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婚礼课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383540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尔多斯婚礼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婚礼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婚礼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婚礼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鄂尔多斯婚礼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尔多斯婚礼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尔多斯婚礼课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鄂尔多斯婚礼的起源鄂尔多斯婚礼发源于古代蒙古,形成于蒙元时期。15世纪,随着蒙古族鄂尔多斯部进入鄂尔多斯地区,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安奉在鄂尔多斯境内的甘德尔敖包上,蒙古族的鄂尔多斯婚礼便以其特有的仪式程序流传在鄂尔多斯民间。鄂尔多斯地区至今仍然比拟完整地保存着鄂尔多斯婚礼的仪式程序,并使其开展演变成为一种礼仪化、规X化、风俗化和歌舞化的民俗文化现象。2006年5月20日,鄂尔多斯婚礼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某某的地域十分辽阔,因而蒙古族的婚姻仪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其中尤以鄂尔多斯婚礼最为精彩。鄂尔多斯婚礼已经流传了700多年,至今仍保存着古老的风格和情趣。它以其

2、独特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悠扬的歌舞形式和热烈隆重的场面,表达了勤劳、勇敢、智慧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和粗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尔多斯婚礼广为传颂。这种婚礼一般要持续两天至三天,自始至终都洋溢着迷人的蒙古族风情。婚礼简介一、流程鄂尔多斯婚礼有哈达订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大小回门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鄂尔多斯婚礼这里说的鄂尔多斯婚礼,即鄂尔多斯蒙古族婚礼,她集鄂尔多斯歌舞、饮食、文化、礼仪、风俗于一体,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它起源于成吉思汗时代。生活在伊金

3、霍洛旗的蒙古族,大多为达尔扈特部落的后裔,都是直接为元代宫廷服务的卫士歌手的子孙,她们世代相传,较多地保存了当时的文化,所以其独特性与魅力是任何地方的蒙古族婚礼所无法比拟的。如今,来伊金霍洛旗的游人碰巧赶上一家蒙古族的婚礼,或观看模拟鄂尔多斯婚礼的表演,一定会大饱耳福、眼福、口福。鄂尔多斯婚礼有一套独特而严格的程序。二、乘马娶亲下午申时,新郎家中,宾客盈门,馈赠礼品。主家摆下宴席,请来乐手、歌手,宴请大宾、伴郎、祝颂为首的娶亲代表。宴罢,鼓号一响,已接近日募。娶亲的人们来到禄马下面,祭过圣主成吉思汗。此时,披弓挂箭的新郎如一位即将出征的勇士被众人簇拥过来。据传,战时娶亲,必佩戴弓箭,一为随时备

4、战,二怕“抢亲的习俗。新郎翻身上马,充当司仪的祝颂人端起一碗鲜奶,高声吟诵弓箭赞骏马赞。念了三遍后,一行四人的娶亲队伍策马向新娘家驰去。鄂尔多斯婚礼“乘马取新三、闭门迎婿娶亲的队伍刚到新娘家门前,准备就绪的信号就发出了:只见一股烈焰腾空而起。新郎暗松一口气,径直走向房门,不想闪出四位大嫂堵在门口,向娶亲队伍“发难。祝颂人即刻上阵迎“战。这场舌战一问一答,妙趣横生。如果男方取胜,女方如此收下牛犊红筒,爽快放行。否如此,不仅遭受奚落,还要被顶回。四、求名问庚入夜,开始进展另一个仪式:求名问庚,这是婚礼过程中时间最长的一项内容。鄂尔多斯少女,出嫁时都要另起一个名字,在婚宴上公开。男方祝颂人与手持银盅

5、的新郎跪在地下,千方百计想套出新娘的新名字,女方四位大嫂答非所问,有意刁难。直到最后,新郎把哈达举在手上,把求婚的礼品金银对环摆在哈达上,祝颂人再次求情,大嫂们才生恻隐之心,从怀里取出一条哈达,说出新娘名字,双方互换信物,此时已是黎明时分。五、送亲上路女方家最盛大的婚宴就要开始了。宴毕,新娘即将出嫁。所以也称“离娘宴。同时也是新郎的最后一次过关考试。先轮流给宾客叩头敬酒,承受女方家亲戚赠送的衣服佩饰,穿上才可以娶走新娘。进膳时,新郎必须当众掰开一个半生不熟的羊脖子,一般羊脖子里总要塞根红柳棍,以考验新郎的腕力和智力。宴后,新娘就要登程,女友们把新娘团团围住,进展“阻嫁,男方奋力抢亲。之后,开始

6、装扮新娘。馆头额吉解开新娘的大辫,蘸着碗里的清水,梳得油光净亮,把链垂头饰戴上,意味着少女时代就此完毕,今后将以少妇的形象出现。女方送亲的人准备好骑乘,在悠扬的礼赞声中,蒙着红纱的新娘由俩位胞兄牵着,缓缓穿过人群上了红马,向婆家走去。这时,女方宾客唱起了惜别的歌为她送行,直唱得新娘泪如雨下,不时地停马回望。六、迎新拜灶离婆家不远时,男方派出的人已在野外迎侯多时,就地摆开酒宴为送亲者接风洗尘。趁大家喝酒之际,新郎与祝颂人骑马赶快逃走。按照风俗,跑得慢了帽子就有被抢走的危险。新娘的到来引起一阵暄闹。由新娘家陪送的嫁妆从两堆火中通过,而新娘也要由新郎牵着马从火中穿过。以避邪免灾。新娘步入正厅后,先向

7、灶神三拜九叩,男方祝颂人同时为她吟诵祭灶词。然后,依次向婆家主婚人等叩头,并承受赠礼,跪拜完毕,揭去喜帕,新娘方可在众人面前亮相。七、新婚庆典喜宴摆开,新婚典礼就此开始,第一个招待贵宾的隆重礼仪是献羊背子,等全羊赞的吟诵声一落,宾客就可以尽情品尝,开怀畅饮了。同时,新娘开始承受各方亲戚的赠礼,而这些送礼的宾客也会得到一份新郎家的回礼。接下来,新娘与新郎的父母依次向宾客敬酒。在一片歌舞声中,鄂尔多斯婚礼走向了高潮,也走向了尾声。婚礼习俗鄂尔多斯婚礼仍保存着男到女家娶亲的习惯。结婚那一天,男家附近另设一座披红挂绿的蒙古包,作为新房。包里包外都是穿着鲜艳的蒙古袍、欢声笑语的男男女女,新郎也换上崭新的

8、装束,忙碌着准备去迎亲。新娘如此在自己家的蒙古包内梳洗打扮,迎接新郎的到来。迎亲的队伍将在傍晚时分出发。新郎身着红绸长袍,腰束金黄宽带,脚蹬高统马靴,由领头人、祝颂人陪同,来到蒙古包前象征蒙古族人民勇敢精神的玛尼宏棋杆下,由祝颂人领头,在场宾客和韵,唱起欢乐的迎亲歌:成吉思汗时代许下的婚礼,是草原上最欢乐的时机。抬出那肥壮的牛羊,摆上那丰美的奶食,让我们在这丰收的季节里纵情欢乐之后,迎亲的队伍扬鞭策马向新娘家驰去。按照传统的礼节,迎亲队伍在新娘所在的浩特先骑马绕跑一圈。正待在新娘的蒙古包前下马,欢聚在新娘家的亲友便迎上来,应酬之间,迎亲的祝颂人还未来得与下马,他手捧的哈达就给新娘家的一位厨师用

9、烧火棍接过去。这时,新娘的亲友们在包外围成一个半月形圈子,作出拒娶的样子,还用一条丝带将迎亲者挡住,这叫彩带隔门。于是善于辞令的祝颂人便高唱鄂尔多斯民歌发问:你家天天关门,还是见我们来了关门?是嫌我们来的人多,还是因为错过了时辰?口齿伶俐的伴娘就会用民歌反唇相讥。这样,双方一唱一答,充满情趣,直到最后,伴娘才收起彩带,放迎亲者进包。进包后,祝颂人拿出送给新娘的首饰和衣物,请女方父母亲友过目,并敬献上奶酒和全羊。之后,新娘家举行盛宴,招待迎亲的人。蒙古包内,男女老少围坐一堂,杯盏交织,歌声不绝,直到深夜。当年长客人走后,一位少女会端上一盘羊颈骨,要新郎从中掰断。为戏弄新郎,伴娘往往将一根筷子插进

10、羊颈骨里,当新郎识破手段,终于把羊颈骨折断时,他要当众与新娘分着吃,以示全心全意的爱情像羊颈骨那般紧紧相扣。第二天,新娘要离开娘家时,往往泪如雨下,似乎很伤心。其实这是鄂尔多斯婚礼中的哭嫁习俗。这时,祝颂人领新郎抢亲。陪亲的姑娘将新娘保护起来。男方好言相劝不成,便挤进人群中抢新娘,场面十分热闹。最后,自然还是抢亲的人获胜了。于是,新娘和亲人们依依惜别,送行的人们唱起送亲歌,歌声中,伴娘用红纱为新娘蒙上头,然后上马绕自家的蒙古包一周,便策马向新郎家驰去。一路上,双方亲友相互追逐嬉戏,看谁抢先到达,最后,往往是男方抢先到家。新娘下马后,先在蒙古包前的玛尼宏棋杆下举行跳火仪式,取兴旺之意。新娘进入蒙

11、古包,祝颂人要向新郎的父母发问,新媳妇蒙头盖脸,能不能见人露面?回答后,婆婆揭开几媳的蒙头纱,然后赠送礼品,并给新娘起新的名字。接着,全羊席开始,持续到天明。次日清晨,新婚夫妇举行送客酒宴。送亲的众人都要畅饮三杯,然后方跃马扬鞭,踏上归程。婚期选择结婚日期,由喇嘛选择,通过媒人和证婚人通知女家。由媒人和男家亲友将聘礼送到女家。结婚前几天,男家女家通常宰牛杀羊准备,打扫或新搭蒙古包,备下美酒、烟、制作或购置好看的蒙古袍、蒙古学、马靴,通知亲友。结婚的新房一般扎在西北角,紧靠长者父母的蒙古包,亲友的蒙古包由此往东排在一旁,作厨房用的蒙古包如此扎在东北角最靠边的位置上。娶亲歌结婚那天,男家喜气洋洋,

12、热火朝天,新郎在吉祥高兴的气氛中换上崭新的装束。一般是红锻结冠,或带布里亚特式的圆锥红缨帽,身着长袍,腰扎金黄宽带,脚登长靴,负弓带箭,腰间揣着哈达,显得十分威武英俊。媒人、伴郎也都穿上盛装。一切具备,新郎和伴郎在欢呼声中举起酒杯,唱起了娶亲歌。大意是:成吉思汗传下来的婚礼,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让我们在辽阔的草原上,纵情歌唱,幸福万年长-歌毕,新郎在众人的簇拥下,跨上骏马向女家奔驰而去。通常新郎等人快到女家时,女家的蒙古包紧闭着,佯装不知,闭门不纳;或是新娘的伴娘和亲友们,在门前作半圆形,好似拒娶的态势。这时一位德高望重、善于辞令的婚礼祝颂人走出来,向女家客气地说:今天是黄道吉日,我们是按婚约

13、来娶亲的。女家还照旧堵着门,以蒙古民歌高声发问,请祝颂人用歌声作答。伴娘们先唱道-什么象征着洁白无瑕?什么标志着幸福荣华?这样的礼物是什么?你可把它带到姑娘的家?祝颂人答唱道-清晨是纯洁白净的鲜奶,正午酿得更加甘甜,晚上变成醇香的酥油,这珍贵的礼品全都带来。伴娘们又唱道-千里草原上远近著名,奔腾飞跃神速如鹰,为接娶美丽的姑娘,你们可曾带它降临?祝颂人答唱道-成吉思汗圣主的马群里,挑选的白玉色宝马驹,驰骋蓝天云间的千里马,现已牵引到这里-祝颂人对答如流,伴娘无奈,才开门把新郎和迎亲队请进。婚礼祭祀新郎进屋后,先拜佛爷、火神,后向新娘父母献哈达、美酒等礼品,再向女家亲友呈鼻烟壶,并一一请安问好。岳

14、父母以矫客降临,安为上座,以丰盛的全羊美酒招待。宴时,先割羊肉一片祭祖,后敬新郎、新娘。宾主高兴地为新人的幸福举杯祝酒、高歌。礼毕,姑娘、小伙子们耍笑新郎就开始了。阿拉善市、鄂尔多斯市,掰羊脖子骨,就别有情趣,要求新郎掰断煮熟的羊脖子,为的是考验新郎的力气和智慧。为增加难度羊脖骨髓中常常插一根红柳棍或筷子。科尔沁争夺羊恩吐羊嘎拉哈、也叫羊拐也很富有诗意。女方家要派人送亲。起程时刻快到时,新娘罩上鲜红的面纱,穿上桃红色的蒙古袍,腰扎宽阔的绿绸带,足蹬长统马靴,显得分外健美。在送亲的祝酒声中,新娘乘马绕自家蒙古包三圈,向自己的父母和朝夕相处的姐妹们痛哭流涕,互相诉说慈爱、感恩、友谊之情依依不舍地告

15、别。这时,母亲常常边哭边唱,父亲的歌自己不能唱,通常姑娘们代唱。父母唱完歌,新娘在伴娘的陪送下,同新郎的娶亲队一起,登程出发。新娘总是姗姗而行,故意落在后面,走快了会被人笑话。娶亲队和送亲队都想抢先到男方家,双方在路上都尽情驰骋,互相追逐戏逗。娶亲到家新郎新娘下马前,先绕蒙古包走三圈。下马后,拿着马鞭,双双通过两堆旺火,表示爱情的纯洁、忠贞不渝,象征着婚后生活的兴旺、幸福、纯洁。新郎新娘先拜佛爷、灶神。拜灶时,先在灶里燃起红彤彤的旺火,新人并排跪在一起,新郎的膝部还要压着新娘的袍子边,以示男贵女贤;同时新郎伸右手插入白布口袋的日形处,新娘伸左手插入白布口袋的月形处,手携手,表示同心同德,永不别离。再拜父母,拜亲友,和小姑小叔一一相见互献洁白的哈达,互呈鼻烟壶,新郎也向新娘的亲友礼拜。鄂尔多斯婚礼的价值鄂尔多斯婚礼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既不同于其他民族婚礼的程序,也与其他地区的蒙古族婚礼有别,是蒙古族婚礼中最具特色、最有吸引力、最隆重的形式,它凝聚了蒙古民族礼仪风俗的精华,成为迄今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蒙古民族风情画卷。鄂尔多斯婚礼以男方娶亲为主线,浓缩了蒙古族娶亲过程中的精华内容,寓情于歌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