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3第3课宋明理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383738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3第3课宋明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必3第3课宋明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必3第3课宋明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必3第3课宋明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必3第3课宋明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3第3课宋明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3第3课宋明理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 (个案:雷文华)课题:第 3 课宋明理学主备人:溆浦县第一中学雷文华【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发展情况。【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

2、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重点难点】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主要教学问题】1、什么是宋明理学?2、宋明理学思想内容;3、理学、心学与儒学的比较;【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导:一、导入新课直接 导入:师生共同回顾儒学发展演变的脉络:儒家文化自春秋兴起;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初复苏;汉武帝正统。师:汉之后,儒学又

3、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历程?如果说自春秋战国到西汉,西汉末年到南北朝,儒学经历了两次大融合与发展,那么,宋朝的理学则是儒学的第三次思想融合,它把儒学发展成至高无上的官方哲学。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由此导入新课。二、新授内容(一)阅读指导: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 ?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 出现了哪些变化 (主要内容) ?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 (影响) ? 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

4、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再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趋势的了解及对社会的影响。(二)师生共同探究问题问题一探究宋明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寻“理”?)课件展示三段材料,师生依次阅读,让学生思考讨论,分别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教师最后作相关点评和说明,且分析魏晋以来,儒学发展面临困境及原因:魏晋南北朝,出现“贵儒”又“尊道” 唐朝,出现三教并行的局面,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材料:( 1)材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

5、楼台烟雨中。江南春问题: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反映:南北朝,佛、道盛行。其影响是:儒学吸收佛、道教的精神,得到新的发展,但同时,影响儒学的社会地位。( 2)材料: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欧阳修新五代史(冯)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司马光资治通鉴问题:材料说明什么?说明:五代战乱时期,儒学提倡的“忠君”思想动摇,儒学的社会地位受影响。( 3)三教图问题:此图画孔子、老子、红衣罗汉坐于树下共同探究玄理的情景。它说明什么?说明:在佛、道的冲击下,儒学家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 4

6、)北宋,出现大兴儒学,重新解释儒学义理的社会环境是什么?社会环境:北宋重文轻武的国家政策,儒家文人社会地位高,给他们自由发挥和理论的宽松社会环境。问题二 探究儒学重建的内涵(论“理”?)教材后两目主要介绍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讲授时要启发学生对两派观点进行对比学习,找出其中的异同点。首先课件展示两段材料,让学生思考讨论,分别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教师最后作相关点评和说明。“程朱理学”子目可以向学生补充讲明三点:1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2 朱熹的理学体系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论、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本体论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

7、,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讲述这一核心理论时,教师可以借用“月映万川”帮助学生理解)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3 朱熹与其思想的历史地位。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陆王心学”子目要求学生掌握:1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的完成。2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8、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穷理只需反省” ,他用自己的体验对此予以论证“鹅湖之会” 。他的思想言论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3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他作为朱熹得崇拜者, 在“格竹”失败之后,认为人是天地之心,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提出“致良知”的学说,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教学延伸: 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问题三探究理学的影响(讲“理”?)关于宋明理学的影响,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13 最后一段文字和 P14 最后一段文字,结合课件展示的相关图片及文字材料,进行思

9、考讨论,理解相关结论(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材料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清秋瑾材料二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南京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山东大学材料三“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贞洁牌坊背后的血泪教学延伸: 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谈谈你对宋明理学的评价?关于宋明理学的评价问题,可以向学生介绍些史学界最新的研究动态: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目前课本具体评价不多,只对几位著名理学

10、家作客观叙述介绍,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目前学术界对理学的论评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一些学者们,对二程、朱熹、王阳明作为几位大儒,则从以下几点肯定他们的学术贡献:第一,理学家们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第二,理学对儒家学说的集大成作用。第三,肯定理学家们在思辨学术中的精细和创见,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在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 “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三、课堂小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始终以儒家文化为主流,它们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宋代的张载的话就是其灵魂中的精

11、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巩固练习: 【高考真题】1、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C)(2013 年新课标 I 卷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D)(2014年新课标 I 卷)A. 本质是善B. 本质为恶C. 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巩固提高】1 、从汉朝以后到唐代,儒学的内在传统中断了,变成了比较注重文献、历史,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

12、把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内在传统接续起来。宋代理学接续 “儒学内在传统” 的是( D )A理生万物B格物致知C心即理也D强调人格、修养2、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 “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矣。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C)A老子B荀子C 朱熹D 王阳明3、下列有关“理”的本质的理解,最为确切的是(D)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张子语录材料二 :

13、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备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材料三 : 夫人者, 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 本吾一体也。 生民之困苦荼毒, 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卷二答聂文蔚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 目的:创立人世间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为民众选择正确的命运方向(为民众确立生命的意义或为民众谋幸福)。继承和发展圣人的学说。实现国家强盛,社会安定。(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出的朱熹的思想主张。(不得摘抄原文)- 思想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只要人们恪守“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天下就会太平。(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之处。- 不同:程朱理学:强调“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陆王心学:主张“心”就是“理”,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只要致良知,知行合一,就能成为圣贤,这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