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_从课堂做起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833009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德树人_从课堂做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立德树人_从课堂做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立德树人_从课堂做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立德树人_从课堂做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德树人_从课堂做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德树人_从课堂做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立德树人,从课堂做起兴山县黄粮镇初级中学陈世梅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 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良 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是要看他是否能在其外在行为 上得以体现,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即德育的目 的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合力.多 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素质,才能达到 立德树人之本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德育教育,在教育方针中把德育 列在首位。十八大报告又首次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 根本任务。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 的进一步深化,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作为学校主 体的学生在

2、道德观念上越来越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冲击,而主要依靠直接灌输的传统道德教育方式在面 临社会实践的挑战时显得十分的苍白无力。德育工作在不同 程度上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目前,我校德育工作一般还是采用传统模式,有浓厚的 “运动”色彩。学校的重大节日教育活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团队活动,以学生、班级和学校事务管理为 主的班主任工作等,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基本上是 线性和单向的,传授和灌输给学生的通常是以“榜样”范”“先进”为标签的抽象概念。 这种缺少感性支撑和理性 思辨的德育,难以深刻、持久和稳固。人的一生,学校教育只是一个阶段。 一个儿童经由学 校这座“桥梁”或者这艘“航

3、船” ,就应该基本完成“社会 化”的过程,成长为国家的合格公民。 如果只有知识学习, 忽略“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就很难培养一个 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感,就会丢失教育的境界、 理想和追求。 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 “传道” 是目的 , “授 业”“解惑”都是手段。 这样的传统,现在似乎被颠覆了。 在那些“授业” “解惑”成为全部目的的学校,德育就只能 写在纸上、说在嘴上、挂在墙上,成为“泥塑金身” ,成了 “空心萝卜” 。如何以德为先、立德树人?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 每一位教 师都要从课堂做起,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 素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

4、把做人和做学问结合起来。首先要更新观念。 2013 年 10 月,在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 学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给全校学生回信: “希望 同学们珍惜美好时光,砥砺品德,陶冶情操,刻苦学习,全面发 展,掌握真才实学,努力成为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有 用之才、栋梁之材,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做 出应有贡献 。” 我以为,砥砺品德修养应是现代德育的基石。加强砥砺品德修养,培养合格的公民,应该成为中小学教育 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义务和追求。各学科的教学要有自己的学科教育目标,但最终必须聚 焦为培养公民。一个未成年人,经过六年中学教育走出校门 的时候,应成为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责

5、任能力的合格公民O-个高中毕业生,不管拿到什么样的录取通知书和成绩单,如 果没有明确的“公民意识”,不是合格公民,就不可思议, 也不能容忍。学校德育,应该按照合格公民的标准,以公民意识为基 石,重新设计和确认德育理念、德育目标、德育评价方式和 评价标准,惟此,德育为先才会有新的路径、希望和生机。学科教学,在学科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要有更上位的“公民身份”和“公民意识”烙印。中学十多门学科教学强调和培养的学科素养,最终要升华和凝结为公民素养。其次是有机融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科教学不仅“传递知识”,更应当发挥学科教学的多重功能,实现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每门

6、学科知识、学科能力的培养,都只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部分构件,都只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部分要素。对一个人的才、德之辨,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有十分精辟的阐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 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 小人”,而“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 历朝历 代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和警觉。教师生涯,先后陪伴三五千学生,解析几百道试题,经 历数十场考试,帮助学生完成一次次蜕变。 教师不可能记 得所有的学生,学生也不会记住所有的教师。学生在毕业以 后还能经常或者偶尔想起的通常只是一节课、一个片段,或 者是一次对话、一项活动、一种探究。真正能够影响学生一 生,让学生终生受益的其实是教师的智慧、才华、品行和德 性。每门学科教师,每一课时教学,都不只是知识传授,都 必须渗透德育教育 , 以德为先。 教书育人,从课堂做起,从 每节课做起。总之,“立德树人,从课堂做起。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