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835142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注重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

2、成、各成分的用途,并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教学策略分析 1、在日常生活和小学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此,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或以小实验引入等等; 2、对第二部分,能够事先让学生阅读资料,并根据资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教学准备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相关器材:集气瓶、燃烧匙、红磷、烧杯、塞子(带导管)、弹簧夹、火柴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

3、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有吗?讨论发言: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有的实验或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实验导学探究原理(过渡) 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1、相关仪器的名称;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听故事、思考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

4、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抢答相关问题。连接装置,实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即时记录。通过抢答,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观察记录分析讨论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2、实验失败,寻找原因。(小结)因为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1、描述实验现象;2、小结并交流成功的 经验;3、寻找并分析失败的 原因。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

5、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水平。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分析讨论1、根据拉瓦锡的研究结果,氧气约占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的原因有哪些?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分组讨论、交流结果:1、水面上升不满15的原因有: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等;当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2、没有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归 形纳 成总 概结 念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归纳空气的组成成分,形成反

6、应的文字表达式、化学符号。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实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水平。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让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能够清晰地掌握概念。总 结回忆归纳总结本课题知道了哪些知识?引导总结本课题内容要求。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活动与作业完成P27讨论题板书设计课题1 空 气一、 空气的组成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点燃 (1

7、)现象:集气瓶中有大量的白烟产生,并放出热量,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到集气瓶中,并上升至约15的地方。 (2)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名称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化学式N2O2CO2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3)小结:2、混合物与纯净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没有专门化学符号表示)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收 分集 组资 讨料 论(过渡)空气是种宝贵的资源。请学生阅读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的资料、图片,分组讨论,然后汇总。(小结)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并指出物质的用途是

8、由其性质决定的。结合图片、资料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学生交流发言。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的“讨论”栏。根据讨论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让学生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小组之间的合作意识,并在汇总交流中训练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合作交流得出结论(过渡)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日益严重。(阅读资料和图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调查项目调查情况主要污染物污染的来源我的建议(小结)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措施。分组讨论。代表发言。补充完成表格。展示收获。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积极投身到组织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也将应用于生活。通

9、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了解污染的危害,并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总 巩结 固交 提流 高(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总结收获,交流体会。让学生在总结中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梳理,学会怎样学习。活动与作业 习题1、2、3、4板书设计课题1 空 气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氧气:呼吸、炼钢、气焊、宇航等; 2、氮气:制化肥、作保护气、由于医疗等; 3、稀有气体:作保护气、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激光技术等。三、保护空气 1、污染物质:有害气体和烟尘。 2、影响: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酸雨等。3、保护空气的措施:课内练习(1)1.下列物

10、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矿泉水 C.铁水 D.澄清的石灰水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气体 C.洁净的空气 D.氯酸钾3.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A. B. C. D.4.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_和_组成的,其中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_约占空气总体积的4/5。5.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_,空气的成分按_计算,大约是:氮气_,氧气_,稀有气体_,二氧化碳_,其他气体和杂质_。6.纯净物由_物质组成,混合_物由物质组成。课内练习(2)1.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11、,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2.有五种物质,其中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汽车排出尾气形成的烟雾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天然水蒸发成水蒸气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煤燃烧产生的烟尘A. B. C. D.3.下图是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红磷与氧气反应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该固体极易溶于水,而木炭与氧气反应后生成气体二氧化碳,该气体在水中溶解性不大。下图为两个同学设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 图 图(1)图实验时,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红磷? (2)图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3)图装置燃烧匙中放点燃的木炭,可以得到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吗?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