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际电子展的展会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838215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国际电子展的展会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国际电子展的展会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国际电子展的展会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国际电子展的展会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国际电子展的展会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国际电子展的展会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国际电子展的展会可行性研究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国际电子展的展会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3年上海国际电子展的展会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概要.3 二、展会名称.3 三、展会目的.3 四、展会地点和时间.3 五、主办单位和分工.3 六、电子市场环境分析.3 七、展会项目生命力分析.4 八、赢利分成.5 九、展览面积和展位.5 十、收支预算.5 十 一、风险.6 十 二、结论.6 一、概 要 202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手机、数码产品、IT、电视、电脑等产品产销保持快速增长,国内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元器件配套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继续保持制造业第一大产业的地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仍然保

2、持了我国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2023年制造业产值突破了11万亿元,2023年达到了12.35万亿元,增长35%。2023年制造业的销售收入达到13000亿元,增长了45%,利税达到650亿元,增长13%。 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彩电工业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2023年我国彩电销量占世界总销量的55%。在国内市场,彩电总体供大于求,但是由于出口增加,库存总量有所下降,各种不同规格产品的供需状况有明显差异。2023年彩管中的电视机用CPT总产量约比上年减少。首次出现的CPT负增长,对连续多年增速过快的中国彩管业来说,消化积淀的库存、调整产品结构,对长远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 中国PC销售量

3、为2000万台,增长40%。其中,台式PC市场销售量达到5000万台,增长45%;销售额达到8000亿元,增长50%。 2023年,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继续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市场销量达到57.6万台,销售额为97.84亿元;同2023年相比,销售量增长37.4%,销售额增长29.8%。2023到2023年,笔记本电脑市场销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9.03%,销售额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9.10%。 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通信制造业一直呈高速发展状态,其发展速度不仅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且在电子信息产业各领域中也名列前茅。 二、展会名称 2023年上海国际电子展 三、展览目的 当今世界电子技术飞速发

4、展,各种用于消费者的先进技术产品层出不穷。本届展览会的目的就是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和器材介绍到国内来,以促进我国与国际上在电子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电子技术水平。 四、展览时间和地点 时间:2023年4月1日至4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五、主办单位和分工 此次展览会由上海电子会展中心有限公司与上海鸿发电子展览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双方分工如下: 上海电子会展中心有限公司负责:提供展览场地,设计和搭建展台,安排开幕式和招待酒会,展场管理,印刷招展书、会刊、招展广告。 上海鸿发电子展览有限公司负责:展览会报批,国内外招展,联系支持单位,联系国内外招展代理人,与海关、公安、

5、消防方面协调,邀请有关领导出席。 六、电子市场环境分析(SWOT) 电子市场具有以下三大价值:首先,电子市场是交易平台,为交易行为提供空间与承诺,保障商流的顺畅;其次,电子市场是IT产品流通的渠道,它为商品的流通提供场所与工具,保障物流的顺畅;最后,电子市场是信息媒体,它为厂商和渠道商进行信息的发布和收集提供媒介,保障信息流的顺畅。 (一)优势(S) 1.技术水平领先、功能完整 2.服务收费低 3.充足的财政来源 4.良好的企业形象 5.技术力量庞大 6.成本优势 7.广告攻势 (二)劣势(W) 1.现有人员不熟悉此展会的主业务 2.竞争力差 3.管理混乱 4.缺少关键技术 (三)机会(O)

6、1.可选供应商企业数量多 2.供应商信息化不断提高 3.电子产品的消费市场不断的扩大 4.产品的种类多,广 5.适应市场需求的 (四)威胁(T) 1.替代产品增多 2.行业政策变化 3.新的竞争对手 4.突发事件 七、展会项目生命力分析 1、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子产品消费市场呈现进一步增长的态势,中国目前监测的包括手机、IT、黑电、白电、小家电、数码产品、以及办公产品等7大类几十种产品的全国实体店零售市场规模在2023年第一季度继续保持2023年下半年的增长势头,并且增幅进一步上升至30%左右,对比去年同期经济大环境的冷淡和整体市场状况的不景气,今年开年第一季度的市场表现似乎给众生产厂家

7、和各类经销商打了一针强心剂,粉粉积极备战,准备在未来的竞争战场上大展宏图。 我国电子产品消费市场2023年第一季度不仅在实体店渠道成绩显著,无店铺渠道的发展更是令人瞩目。2023年第一季度是中国所监测包括手机、笔记本、数码相机等6类电子产品销售额同比现实27.5%的增幅, 2、今后10年内拉动半导体消费增长的“5大电子产品”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以下5种电子产品将成为今后10年内有望拉动半导体消费增长的主要电子产品。下面我们按顺序分析一下这些产品的动向以及半导体消费额的扩大情况。 (1)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终端,估计会与笔记本电脑一同面向发达国家及 发展中国家的高收入层普及。预计平板终端最

8、终会因非工作用途而普及。2023年平板终端的半导体消费额为2400亿日元,笔记本电脑为4万亿日元,到2023年二者将分别扩大至3万亿1500亿日元及8万亿日元。 (2)手机方面,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将逐步改用智能手机,发展中国家尚有提高普及率的余地。另外,智能手机会因越来越多地用于非通话用途而逐步实现高功能化,由于配备半导体的费用增加,因而会拉动半导体消费增长。考虑到这些因素,预计2023年手机的半导体消费额将从2023年的2万亿4000亿日元扩大至5万亿8000亿日元。 (3)汽车方面,随着混合动力车(HV)及电动汽车(EV)的普及,该领域正在迅速实现电子化。今后,为了追求安全性、舒适性及节能性

9、,汽车的半导体配备量将日益增加,估计到2023年该领域的半导体消费额将从2023年的1万亿9000亿日元增至3万亿7000亿日元。 (4)智能电网是今后10年内推进力度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智能电表、电力路由器及服务器的需求将会激增。预计到2023年半导体消费额将从目前几乎为零的状态增至1万亿5000亿日元。 (5)医疗设备方面,估计今后半导体的需求领域将从目前的医疗机构使用的专用设备,转向个人或家庭使用的疾病预防及疾病检查用产品。包括用来保持健康或预防疾病的类似游戏的产品,以及可在家庭内自动检查疾病的产品。预计到2023年医疗设备用半导体的消费额将从2023年的8000亿日元扩大至1万亿3

10、000亿日元。 八、赢利分成 展览会赢利按下列比例分配:上海电子会展有限公司获60%,上海鸿发电子展览有限公司货40%。 九、展览面积和展位 展览面积8000平方米左右,共设600个国际标准展位(4米4米) 十、收支预算 预测一: 1.展位价格:国内参展商10000元人民币标准展位;国外参展商15000元人民币标准展位。 2.总收入:如展位全部出租,70%的展位由国外参展商租赁,总收入为:1000060030%1500060070%=8100000元 3.成本支出: 招展宣传:800000元 展馆费用:1000000元 差旅费用:100000元 通信费用:80000元 公关费用:600000元

11、 其他费用:400000元 共计支出: 4.盈余:收支相抵,共盈余5220000元。其中: 上海电子会展中心有限公司获利:3132000元 上海鸿发电子展览有限公司获利:2088000元 预测二: 1.总收入:如展位全部出租,50%的展位由国外参展商租赁,总收入为:7500000元 2.盈余:收支相抵,共盈余4620000元。其中: 上海电子会展中心有限公司获利:2772000 上海鸿发电子展览有限公司获利:1848000 十 一、风险 如展览会因各种因素取消,则损失先期投入的费用为400000元左右。 十二、结论 1.本届展览会在正常经营条件下,仅办展一项(不计场馆内的广告收入和其他服务性收

12、入)可获利46200005220000元,而风险损失仅约400000元,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上海国际电子技术展览会每年一届,通过举办本届会展,能够稳定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吸引新客户,为下届展览会铺平道路。 3.根据SWOT市场分析,电子市场具有大的消费力市场。 4.根据展会项目生命力分析,有五种电子产品有望拉动半导体消费增长,拉动经济水平的增长。 3.鉴于以上分析,建议举办本届上海国际电子展览会。 国际电子展的展会可行性研究报告 展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