要,确定食品的用法,制成不同的食品类型以供食用。食疗食品的类型繁多,常用的有米饭、粥、汤羹、菜肴、汤剂、饮料(鲜汁)、酒剂、散剂、蜜膏(蜜饯)、糖果等。一、米饭以粳米、糯米为主,加入其他食物或药物,如大枣、龙眼肉、山药、党参等,经蒸煮而成。一般主要具有补气益脾或养血的作用,如八宝饭、姜汁牛肺糯米饭、参枣米饭等。二、粥以粳米、糯米、粟米等粮食为主,或酌加其他食物或药物,加水煮成半流质状(稀粥)。若加人的食物或药物不宜同煮,可先煎取汁或绞取汁液,再与粮食同煮。粥可加入糖或盐、油脂、

7、味精等调味。粥食的适应范围较广,内、外、妇、儿各科均宜。例如暑天人们常食绿豆粥或荷叶粥防暑,患病后可食粥进行调理,如神仙粥、菊花粥等。三、汤羹汤羹是菜肴的一种形式。以肉、蛋、奶、鱼、银耳等食物为主,或适当配入其他药物,经煎煮或熬炖等方法烹制而成。在制作时可根据食物的滋味、性能加入适量的糖或盐、酱油、姜、椒等佐料。在食疗中汤羹主要起补益滋养作用,如银耳羹、龙眼莲子羹可养阴润肺,佛手阿胶羹舒肝养血柔肝。四、菜肴所用食物十分广泛,如蔬菜、肉类、禽蛋、鱼、虾等。品种繁多,制作方法多样,如凉拌、蒸、炒、卤、炖、烧等方法。药膳煲汤食谱大全制作菜肴时一般都要加人适量的调味品,如姜、葱、蒜、辣椒、花椒、胡椒、

8、芥末、盐、酱、醋、酒、糖等。作为食疗菜肴。除一般作正餐外,还应针对不同的食疗目的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包括调味品),使其菜肴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功能协调统一。一般肉类、鱼类、禽蛋类皆为血肉有情之品,以其为原料制作的菜肴偏于补益,蔬菜类菜肴多能清热泻火、通利二便。五、汤剂以食物或药物加水一同煎煮,滤取煎液而成。加水要适量,除气味薄、不宜长时间煎煮的食物外,一般要煎煮23次,将分别滤取的煎液混匀,分23次饮用。如赤小豆鲤鱼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六、饮料(鲜汁)一般用酸甜或清香、微苦之类的食物、茶料,或添加药物,加用清水煮沸或用沸水浸泡等法制成。供饮用或代茶饮。新鲜、多汁、可口的植物果实、茎叶或块根,

9、亦可切碎或捣烂,用浩净纱布包裹,用力绞取汁液。趁新鲜饮用。有时可加适量蜜、糖或酒。除冷饮外,也可温服。另有速溶饮料,一般是以食物(或加入药物)经煎煮、去渣、浓缩,加入干燥糖粉制成干燥颗粒状散剂,临用时用沸水冲化饮用。鲜汁、饮料类主要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等功效。如芹菜汁、大蓟速溶饮等。七、酒剂一般是将食物或药物用白酒或黄酒冷浸或加热浸渍,制成澄明液体。也有用糯米等与其他食物或药物同煮,加酒曲发酵制成,即米酒。食疗性饮用酒,以含乙醇量在510度为好。酒是药食两用之品,有散寒、活血、温胃、助药力之功,因加用食物或药物的不同,其作用更是多方面的。如加枸杞子可补肝肾;加木瓜可强筋壮骨、追风除湿等。

10、如苡仁芡实酒、桑椹米酒等。八、散剂是将食物晒干或烘干、炒脆后,研磨成细粉末。一般选用谷物、干果之类的食物,也可加入适宜的药物,用沸水冲调成糊状,加糖或盐等调味食用。不适口者,以温开水或中医食疗药膳米饮(米汤)送服。散剂食用方便,如枸杞疰夏荼、瓜蒌薤白荼、橘皮内金散等。九、蜜膏(蜜饯)蜜膏一般选药膳菜取滋养性食物加水煎煮,取汁液浓缩至一定稠度,然后加入炼制过的蜂蜜或白糖、冰糖,再浓缩至呈半固体状。食用时用沸水化服。蜜膏主要具有滋养润燥作用,如桑椹地黄膏、羊髓蜜膏均可滋补肝肾。蜜饯一般选用水果或瓜菜等,加水或药液适量煎煮,待水或药液将煮干时,加入多量蜂蜜或砂糖,以小火煮透,收汁即成。蜜饯味道甜美,

11、可直接食用,橙也可切片作浸泡剂秋季药膳食谱饮用。因配伍的不同,作用各异,但一般具有滋养、和胃、润燥生津的功效。如柿干桂圆蜜饯、糖渍龙眼等。十、糖果以白糖、红糖、饴糖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水熬炼至较稠厚时,再掺入其他食物的汁液、浸膏或粗粉,搅拌均匀,再继续熬至挑起细丝状而不粘手为止,待冷将糖分割成块状。也可用制熟的食物与熬炼好的糖混合加工而成。糖果可嚼食或含化。其作用也较广泛,如薄荷糖可清热润燥利咽,杏仁芝麻糖能润肠通便。除以上常用的剂型之外,还有糕点、面条、包子等多种形式。因此在具体运用时,应根据病证的需要,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灵活掌握食物的性能食物的性能,又简称食性、食气、食味等,是指食物的性

12、质和功能,是认识和使用食物的重要依据。各种食物由于所含的成分及其含量多少的不同,因此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也就不同,从而表现出各自的性能。食物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方面。四气五味【食物的四气】食物的四气,是指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也称四性,因为凉仅次于寒,温与热性质相近,所以实际上是寒、热两个方面的性质。确定食物 性 的依据和药物是相似的,只是对象不同而已。也就是说,食物的性是从食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中概括出来的,与食物的食用效果是一致的。一般而言,寒凉性质的食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平肝安神、通利二便等作用,如西瓜、苦瓜、萝卜、梨子、紫菜、蚌蛤等,主要适用于热

13、性病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渴心烦、头晕头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此类食物也是素体阳热亢盛、肝火偏旺者首选的保健膳食。温热性质的食物,有温中散寒、助阳益气、通经活血等作用,如姜、葱、韭、蒜、辣椒、羊肉、狗肉等,适用于寒性病证,临床表现为喜暖怕冷予肢体不温、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薄等;此类食物又是平时怕冷的虚寒体质者适宜的保健膳食。还有一类食物,其寒热性质不太明显,则称为平性,具有平补气血,健脾和胃等功效,无论寒证、热证均可使用,也可供脾胃虚弱者保健之用。【食物的五味】食物的五味,是指食物具有酸、辛、苦、甘、咸五味。五味的实际含义不只是味觉的概念,更主要还含有功能的内涵。不同味的食物,其功效各

14、异。一般说来,酸味,包括涩味,有敛汗、止泻、涩精等作用,如梅子、胡颓子等,合理食用,可用于多汗、久泻、遗精滑精等病证,多食则引起筋脉挛缩;酸味与甘味合用,又能生津止渴,可用于津伤口渴;苦味,有清热泻火、止咳平喘、泻下等作用,如苦瓜、青果、枸杞苗等,用于热性病发热、烦渴、气逆咳嗽喘气、呕哕诸症,多食则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滑泻;甘味,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等作用,如栗子、甜杏仁、南瓜、葡萄、大枣、饴糖等,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神疲乏力、饮食减少、脘腹疼痛等症,多食则窒塞、滞气,使人满闷不适;淡味附于甘味,常甘淡并称,有利尿除湿作用,如薏米、荠菜、冬瓜等,常用于水湿内停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辛味,

15、包括芳香、辛辣味,有发汗解表、行气、活血、化湿、开胃等作用,如葱、生姜、薤白、玫瑰花、茉莉花、胡椒等,对于感冒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以及肝胃气滞饮食不香、胃脘不适、胁肋胀痛等病证较为适宜,多食则散气耗津;咸味,主要有化痰软坚散结作用,如海带、紫菜等,用于痰瘀互结引起的病证,如痞块、瘰疬结核、瘿瘤等病证,多食则气血凝滞。除此之外,醋的酸、糖的甘、香料的辛、盐的咸,又是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有调味、增进食欲的作用。每种食物所具有的味可以是一种,也可以兼有几种。食物的升降浮沉食物的升降浮沉,是指食物的作用趋向而言。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功能活动有升有降,有浮有沉。升与降、浮与沉相互失调或不平衡,可导致机体发生病理变化。如脾气当升不升,则浊气下降,表现为脱肛、子宫脱垂等下陷的病证;胃气当降不降,则可表现为呕吐、呃逆等气逆病证。利用食物本身升降浮沉的特性,可以纠正机体的升降浮沉的失调。一般来说,食物的升降浮沉与食物的气与味有密切的关系,即食物的气味性质与其阴阳属性决定食物的作用趋向。凡食性温热、食味辛药膳鸡甘淡食物,其属性为阳,其作用趋向多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