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划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3838500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划(2011-2015年)目录一、“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情况 1二、“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 2三、“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5(三)工作目标。 5四、主要任务 7(一)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7(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 7(三)理顺和完善应急管理与指挥协调机制。 7(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 8(五)规范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工作。 9(六)加快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演练体系建设。 9(七)加强应急救援支撑保障能力建设。 10(八

2、)加快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管体系。 10五、重点工程 11(一)国家和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1(二)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建设。 11(三)矿山与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骨干队伍能力建设。 12(四)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体系建设。 12(五)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产品性能检测检验中心建设。 13(六)重大危险源普查及国家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建设工程。 14六、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4(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与沟通协调机制。 14(二)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投入和经费保障制度与财政政策。 15(三)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建设标准与规范。 15(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与人才培养

3、。 16(五)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6“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积极推 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工作。通过努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一 案三制”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生 产应急管理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情况 应急管理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已经起步。安全监管总局组织起草了安全生产应急 管理条例草案,制定了矿山救护队资质管理、应急预案管理、救援队伍建设等 规章、标准和制度;国家、省、市三级及部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体 系初步建立。安全监管总局在国务院

4、安委会框架内建立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 联络员会议制度,分别与相关部门建立了应急协调机制,建立了区域安全生产应 急救援协调机制;由国家(区域)应急救援队、骨干应急救援队伍、企业专兼职 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组成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初步形成,队伍数量及整体 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应急救援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应急物资装备储备保障体系建 设开始起步;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逐步规范,预案编制质量逐步提高。各级 政府及其部门全部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央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质量逐 步提高,其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预案编制工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安全生产应急 平台建设已全面启动。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已得到批复并

5、开始建设。各省 (区、市)应急平台正在按照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积极开展实施工作,部分省(区、 市)及中央企业应急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应急管理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逐步 规范,培训工作管理、培训内容逐步完善;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逐步得到重视。各 级政府及其部门、各类企业结合各自工作重点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应急预案演 练;应急救援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加强。国家和各级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各级、各专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设立了相应的安全生产 应急救援专家组。在煤矿瓦斯、危险化学品、尾矿库、采矿动力灾害等的监测、 监控、预警和救援等方面研制开发了一批新技术和新装备;事故预防性检查工作 全面展

6、开,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成效显著。各级应急救援队伍在当地安全监管 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组织指导下,对服务区域内的企业开展了预防性安全 检查和技术服务活动,在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安 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的提高和功能的扩展,事故救援成效越来越显著。同 时,安全生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积极参与了各类自然灾害的救援工作,成绩突出。二、“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是应急管理法制、标准工作滞后,不能满足应急救援实际工作的需要。安全生 产应急管理工作法律依据不充分,规章标准不健全。 二是地方应急管理机构建设进展缓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纲要中

7、明确提出“建设国家、省、市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目前, 还有 42%的市(地)没有成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层 层衰减。已经成立的省、市应急指挥机构多数职能不健全、编制少、人员不能完 全到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履行职责困难重重。 三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综合协调机制还不完善,应急 资源部门分割问题比较突出。有关方面的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 四是应急救援队伍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缺乏应对重大复杂事故的大型特 种装备,难以满足跨地区跨企业处理特别重大复杂事故的要求;企业专兼职队伍 投入不足、装备陈旧,队伍的分布及装备水平滞后

8、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尚不 能适应安全生产形势及救援工作的需要;缺乏对社会救援力量的组织、引导,难 以发挥其积极性和社会效应。 五是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管理仍然薄弱;应急预案操 作性差,实用性不强;部分预案格式不规范、要素不全,预案衔接性差。 六是应急救援技术支撑能力薄弱。应急平台体系尚不健全,研发和检测检验能力 有待加强。现有应急平台尚未实现互联互通、数据交换。重大危险源、高风险生 产过程的监测、监控、预警体系尚未建立。七是应急培训演练体系尚不健全,现有培训演练能力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缺少专业的国家、省、市应急培训演练场所。培训演练的设施和模拟实战训练系 统不完善

9、,用于培训的教具和演练装置、设备性能落后。八是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管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国采矿、石油、化工等产业快速 发展,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大幅度上升,等级不断提高。全国范围内重大危险源的 实际数量、分布和动态情况不清,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信息完整性和准确性不 够,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尚未建立,政府主管部门对各地区的重大危险的控制和 管理情况也缺乏有效手段。九应急管理经济政策缺失现象较严重。应急救援费用难以得到补偿。大部分救援 队伍参加事故救援发生的材料损耗、交通费用等得不到补偿,救援积极性受到严 重挫伤。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经费缺口大。救援人员待遇、奖励、抚恤以及救援车 辆免交过路(桥)费用等经济政策

10、缺失。三、“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一案三 制”为重点,以完善应急体系、提高应急能力为主线,健全体制机制法制,强化 基础工作,广泛宣传教育,狠抓预案管理,增强救援能力,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应 急管理水平。(二)基本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预防和应急救援相结合。 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 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密切协作、科学救援。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强化基层、专兼结合。 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依托现有、提升能力。(三)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 力争在“十二

11、五”期间基本建成符合国情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建 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 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重点领域应急能力全面加 强,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可有效应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灾难,并为应对其他灾害提供有力的支持。具体目标:法制建设目标:到 2015 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基本完善; 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颁布的基础上,出台与其配套的规章、规程和标准。 机构建设目标:到 2015 年底,国家、省、市、重点县及中央企业应急管理机构 全部建成,应急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落实

12、到位。应急预案与培训演练工作目标:到 2015 年,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应急预 案体系,建立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预案报备体制,应急预案质量明显提高; 安全生产应急专业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 100%;高危行业企业应急预案演练达到 每年至少 1 次。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目标:到2015 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家(区域)、骨干和基层 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国家级队伍按照建设条件要求 100%完成建设 工作,国家应急救援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骨干应急救援队伍按照要求 100%完 成装备配置;所有高危行业企业全部按照规程实现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或与有资质 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协议。平台体系建设目标:到

13、2015 年,国家、省、市、高危行业中央企业应急平台建 设完成率达 100%,重点县达 80%以上,企业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预防 体系普遍建立,基本实现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事故现场 的图像、数据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的实时传输接入率达到 80%以上。 应急响应工作目标:到 2015 年,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接到事故报 告后 60 分钟内完成对事故周边应急救援队伍的协调调动;国家级队伍应急救援 辐射能力加强,特别重大、复杂事故发生后救援人员携装备到达事故现场的时间 由原来的1220小时缩短到610小时。四、主要任务(一)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14、尽快颁布实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抓紧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 救援资源管理、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培训教育等配套规章规程和标准,形成科 学、系统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颁布实施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工 作规范、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质量标准化规范等标准。逐步完善煤 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将企业应急救援装备的投入和救援费用 支出,列入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使用内容。建立应急救援体系运行经费保障、救援 队伍社会性服务补偿标准、救援队员津补贴、抚恤和退出补助等制度;研究制定 应急救援引入商业保险的运作办法。(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 研究推动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的方

15、法与机制,积极推动各省、省辖市 和县(市、区)三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实现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机构、编制、职 责、人员、经费“五落实”。推动中央企业二级单位及省属大型企业全部建立健全 专职应急机构和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省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并 进行必要的装备配备,提高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能力。(三)理顺和完善应急管理与指挥协调机制。 完善国务院有关部门间的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国家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与各省级应急管理机构、国家级救援队伍之间畅通的 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应急平台的 作用,提高应急工作效率;建立和完善区域间协同应

16、对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 急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机构与有关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日 常工作机制和现场指挥机制;完善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络员制度,依法履行 综合协调职责。(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以国家级安全生产救援队伍、骨干救援队伍为主要救援力量的安全生产 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推动各地区将矿山、危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根据本地区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分布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 要,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专业力量参与应 急救援,成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的有益补充;建立和完善国家、区域安全生 产应急救援队伍运行机制;加强矿山救援队伍与矿山医疗救护队伍协同作战能力, 将矿山医疗救护体系建设纳入各地区应急医疗卫生救援体系和安全生产应急救 援体系,同步规划,同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