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XX中心小学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3842020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4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XX中心小学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新建XX中心小学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新建XX中心小学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新建XX中心小学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新建XX中心小学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建XX中心小学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XX中心小学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XX中心小学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1、项目名称:XX市XX区XXXX小学新建工程2、承办单位:XX区XX中心小学3、承办单位概况:XX中心小学(本部)创校于1950年,坐落在XX市新城区XX镇金龙路12号,学校占地面积1972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2061平方米。该校区于2011年8月经XX区教育局同意,移交至XX市第一职业学校使用。XX中心小学(南区)坐落在XX市XX镇XX村,学校占地面积453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1853平方米。该校区经XX区教育局同意移交至XX高楼小学过渡。2011年8月,XX中心小学两校区(本部和南区)搬至

2、原XX中学过渡,现有一至六年级,共28个教学班,1250名学生,教职工72名,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高级教师30人,占41.6%,小学一级教师26人,占36.1%。4、项目建设性质:新建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第19号令);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版);4、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08);5、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6、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7、XX市教育事业“第十

3、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8、XX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0、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1、江西XX市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2、XX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7-2020);13、XX区XXXX小学新建工程建筑方案设计;14、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三、项目提出的理由与编制过程1、项目提出的理由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急速提高,章江新区已成为XX市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集行政办公、商务金融、文化博览、休闲娱乐、居住生活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生态文明新区。按照XX市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

4、章江新区规划区人口发展规模为30万人,总用地面积为1833.27公顷(其中居住用地703.93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240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面积约1540万平方米(其中现状已建成的建筑面积164万平方米,规划新增居住用地建筑面积约1376万平方米)。近几年来,XX市按照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中心城区人口也在迅速增加,特别是章江新区作为XX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发展迅速,人口迅速集聚、增加。但是中心城区在迅速拓展过程中,中小学规划没有及时跟上,相应的学校建设也未能及时跟进,中心城区学校建设重维修改造,轻新建、扩建,特别是学校新建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滞

5、状态,造成中心城区中小学规划布局不合理,学位供需不足,教育资源严重紧缺。为加快章江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和谐章江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平优质、高效、和谐的发展目标,早在2007年,XX区就提出中小义务教育新、扩建项目,增加必要的教学、生活设施,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3月,XX市人民政府批准了XX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7-2020),该规划的出台将有利地促进中心城区中小学合理规划和布局,优化整合城市基础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章江新区适龄人口就近入学的需求,预留基础教育的发展用地,促进基础教育全面

6、健康发展。为加快章江新区小学网点优化布局,缓解章江新区小学生的入学压力,逐步解决城市快速发展和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根据规划建设的要求和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在章江新区H27地块新建XXXX小学。2、项目编制的过程受XX中心小学的委托,XX市中韵工程咨询监理公司组织专家成立专家组,对XX区XXXX小学新建工程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本项目可研报告编写专家组按照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依据对XX区全区教育资源的调配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充分论证,结合中心城区建设整体规划基础上,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就目前已确定的校址的生态环境,水、电资源及环境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

7、,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四、项目研究的范围1、在调查分析章江新区小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建设新小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办学规模进行论证,并设计出可行的方案;3、分析评价项目建设对环境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提出环保与节能措施;4、提出项目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项目实施计划;5、对项目进行投资估算分析,提出资金筹措和招投标方案,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第二节 项目概况一、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XX市章江新区H27地块内(详见地块位置图)。二、建设规模与目标1、建设规模新建一所完全小学,设计规模为36班,容纳学生1620人,教职工人数9

8、0人。学校规划占地面积18308m2,约27.5亩,总建筑面积8319m2。本项目拟建一栋教学综合楼(含教学楼、行政办公楼、辅助教学楼),建筑面积为7630m2,一栋服务楼建筑面积为650m2,配建值班室,建筑面积为39 m2,以及校园道路硬化、供水、供电、绿化工程等。2、建设目标解决XX市章江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有效扩充章江新区小学容量,同时,加快章江新区中小学建设步伐,释放河套老城区中小学容量不足的压力。计划用1年的时间,完成对XXXX小学的新建任务,力求将该小学体现出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特点、在创建有形校园的同时,营造无形的校园特有气氛。三、主要建设条件1、符合XX区经济

9、、社会发展规划要求。本项目拟建在章江新区H27地块内,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扩大章江新城区学生容量,加快章江新城区小学网点布局调整,缓解城区小学的入学压力,优化XX区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2、区政府鼓励和支持XXXX小学新建工程建设项目。区政府各级领导非常关心支持XX小学新建项目,项目的建设将享受重点服务、重点调度,享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有利于该项目的实施。3、新建校区的建设条件优越。学校建设场地平坦,校区二面与道路相连,交通便利安全,基建造价低,便于整体规划;供水供电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周边环境良好。四、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总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估算3303元。其中:建安工程1902万元、

10、教学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350万元,其他费用894万元(含土地征用费用770万元),预备费157万元。具体详见 “总投资估算表”。 2、资金筹措方案:本项目投资全部由区财政予以统筹安排解决。五、效益预测项目建成后,在校学生总数可达到1620人,有利于章江新区区域范围内学校布局的进一步优化。本项目体现的主要是社会效益,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出生率的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及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使用率,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都具有积极的重要作用,是一项积极的公益性事业。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建设地址章江新区H27地块用地性质学校用地总用地面积18308m2总建筑

11、面积8319m2计算容积率面积8030m2不计算容积率面积289容 积 率0.44建筑密度13.8%绿 地 率40%建筑高度(层数)教学楼4F建 筑 间 距教学楼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主要出入口方向章 江 路机动车停车位56个建筑后退用地红线距离东5米(寻乌路)南-西-北5米第三节 结论与建议一、本可行性研究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基于学校的建设场地已完成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并能满足所拟建项目的要求,其次,是所必须的大部分基础设施由市政公用设施提供,包括供电、供气、通信、污水处理、交通等外部公用设施的条件。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土建施工中,会造成一定

12、的植被破坏,形成局部的水土流失。一方面要求建筑施工单位采取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学校负责施工的人员(或者校方委托的监理代理)也应重视这个问题。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事业,关乎人才培养、科技进步、民族振兴,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XX区XXXX小学新建工程,是落实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发展教育来引领和支撑XX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建设符合XX区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项目建设符合XX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符合江西XX市章江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XX

13、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7-2020)。本项目建设有利于扩大章江新区的学生容量,加快章江新区小学网点布局调整步伐,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缓解章江新城区小学入学压力,提高XX区总体教育水平,在完善扩大教学规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项目效益显著,建议有关各方共同努力,抓紧建设,使项目能按计划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采用必要有效的措施,控制和规避风险,以期达到预期效益。本报告认为,XX区XXXX小学新建工程的建设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 项目建设地区基本情况一、XX区概况XX区是XX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为XX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国土总面积425.5

14、平方公里,辖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64个行政村、4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11年底,全区总人口48.2万。XX区属低山丘陵区,地势由东南、西北向中部倾斜,略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高。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城区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景色秀丽,章江和贡江在宋代古城墙下汇流成赣江,为“千里赣江第一城”。XX区历史悠久,自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1年)设置县治以来,至今已有2200年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沟通赣、湘、闽、粤的江南重镇,历代为郡、州、路、道、府的治所。宋、元、明、清时期,这里“商贾如云,货物如雨”,是全国36大城市和44大经济中心之一。XX区境内拥有丰富的人文和

15、自然景观,有84个旅游资源分布点和230余处名胜、古遗址、古建筑和纪念地,尤其是荟萃了众多以宋代文化为特征的文物古迹,其中有开城市“八景文化”之先河的八境台、名闻遐迩的郁孤台,有迄今为止我国仅存的保护最好的宋城墙和古代城市排水系统福寿沟,有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的艺术宝库通天岩和我国仅存的有绝对年限可考的宋代慈云塔等。被专家誉为“宋城博物馆”。XX区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田径之乡、全省首批园林城市等称号。近年来,XX区紧紧围绕“依托主城区,建设新XX”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一条主线、三个重点、六大工程”工作部署,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201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4.27亿元,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增长28%;财政总收入13.84亿元,增长34.2%;地方财政收入7.58亿元,增长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