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383911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五年级上册1、声音的产生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实验器材:水槽、音叉、小铃铛、气球、烧杯、泡沫小球、水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五、注意事项:音叉敲响后要立即插入水中,小铃铛摇响后马上靠近泡沫小球。这样,实验现象才明显。2、声音的传播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传播的实验,知道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二、实验器材:小闹钟、塑料袋、水槽、玻璃钟罩、抽气机、小锤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

2、八方的。五、注意事项:如果没有真空钟罩,可以把发声体(小闹钟)放在加热后的容器里(空气稀薄),通过与加热前的声音相比较,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3、木材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木材的特点。二、实验器材:不同的木材、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 木材有纹理;易燃烧;不同木材软硬程度不同;干木头不导电,湿木头导电;大多数木头会浮在水面上,少数木头会沉入水中。五、注意事项:1、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2、检验湿木头是否导电,可用电流表来验证。4、纸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知道不同的纸具有不同

3、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牛皮纸、宣纸、卫生纸、复印纸、信纸、复写纸、书本、纸箱、贺年卡、纸杯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实验总结各种纸的特点。五、注意事项:1、鉴别纸的软硬度时注意用到安全。2、做纸的吸水能力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注意除纸质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如同样的杯子、杯中同样多的水、纸条同样长、纸条吊的同样高、纸条要同时插入水中、插入水中的部分要同样深等。这样便于比较不同的纸吸水能力的强弱。5、陶瓷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陶瓷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碎瓷片、木锤、小刀、纸、酒精灯、镊子、导线、电池、瓷汤匙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陶瓷具有光滑,比

4、较坚硬;易损坏,碎片锋利;不怕水,不导电,不能燃烧;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金属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的特点。二、实验器材: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开关、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金属有光泽;易传热;易导电;具有延展性。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蒸发实验一、实验目的:认识蒸发现象,会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二、实验器材:温度计、棉纱、支架、表三、实验步骤:1、蒸发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

5、。2、怎样加快蒸发。四、实验结论:1、水蒸发时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利用加热、增大蒸发面积、有风都可以使水蒸发的快一些。五、注意事项:注意做对比实验时的水量要同样多。7、沸腾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的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这杯水的沸点。五、注意事项:1、装入烧杯内的水以半杯为宜。2、提醒学生水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3、温度计液泡要浸没在水

6、中,不能接触烧杯底或烧杯壁。8、凝结实验一、实验目的:能设计对比试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的原因。二、实验器材:相同大小的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火柴、小镜子、小瓷盘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水蒸气在遇冷的情况下才可以凝结成水。五、注意事项:作对比实验时的几个相同: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相同、盖玻璃片时间相同。五年级下册1、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二、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五、注

7、意事项:1、向试管中加入的应是稀淀粉液,加入的量在试管的三分之一左右。2、如果时间不够,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淀粉没有反应完全,则也会显示蓝色,但蓝色要比未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淡。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玻璃管、集气瓶、烧杯、火柴、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等。三、实验步骤:方法一:方法二:四、实验结论: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是不同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人在不停地呼吸,说明人生存需要大量的氧气。五、注意事项:1、实验中的方法一收集呼出的气体采用的是排水取气法。2、实验中方法二中的两只玻璃管带有橡

8、胶塞,直玻璃管要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而弯玻璃管不要插入,弯玻璃管用来吸气,直玻璃管用来呼气。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利用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纸屏近, 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 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五、注意事项:做此实验室内光线不宜过亮,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大约在50厘米左右,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4、斜面实验一、实验目的: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2、能用测力

9、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二、实验器材: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块、小车。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五、注意事项: 在斜面上拉小车,要使其匀速运动。这样测得的拉力才准确。5、杠杆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知道杠杆的作用。二、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三、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组装好后,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小孔处各挂一个钩码。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

10、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四个钩码。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一个钩码。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四、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五、注意事项: 把杠杆尺组装好后,首先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6、滑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组装滑轮并进行实验,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五、注意事项:注意实验过程中测力计的使用。7、齿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可以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实验器材:齿轮(大、中、小各一个)、支架。三、实验步骤: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四、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运动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