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理论知识总知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843690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0.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学理论知识总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特殊教育学理论知识总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特殊教育学理论知识总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特殊教育学理论知识总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特殊教育学理论知识总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学理论知识总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学理论知识总知识(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教育学理论总知识特殊教育学 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概念特殊教育 ,就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与教育需要, 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她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她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特殊教育就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 则就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与内在规律的科学。二、特殊教育的对象学术界一般都就是从概念性与操作性标准两个方面着手,根据统计、医学与社会常模等三个不同的维度来区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广义的特教概念认为 ,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第一类就是残疾儿童,其中包括盲、聋等感官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

2、疾,病残与多重残疾等不同类型与不同程度的残疾;第二类就是问题儿童,包括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第三类就是超常儿童,包括有超常智力、能力与资赋优异的天才儿童。狭义的特教概念,只把残疾儿童,甚至于将残疾儿童中的一部分如盲、聋、弱智等列入特殊教育的范围。、特殊教育的意义(一)发展特殊教育 (二)发展特殊教育 (三)发展特殊教育 (四 )发展特殊教育 (五)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 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能更好地对儿童实行因材施教 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四、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一) 普通教育学 (二) 心理学 (三) 医 学(

3、四) 社会学第二节 特殊儿童的分类一、残疾儿童 (一)感官残疾儿童 (四 )病弱与多重障碍儿童(二)肢体残疾儿童(五)智力障碍儿童(三)语言残疾儿童1990年底颁布的中华人民共与国残疾人保护法将残疾人分为八类: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言语残疾 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 多重残疾其它残疾二、问题儿童(一)学习障碍儿童(二)社会行为障碍儿童(三)情绪障碍儿童(四)自闭症(五)孤儿与寄养儿童三、超常儿童也称资质优异儿童或天才儿童,她们的主要特点就是有高于常人的智商,有较高的领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标签的优劣优:标 签旨在诊断所需的特定处置为何;标签可增进 非障碍者采取 保护性的行为反

4、应,以保护障碍同伴;标签 便于研究人员沟通研究中的 发现;特殊教育所需经费有赖特殊学生的分类;标签便于特定的团体推 动特殊计划或制定法律及政策;标签可彰显特殊儿童的需要,使大众易 于瞧到这些人的需要。劣:标 签常令人注意到儿童的缺陷;标 签 使她人产 生负面的态度反 应;标签 造成她人对特殊儿童行为表现的偏见;标签使人产 生不当的自 我概念;标签 结果使同仁拒绝她们;一旦接受标签 ,学生心理将受到永 久的创 伤;标签 使她们成为少数的族群,受到另眼瞧待;错误诊断时有 发生,标签有其潜在的危 险性。建议:诊断要审慎与有根据;尽 可能选 用比较中性的名称;限制它的 消极影响;认识分类与标签的有限作

5、用,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比分类与 标签更为重要;防止标签 的 “自证 预言”作用与教师因分类标签而产 生 偏见或作为放弃教育的借口。特殊教育学 教育原则与教育过程特殊教育的原则一、早期教育原则早期教育原则认为,应尽早地抓住时机,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教育与早期训练。二、补偿教育原则补偿教育原则认为,特殊教育过程中,要针对特殊儿童不同的身心特点,尽量用健全器官来代替受损器官的组织功能,充分地发挥儿童内在的潜能,增加特殊儿童的适应能力。三、个别化教育原则个别化教育原则认为 ,要根据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具体情况,本着实事求就是的精神,制定个别化的教育与训练方案,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四、系统教育原则系统

6、教育原则认为,特殊教育就是一个系统工程。特殊教育应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从医疗养护、教育训练、就业培训三个方面,不断地巩固与发展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的成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训练效果。特殊教育的过程一、预防(1)普遍地开展婚前教育,使青年男女充分地认识到结婚、生育的责任与义务以及有关婚后生活的常识 ;(2)广泛开展有关优生优育的知识宣传,禁止近亲结婚,大力提倡婚前检查,对有遗传疾病的夫妇提供咨询与帮助 ;(3)加强孕妇产前检查,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减少残疾儿童的出生率;(4)加强孕妇产后的医疗保健工作, 防止疾病感染,大力宣传儿童保健,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减少幼儿的致残性疾

7、病。二、诊断教育诊断 ,也就就是施教前的教育评估与鉴定。教育诊断就是特殊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我国特殊儿童的教育诊断多由区、县级基础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业人员 , 定期开展工作。三、教育与训练教育训练就是特殊儿童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指导,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增加知识, 提高适应能力,发展技能技巧的过程。 教育训练过程就是特殊教育全过程的核心部分。四、就业培训为了使特殊儿童,尤其就是使残疾儿童,能够成为既有生活自理能力又能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的自食其力的公民,在特殊教育中开设劳动技术课,发展中等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切实解决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将来的劳动就业问题

8、就是特殊教育的又一重要环节。特殊教育学 国外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 , 决不就是偶然的。 一方面 , 当时欧洲的生产力水平在世 界上占有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 , 文艺复兴运动之后 , 欧洲盛行人道主义。一些富有同情心的教师、医生、牧师在开创欧洲特殊教育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1760 年 , 法国人莱佩在巴黎创办了第一所聋校 , 公开招收聋哑学生, 为世界特殊教育的发展揭开了序幕。1784 年 , 法国人霍维在巴黎建立了第一所盲校, 该校采用了凸字触摸盲文教学法来进行教学。1834 年 , 这种凸字教学法经过布莱尔的改进, 成为点字触摸文字, 从而大大地推动了盲教育的发展。智

9、障儿童的教育起源于 1799 年1874 年, 穆瑞借用长老会在北京甘雨胡同的房舍, 创办了 “瞽叟通文馆”(现北京市盲人学校) 。1887 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的传教士查理米尔斯夫妇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县)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 “启喑学馆 ”( 现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 、1916 年 , 实业家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了南通盲哑学校( 现南通市聋哑学校与南通市盲童学校), 这就是中国人自办的最早的特殊学校之一。我国最早提出办特殊教育学校的就是天平天过运动后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的干王洪仁玕特殊教育学 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一、特殊教育观念的变化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 , 盛行在美洲 , 与 18 世

10、纪高涨的社会生产力与人道主义精神有密切关系。由于欧洲的人道主义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所以最早创办特殊学校的多就是一些富有同情心的牧师、 医生与教师。 但就是 , 二十世纪 80 年代以来 , 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的迅速发展主要就是受人本主义与教育民主化思想的影响。二、特殊教育范围的扩大世界各国的特殊教育都就是从发展盲、聋、哑教育起步 , 然后逐渐发展到弱智教育与其她特殊儿童的教育。三、政府的直接干预与特殊教育立法许多国家特殊教育的兴起都就是发自于民间 , 但政府的干预与宏观调控对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的直接干预与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一系列教育法规、特殊教育法案的制定与不断修

11、订。四、特殊教育的一体化80 年代以来 , 世界特殊教育明显地向三个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一就是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体化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的思想经历了 “反标签化运动”, “残疾人权利运动”, “回归主流运动”三个发展阶段, 目前 , 已成为许多国家特殊教育立法的主导思想之一与发展特殊教育的指导思想。回归主流运动回归主流就是与特殊教育普通化相呼应的一种教育思想。 所谓回归主流就就是尽量将残疾儿童放回到普通学校、普通班接受教育, 使她们更好地适应正常的生活。目前 “回归主流 ” 已成为教育界人所共识的概念。到目前为止, 回归主流就是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流与方向。但各国由于基础文明的水平不

12、同 , 实行情况也不一样, 尤其就是涉及一些很具体的教育、 教学问题时 , 如影响上课纪律、教学质量、增加办学经费等一系列具体的现实问题时,瞧法也不一致。如何正确理解与实行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体化 , 还需要进一步地探讨。全纳性教育就是在 “回归主流 ”基础上的又一更高层次的特殊教育新概念,从 “特殊教育 ”, 到 “全纳性教育”, 特殊教育的对象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二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 ;三就是医疗康复、教育训练与社会就业的一体化。( 二 )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特殊教育就是一个涉及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就是

13、80 年代以来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之一。它充分地体现出特殊教育中的早期教育原则与协同教育原则( 三 ) 医疗养护、教育训练、劳动就业的一体化把医疗养护、教育训练、劳动就业三者密切地结合起来, 保持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 , 使她们掌握一定的知识 , 具备从事某一适合她们身心特点的职业能力 , 成为 一个残而不废的能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公民。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提供的帮助现代科学的发展给特殊教育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自然科学 , 特别就是医学解剖学与技术科学的发展, 帮助我们对特殊儿童的残疾与生理缺陷有了科学的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残疾人的生活、学习与缺陷补偿提供了帮助。六、国际合作日益加

14、强国际社会的参与首先就是通过协商建立某种公约 , 发表共同宣言。其次 , 就就是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协助下 , 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一定的援助 ,帮助这些国家建立特殊教育机构, 培训专业人员 , 开展一些跨文化、 跨地区的合作研究。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体系模式、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1 、概念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主要指对学龄前缺陷儿童提供治疗、 补偿性教育与功能康复训练 , 使残障儿童在学前期能与普通儿童一样, 得到体、 智、 德、 美的全面发展与对特殊教育需要的满足, 就是特殊教育体系的基础。广义的早期教育主张及早地(从出生到入小学前)对儿童进行教育与培养。2 、教学形式由受过培训的家长或巡回教师在幼儿家

15、庭中进行辅导与训练 ;在普通幼儿园附设特殊幼儿班;在特殊学校, 如条件较好的盲校、聋校开设特殊幼儿班;成立以检查、鉴定为主的培训中心、康复中心、测查中心, 协同多方面专业人士对特殊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专门的特殊儿童幼儿园。3 、现状介绍新的教育理念 早期融合教育, 要求打破以往的隔离式教育, 在正常学习环境中接纳特殊儿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 , 学前教育逐渐向一体化方向发展。所谓一体化教育, 就就是在同一个教育机构或教育环境中 , 对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共同进行的教育。这种教育一方面提供适应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需要的共同性教育 , 另一方面则为特殊儿童提供满足她们特殊需要的支持与帮助。二、特殊儿童基础教育1 、定义基础教育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