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知识讲解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842940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知识讲解(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1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一、评价目的通过对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进一步推动地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地方财政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不断改进财政宏观管理,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水平。二、评价范围包括全国3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省)。其中,计划单列市单独开展综合评价,其所在省评价数据不含计划单列市。三、评价内容及标准评价内容主要是地方财政管理情况,具体包括实施透明预算、规范预算编制、优化收支结构、盘活存量资金、加强债务管理、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落实“约法三章”、严肃财经纪律等8个方面,评价得分采用百分制。(一)

2、实施透明预算(15分)。以省、市、县三级政府的财政总预算、部门预算、三公经费预算公开情况等为对象,评价地方预算公开情况,引导和督促地方提高预算透明度。1. 省级预算公开(7分)。评价内容:省级财政总预算公开、部门预算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公开情况,分值比例为3:2:2。某省得分=省级财政总预算公开得分+省级部门预算公开得分+省级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得分。其中:省级财政总预算公开得分,即省本级已向社会公开当年财政预算报告及报表得满分,未公开不得分。省级部门预算公开得分=省级公开部门预算的部门个数+省级编制部门预算的部门总数X分值。省级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得分,即省级已向社会公开当年三公经费支出汇总预算得满分

3、,未公开不得分。2. 市级预算公开(4分)。评价内容:市级财政总预算公开、部门预算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公开情况,分值比例为2:1:1。某省得分=市级财政总预算公开得分+市级部门预算公开得分+市级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得分。其中:市级财政总预算公开得分=公开总预算的地(市、州)个数地(市、州)总数X分值。市级部门预算公开得分=公开部门预算的地(市、州)个数地(市、州)总数X分值。市级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得分=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汇总预算的地(市、州)个数地(市、州)总数X分值。3. 县级预算公开(4分)。评价内容:县级财政总预算公开、部门预算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公开情况,分值比例为2:1:1。某省得分=县级财政总

4、预算公开得分+县级部门预算公开得分+县级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得分。其中:县级财政总预算公开得分=公开总预算的县(市、旗)个数一县(市、旗)总数X分值。县级部门预算公开得分=公开部门预算的县(市、旗)个数一县(市、旗)总数X分值。县级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得分=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汇总预算的县(市、旗)个数县(市、旗)总数X分值。(二)规范预算编制(15分)。以预算编制规范性、公共财政预算到位率、部门预算管理水平、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到位率等为对象,评价地方预算编制水平,引导和督促地方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1. 财政预算编制规范性(4分)。评价内容:省级财政预算报告表格的完整性和细化程度,分值各占1/2。

5、某省得分=预算表格完整性得分+预算表格细化程度得分。其中:完整性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收入预算包括地方本级预算收入、转移性收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地方政府债券和上年结余收入等;支出预算包括地方本级预算支出、转移性支出、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安排地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增设预算周转金和年终结余等。细化程度主要是指细化到类、款、项级内容的程度。2. 公共财政年初预算到位率(4分)。评价内容:公共财政收支年初预算数占决算数比重情况,收入和支出分值各占1/2。某省得分=公共财政收入年初预算到位率得分+公共财政支出年初预算到位率得分。计算方法:第一步,计算公共财政收支年初预算数占决算数比重。第二步,

6、对所占比重进行标准化校正处理,使其位于0到100%之间。第三步:计算得分,校正后比重为95%及以上的,得满分;其他地区得分=某省校正后比重*max(各省校正后比重)x分值。其中:校正后比重=1-绝对值(年初预算数占决算数比重-1)X100%;max(各省校正后比重)指校正后比重低于95%的各省比重的最大值。部门预算管理(4分)。评价内容:部门预算完整性和部门预算提交人代会审议比重情况,分值各占1/2。某省得分=部门预算完整性得分+部门预算提交人代会审议比重得分。其中:部门预算完整性包括部门预算表格是否编列部门所有收支、支出是否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分别编列、项目支出是否编列到具体项目等。部门预算

7、提交人代会审议比重得分计算方法:第一步,计算各省提交省人代会审议部门预算的部门个数占省级编制部门预算的部门总数的比重。第二步,计算得分,某省得分=某省提交省人代会审议部门预算的部门个数一编制部门预算的部门总数X分值。3. 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到位率(3分)。评价内容:省级提前下达市县的转移支付指标占全年下达转移支付决算数的比重(按东、中、西区域分别评价)。某省得分: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到位率为70%及以上的,得满分;其他地区得分=max(各省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到位率差)-某省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到位率差pmax(各省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到位率差)min(各省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到位率差)x分值。计算方法:第一步,计

8、算各省提前下达市县转移支付指标数占全年下达市县转移支付指标决算数的比重。第二步,计算上述比重与所在区域平均到位率的差。第三步:计算得分。其中:某省提前下达转移支付指标到位率=某省提前下达市县转移支付指标数+某省当年下达市县转移支付指标决算数;某省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到位率差=某省提前下达转移支付指标到位率-某省所在区域平均到位率;max(各省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到位率差)指到位率低于70%的各省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到位率与所在区域平均到位率差的最大值;min(各省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到位率差)指到位率低于70%的各省提前下达转移支付到位率与所在区域平均到位率差的最小值。(三)优化收支结构(15分)。1. 提高

9、收入质量(6分)。以宏观产业税负、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等为对象,评价地方财政收入质量,引导和督促地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1)宏观产业税负(3分)。评价内容:各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税收额占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按东、中、西区域分别评价)。某省得分:宏观产业税负偏离度不高于5个百分点的,得满分;宏观产业税负偏离度高于20个百分点的,得0分;其他地区得分=max(各省宏观产业税负偏离度)-某省宏观产业税负偏离度max(各省宏观产业税负偏离度)min(各省宏观产业税负偏离度)x分值。计算方法:第一步,计算各省宏观产业税负,即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税收额占其第二产业、

10、第三产业地区增加值的比重。第二步,计算各省宏观产业税负偏离度。第三步,计算得分。其中:宏观产业税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税收额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地区增加值)x100%;宏观产业税负偏离度=绝对值(某省宏观产业税负-所在区域各省平均宏观产业税负);max(各省宏观产业税负偏离度)指各省宏观产业税负偏离度在5-20个百分点之间的最大值;min(各省宏观产业税负偏离度)指各省宏观产业税负偏离度在5-20个百分点之间的最小值。(2)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3分)。评价内容: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及其年度间变化情况,包括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分值比例为4:1。静态评价。某省得分:公共财政收入

11、中税收收入占比高于全国地方平均占比10个百分点及以上的,得满分;其他地区得分=某省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一max(各省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x分值。其中:某省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某省税收收入某省公共财政收入x100%;max(各省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指非满分省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的最大值。动态评价。某省得分=某省税收收入占比变动水平min(各省税收收入占比变动水平)讨max(各省税收收入占比变动水平)一min(各省税收收入占比变动水平)X分值。其中:税收收入占比变动水平=(本年度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上年度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上年度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

12、收入占比系数;max(各省税收收入占比变动水平)指各省税收收入占比变动水平的最大值;min(各省税收收入占比变动水平)指各省税收收入占比变动水平的最小值。2. 优化支出结构(9分)。以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支出等9项支出总体水平及其人均水平为对象,评价地方重点支出保障力度和支出结构优化程度,引导和督促地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1)重点支出占比(4.5分)。评价内容:各省重点支出总体水平。某省得分:重点支出占比超过各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及以上的,得满分;重点支出占比低于各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及以

13、上的,得0分;其他地区得分=某省重点支出占比差-min各省重点支出占比差)讨max(各省重点支出占比差)一min(各省重点支出占比差)x分值。计算方法:第一步,计算各省重点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第二步,计算某省重点支出占比与各省重点支出平均占比的差。第三步:计算得分。其中:某省重点支出占比=重点支出一公共财政支出x100%;某省重点支出占比差=某省重点支出占比-各省重点支出平均占比;max(各省重点支出占比差)指各省重点支出占比差在-10和10个百分点之间的最大值;min(各省重点支出占比差)指各省重点支出占比差在-10和10个百分点之间的最小值。(2)人均重点支出(4.5分)。评价内容:各

14、省重点支出人均水平。某省得分=某省校正人均重点支出一max(各省校正人均重点支出)x分值。计算方法:第一步,计算各省人均重点支出。第二步,考虑支出成本差异系数和中央转移支付依赖度系数,计算各省校正人均重点支出。第三步,计算得分。其中:人均重点支出=某省重点支出一某省总人口;校正人均重点支出=人均重点支出一支出成本差异系数一中央转移支付依赖度系数;max(各省校正人均重点支出水平)指各省校正人均重点支出的最大值。(四)盘活存量资金(15分)以分季度支出进度及清理压缩结余结转资金、暂存款、暂付款、专项支出财政专户余额等为对象,评价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情况,督促和引导地方深挖存量资金潜力,切实提高公共资

15、金使用效益。1.加快支出进度(4分)。评价内容: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11月末公共财政支出进度与序时进度的比较情况,分值各占1/4。某省得分=公共财政支出一季度末进度得分+二季度末进度得分+三季度末进度得分+11月末进度得分。计算方法:第一步:计算各省上述各时点公共财政支出进度。第二步,分别计算上述各时点得分,达到或快于序时进度的,得满分;其他地区得分=某省某时点公共财政支出进度一该时点序时进度x分值。其中:某省某时点公共财政支出进度=某省某时点公共财政支出执行数某省全年公共财政支出决算数x100%。2.清理压缩结余结转资金(4分)。评价内容:公共财政年终结余结转率及其年度间变化情况,包括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分值比例为3:1(按东、中、西区域分别评价)。(1)静态评价。某省得分:公共财政年终结余结转率不高于9%的,得满分;其他地区得分=max(各省公共财政年终结余结转率差)-某省公共财政年终结余结转率差pmax(各省公共财政年终结余结转率差)min(各省公共财政年终结余结转率差)x分值。其中:公共财政年终结余结转率=公共财政年终结余结转数+公共财政支出决算数x100%;公共财政年终结余结转率差=某省公共财政年终结余结转率-所在区域公共财政年终结余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