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3838767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描写李大钊言行的句子,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感受到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也是一位慈祥的父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理解这样写的好处。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在读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三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本课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教师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请

2、大家齐读课题。2.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为什么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谁回忆了谁?)(结合课前预习,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后,师总结: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父亲李大钊1927年被害的事。板书:李大钊)3. 交流资料:对李大钊,你有哪些了解,谁能简单地说一说?(1)学生交流相关的背景资料(2人简明扼要)。(1人回答后,师问:谁还有补充?)(2)师:查阅资料是我们理解课文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课前我也了解到了这样一段资料,我们一起来看。师:通过交流,我们对李大钊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会对他有更深入的了解。4.检查生字词:课文中

3、有一些难读的字词,你都读好了吗?大家看,(出示词语)谁来读?(先指名读,每人读一行,再齐读。评价:真棒,不仅字音正确,声音也特别洪亮。你很了不起,字音都读正确了。)书籍 抽屉 严峻 瞅了瞅夹衣 散步 勉强 待了一会儿(读得好,字正腔圆)5.了解文章内容及叙述顺序:那么在文中,女儿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呢?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一下课文。指导浏览方法:浏览就是快速阅读,一目十行。好,我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先开个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对课文内容进行理序。(你说的这些事情发生在父亲被捕前;你刚才说这番话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父亲被捕时的情形;

4、被捕后)师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父亲李大钊身上的一个个故事。二独立阅读,走近人物内心1.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李星华走进这篇回忆录,看看在女儿眼中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画出能使你感动的描写李大钊言行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被感动?简单写下自己的体会。 2. 学生自主阅读,圈点批划(教师在巡视中:我发现了咱们班同学的读书习惯非常好,很多同学不仅画出了受感动的句子,而且在旁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还有一些同学把关键的词语也做出了标记。)三集体交流,走近人物内心(一)师: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下,李大钊的哪些言行令你感动呢?谁先来读一读?(指名读,教师相机出示重点段

5、,学生扣住段中的重点词句,先议后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1. 学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师:李大钊被捕前说的一段话令你感动了。2. 同学们,我们都来看看这一段(出示课件),哪里令你感动呢?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扣住段中的关键词句来谈。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是呀,他的态度非常坚定,毫不犹豫。你能抓住关键词语来谈自己读书的体会,很好。谁接着来谈?) 由“不是常对你说?”、“哪能离开?”等反问句,对比来读,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 (你读书多细心呀!

6、你还关注到了这段话中的反问句,真了不起!能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读吗?“我哪能离开呢?”意思是说:“我不能离开。”是呀,他留下的决心是那么的坚定。) 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什么时候:对革命来说是最紧张的时候,可对李大钊来说是最危险的时候。有多么重要?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3. 刚才同学们抓住关键词句谈出了自己受感动的原因,谁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1)(指名读,1人)(2)师: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好,谁还能像他一样来读?1人)或(请你再来读一读这段话)4.师:那同学们,李大钊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时候呀?(局势越来越严重)

7、.追问:你从哪里看出了局势的严重呢?(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来说一说?)A: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终日奔波、早出晚归)(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读书,很会学习。谁还有补充,你还从哪里看出了局势的严重。)B: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从有问必答到含糊,这鲜明的态度对比看出了事态的严重。)C:焚烧文件、工友被抓师:是呀,同学们,当时反动政府大肆逮捕共产党人,李大钊等人

8、被通缉,北京一片白色恐怖,在这样局势严重的情况下,李大钊冒着生命危险坚持留在北京工作,你想说什么?(1人)师:同学们,带着我们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吧。(齐读)(同学们,从李大钊那坚定的话语中,我已经真切的感受到了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内心。)(板书:忠诚)(二)1.师: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李大钊语言的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板书:语言)其实,想写好一个人,除了语言描写,方法还有很多。除了这段话,我看到同学们还画了很多让你感动的句子,下面请同学们再细心地读一读你画的句子,看作者又通过什么描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好,先自己读一读吧!2.师: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一

9、下,注意先读你画的句子,再说这是李大钊的什么描写,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明白了吗?好,谁先来?预设:(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你从他不慌不忙的神情中读出了他的临危不惧,从容、镇定。)(板书:临危不惧)(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生:我从他严峻的神情中读出了他的处变不惊、大义凛然。(如第一个学生说不好,师:谁还画了这句话,有没有不同的感受?)(师:你从他那严峻的神态描写中读出了他的大义凛然,想象着他那严峻的神情,一个高大的共产党人的形象好像屹立在我们眼前,谁再来读读这段话?)(3).

10、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1抓住“乱蓬蓬、没戴眼镜”生谈感受:没有乱蓬蓬就不能体现李大钊受过苦行。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几天头发就乱蓬蓬的,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师:通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经受酷刑的李大钊)师补充李大钊酷刑资料:李大钊被捕10天来,受到了多次审讯。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但他始终无所畏惧,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2.还是这一段话,你还从哪些描写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神态描写)此刻,从父亲那平静而慈祥的神情中你又读出了什么?(面

11、对敌人,他坚贞不屈,他是一个坚强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面对家人,他饱含着无限的关爱,他又是一位慈爱的父亲。)(板书:坚强不屈、慈爱)此刻,女儿心情怎样?带着我们的感受,谁再来读这段话。(4.)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短短的话语让我们读出了他的良苦用心和对家人深深的爱,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5).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1)生:这是父亲的

12、神态描写。师:刚才有同学读到了这一段,(出示课件)相信这是让很多人感动的一幕。此刻,他脸上的表情是那样的安定、沉着。他只是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对家人明明有着深爱,却只能默默相对,明明有这么多的嘱托,却没说一句话。可作为女儿,我听到了,我听到了他在说:-。(3人)(2)同学们说的多动情啊!我们已经走入了李大钊的内心,(出示课件)一起读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齐读)四升华情感,体会写法:1.(1)教师激情述说:“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与其他19位年轻的革命者一起走向了刑场。那一年,他刚刚38岁。他牺牲后,全家人悲痛欲绝。失去亲人的痛啊,何止在那一刻, 16年后,当李星华拿

13、起笔回忆往事的时候,对父亲的怀念还在刺痛着他的心。(齐读第一段)(2) 请大家快速默读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看看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前后照应)师出示课件:大家看,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同样的时间和事件,这种写法就叫前后照应。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女儿对父亲的怀念与敬仰。)2.师:不只是他的女儿,他的家人,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在深情地缅怀他。(出示课件)这是人们在他的家乡为他设立的纪念馆,这是人们在李大钊网上纪念馆上写下的的留言。(请两位同学读)3.师:同学们,假如此刻的我们也站在这敬仰的人群中,请你也给李大钊先生留上几句话,你会写什么呢?现在就请你写下来吧!(写后读3人) 师:多么动情的语言啊,但纵使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完我们对他的敬仰。小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通过品读令我们感动的描写李大钊语言和神态的句子感受到了他的高贵品质。通过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作者父亲的怀念与敬仰。课下请同学们找出本课中其他前后照应的句子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阅读红岩铁道游击队,了解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好,下课!五布置作业: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推荐阅读:红岩铁道游击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