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苏教版】小学数学册全册教案word版107页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383852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121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苏教版】小学数学册全册教案word版10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精品【苏教版】小学数学册全册教案word版10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精品【苏教版】小学数学册全册教案word版10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精品【苏教版】小学数学册全册教案word版10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精品【苏教版】小学数学册全册教案word版10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苏教版】小学数学册全册教案word版10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苏教版】小学数学册全册教案word版107页(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数学精品资料第一单元 数一数单元内容:数10以内的数,学习数数的方法,找一找身边的数字,培养儿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单元目标:1、数10以内的数。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单元重难点:1、指导学生数数时手口一致,熟练数数。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从具体的实体数数到具有一定抽象性质的点子数之间的思维转换。单元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1 课时课题:数一数 2014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数10以内的数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

2、的过程,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渗透应用意识。过程与方法老师通过正确指导、少讲多练、个别辅导等教学手段启发式地进行教学。学生采用自主式与研究式方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树立积极的学习、生活心态。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接触110各数,认识按顺序数数得方法。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教学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小朋友们,在我们的这一节数学课里,由智慧仙子带你们到王国里的儿童乐园玩一玩,好吗?二、整体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儿童乐园里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吗?”(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

3、三、部分观察,从表层到细微1、引导学生观察小图1、2、3。刚才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不过,你们知道吗?你们说得这些物体的个数都可以用数量来表示!那么可以用数量几来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数一数。引导学生观察(1)小图1:请大家看到课本左下角的第一幅小图,画的是什么?有几个?(一个滑梯)请你在大图中找到它,并指给老师看一看。对,在数学里,我们说一个滑梯的数量是1,可以用一个圆点表示它。(2)小图2、3:操作与步骤(1)相同。2、小组合作学习小图4、5、6。让小组内每人互相说一说每幅图画的是什么?各有几个?并用圆片分别摆出它们的数量。再回到大图中找到这些物体并数一数。3、小组合作学习小图7、8、9、1

4、0。(1)观察小图7、8:让学生根据圆点的个数分别从图中找出相应的物体,并小组内互相说说,然后教师请一个代表汇报观察结果。(2)观察小图9、10:让学生从图中找出9个气球并画出相应圆点的个数。然后让学生根据10个圆点找出图中的10个小朋友,并说一说他们分别在做什么?4、让学生小组内根据情境图(或小图)完整地说一说数量110物体,然后让一两个代表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又快又完整5、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藏在图中的数量110。那么图中还有那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这些数量来表示呢?四、巩固深化联系实际: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和教室里的物体,并说出相应的数量。五、 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我

5、们是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来知道物体的数量的。)六、板书设计 1 2 3 4 5 6 7 8 9 10七、作业八、教后反思第二单元 比一比单元内容: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比较,以及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字2、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的含义,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3、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单元重难点:1、让学生获得高矮、长短、大小、轻重比较活动的体验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推理能力单元课时:2课时总第 2 课时课题:比一比 2014年

6、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比一比高矮、长短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经历对场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2、联系生活认识长短、高矮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教学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初步了解感知“比较”的含义。在自主探究新知活动中,老师应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激发学生的探求新知的欲望。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既巩固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使用数学的能力和多项数学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好品质2、

7、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帮助残疾人的优良品质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难点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教具准备:铅笔、粉笔、木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强家的院子里参观,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题。二、联系生活比一比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1)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院子里有些什么东西。(2)指导学生用画和画的方法自己比较两棵树、两条绳子的长短,比较小刚和小强的高矮。(

8、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方法,通过学生间汇报交流,体会比较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结果。2、通过找找、比比,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方法。3、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1、想想做做”第1题。读题,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提出正确意见。2想想做做”第2题。第一幅图:(1)“男同学和女同学好像一样高?”你同意吗?(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比较。(3)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第二幅图: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

9、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想法。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1)提问:今天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2)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五、板书设计 粘贴图画六、作业七、教后反思总第 3 课时课题:比一比 2014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教学内容:书第6-7页,比一比大小、轻重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2、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为了

10、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体会大小、轻重的比较。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大小、轻重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难点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大小、轻重的方法。教具准备:乒乓球、蓝球、苹果、梨子的图片等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有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学生讨论、发言)二、尝试比较,主动探索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呢!1看一看。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图,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了

11、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2比一比。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内自由发言;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比较、交流。此处回顾长短、高矮的比较,为大小、轻重的比较作铺垫。)提问:老师也从图中找出两种物体进行比较,你能帮它比一比大小吗?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出大小的。教师也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学生也帮老师比一比,谁轻谁重。再请一两个学生上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3、同学们自己找出可比较大小、轻重的物体进行比较,然后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4、小结:用掂一掂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轻重。三、活动深化,拓展应用

12、1、比较蔬菜的轻重。(课后习题4)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注意:三根黄萝卜和一根红萝卜一样重的比较应引起注意。2、谈话: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它们应该怎样拿呢?”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果: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五、板书设计 粘贴图画六、作业七、教后反思第三单元 分一分单元内容:分类单元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单元重难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2、

13、使学生能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单元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 4 课时课题:分一分 2014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教学内容:书第8-9页,学习分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并与同学交流分类的方法。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有不同的分类结果。过程与方法1、通过整理文具和学具,让学生感到实际生活中往往要把一些物体按某种标准分类,并初步学习整理物品的方法。2、在“想想做做”练习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学习按一定的标准给物体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口头交流,培养学生边听

14、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2、感受分类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分类的意识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第九条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整理活动,使学生能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并知道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习惯教学准备:铅笔、粉笔、直尺、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小朋友喜欢跟爸爸妈妈到商场的超市去买东西吗?你能说说商店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观察书上的图,说说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吗?)二、自主探究1、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2)、集体反馈,指名回答。(3)、引导学生分析分类的标准,讨论如何分类。商场售货架上的物品是按照:玩具、书本、食物进行分类的。2、做一做(1)、学生查自己的文具盒、学具盒里的文具和学具有没有放错,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汇报。(2)、四人一小组把桌上混合在一起的文具和学具分别装在文具盒和学具盒里。做完后各组汇报操作的情况。(有边装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