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3832913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厂化养鱼现状及发展趋势张泽周西南大学水产系重庆荣昌 420摘要:工厂化养鱼是当今最为先进的养鱼方式,具有占地少、单产高、受自然环境 影响小、可全年持续生产、经济效益高、操作管理自动化等诸多长处,是一种环境和谐的绿色养殖方式。本综述对工厂化养鱼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简要的简介。 核心词:工厂化养鱼 现状 发展趋势工厂化养鱼,又名循环水养殖,工厂化养鱼是指运用建筑、机电、化学、自动控制学等学科原理,对养鱼生产中的水质、水温、水流、投饵、排污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始终维持鱼类的最佳生理、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健康、迅速生长和最大限度提高单位水体鱼产量和质量,且不产生养殖系统内外污染的一种高效养殖方式

2、。应用学科重要为水产学和水产养殖学。使水产养殖过程达到抱负状态,形成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循环式的高密度养殖方式,是取代老式池塘、流水、网箱、大棚温室等养殖方式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1 国内工厂化养鱼的发展概况工厂化养鱼亦称工业化养鱼,其特点是运用厂房设施及配套的机械仪器设备,高密度、集约化养鱼的一种类型。它立足于海洋环保,对养殖水体进行科学净化解决,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把养鱼置于人工控制状态,实现全年稳产、高产。国内的工厂化养殖是逐渐演进过来的,大体提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978年国内开始发展对虾的大规模养殖以来,对虾养殖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概念。第二阶段

3、是20世纪8090年代初以鲍鱼工厂化的养殖为代表的模式,对国内的工厂化养殖发生了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大连市水产研究所发明的工厂化养鲍。第三阶段时开始步入现代化设施的养殖方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98年建立了海水循环式养殖系统,建设模式比较先进,除生物净化外,还设立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国内工厂化养鱼多数尚处在起步阶段,养鱼工厂的设施配套不完善,科研滞后于生产,工厂化养鱼应具有高溶氧、控温、生态式防病等条件,此外,水质净化技术还比较落后,养鱼水质较差,饲养密度小,饵料系数高,病害频发,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以天津市现代渔业技术工程中心为代表的工厂化养殖技术,已经趋于形成配套完善的现

4、代化养鱼工厂,配套设施有生物净化、液态纯氧、臭氧灭菌、高效内循环和水质监控等,可进行高密度养殖生产,在完全封闭式内循环条件下建立了高产高效益的养殖模式。工厂化养鱼的类型陆上工厂化养鱼形式多样,重要有一般流水养鱼、温流水养鱼和循环流水养鱼三种类型。 一般流水养鱼即是运用自然海水通过简朴解决后(如砂滤),不需加温,直接流入养鱼池中,用过的水直接排放入海的养鱼方式。这种方式设备简朴、投资少,适合于南方适温地区的短期或低密度养殖,为工厂化养鱼的最低档阶段。适合于鲷类、花鲈、石斑鱼、牙鲆、河鲀等海水肉食性鱼类养殖。 温流水养鱼则是2世纪60年代初最早由日本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化养鱼方式,它运用天然热水(如

5、温水井、温泉水),电厂、核电站的温排水或人工升温海水作为养鱼水源,经简朴解决(如调温)后进入鱼池,用过的水不再回收运用。由于地热水、温泉资源有限,因此此种养殖方式重要应用在工厂温排水的综合运用上。目前,温流水养鱼在日本、俄罗斯、美国、德国、丹麦、法国等国较为盛行。国内近年来发展较快,如山东省胶东地区现已建有温流水养鱼厂数十家,养鱼面积约20万m2,年产多种高档海水鱼00t以上,养殖种类有牙鲆、石鲽、黑鳃、六线鱼、鲷类等。这些养鱼厂的调温方式重要有三种:燃煤锅炉升温自然海水式,如山东省威海崮山养鱼厂、荣成寻山养鱼厂等;电厂温排水+自然海水式,如青岛黄岛电厂养鱼、威海华能电厂养鱼厂等;温水井+自然

6、海水式,如荣成市丘家渔业公司养鱼场和山东省蓬莱鱼类养殖实验厂等。这种养鱼方式工艺设备简朴,产量低,耗水量大,为工业化养鱼的初级阶段。循环流水养鱼 又称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其重要特点是用水量少,养鱼池排出的水需要回收,通过曝气、沉淀、过滤、消毒后,根据不同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进行调温、增氧和补充适量(11%)的新鲜水(系统循环中的流失或蒸发的部分),再重新输入养鱼池中,反复循环使用。此系统还需附设水质监测、流速控制、自动投饵、排污等装置,并由中央控制室统一进行自动监控,是目前养鱼生产中整体性最强、自动化管理水平最高、且无系统内外环境污染的高科技养鱼系统,是工业化养鱼的最高境界,必将成

7、为工厂养鱼的主流和发展方向。目前,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欧洲,某些国家已能输出成套的养鱼装备。3 工厂化养鱼的配套措施根据不同的海水养殖对象和对水质的规定,目前应用的工厂化养殖工艺技术线路各异,波及的装备繁多,各具特点,大体来说,一般流水养鱼和温流水养鱼这两种工厂化养鱼方式规定设备数较少。一般流水养鱼在一般池塘养殖的基本上增长了砂滤池过滤抽提的海水或井水,而养殖后废水直接排入大海。温流水养鱼则在流水养鱼的基本上增长了调温设备和温排水的预解决设备,如锅炉,保温大棚等;也不复杂。真正意义上的工厂化养鱼是循环流水养鱼,所需设备多,技术先进,下面我们重点简介。海水工厂化养殖系统重要由如下几种系统构

8、成:(1)鱼池系统;(2)水质净化解决系统(3)自动监测系统等;()自动投饵系统等其他辅助系统。鱼池系统涉及鱼池、进排水管道和拦鱼设备等。水质净化解决系统则是整个循环水工厂化养鱼中的核心。整个水质解决系统涉及如下环节:(1)清除固体废弃物;(2)清除水溶性有害物质;(3)杀菌消毒;(4)增氧;(5)调温;(6)水质测控。4 工厂化养鱼技术工厂化养鱼与静水池塘养鱼的重要区别是:池塘面积小,池水持续流动和互换,池水溶氧来源依托流水带入或机械增氧,天然饵料生物少,鱼类营养完全来源于人工投饵,池水中鱼类排泄物等物质随水流及时排出,故水质较清新;放养对象为吞食性鱼类,种类较单纯,密度和产量都较大。4.1

9、 鱼种放养适合于工厂化养殖的鱼类,一般为肉食性优质种类,如鳗鲡、牙鲆、大菱鲆、石斑鱼等,苗种规格一般为015g,这样当年才干达到食用鱼规格。密度养殖密度的与否合理同样决定着整个工厂化养殖的效益。养殖密度应根据水源、水质、基本设施和技术、管理水平而定。4.2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涉及:池水流量的调节、水温的控制、pH调控、投饲等。池水流量的调节根据进排水中的含氧量和总氨氮、NO2-N等含量调节水流量。池水中一般溶解氧应保持4mg/L以上,出水口的水不低于3m/;鱼池排水的总氨5mg/,NO20.1m/L。也可根据池鱼摄食状况调节水流量,在水温稳定状况下摄食下降,则应调大流量。流量控制在4个循环24小时

10、,每次投饵完毕后0.51小时后迅速换水,换水量80%左右。水温的控制 根据不同鱼类的合适温度的不同,控制好池水的温度,使鱼类始终身活在合适的温度范畴内,加速鱼类的生长。例如38水温是大菱鲆的合适生长温度;16是牙鲆的合适生长温度;大黄鱼则应控制在最适水温1825度;石斑鱼应控制在228度。pH调控一般要使养殖池水pH偏碱性,常用调控的措施有两种,一是根据每个池的日喂食量求得每日碱性物质添加量后,称取每池所需数量,溶入水中,全池泼洒。二是在循环水池加入所需碱性物质,如NaO、N2C3(苏打粉)aHCO(发酵粉)CaCO(方解石、石灰石)O(生石灰)a(OH)2(熟石灰)等,通过水循环,把调节后的

11、水注入每个池,达到调节H的作用。在生产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是:一要保证池内碱性物质泼洒均匀,不得导致局部pH过高,以免灼伤鱼体;二要注意安全,碱性物质有较强的腐蚀性,操作时要小心,避免发生损伤。饲料多为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不设饵料台。投饵次数较多,除白天外,傍晚和清晨也可合适投饲。在水温2328时,每天投饵61次,饲料筹划、月分派、投饵率及水温关系投饵应变等可参照池塘养殖的有关部分。投饲也要用音响训练鱼,使形成集中抢食的条件反射。每次投饵量仍要坚持使鱼达到八分饱的原则,以提高饲料运用率。一般在接近水口处投饵。投喂方略按定量投喂原则,避免饱食投喂对鱼平均摄食量和饵料运用率导致负面影响。根据实际状况拟

12、定投喂量。每月初称取平均鱼重,计算饵料系数,根据总重拟定月初基本日投饵量,根据饵料系数计算出每日投饵增量,每日递增投喂量。4. 检查和护理工作平时常常检查进排水闸门和拦鱼栅状况。5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的优势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的发展,经历了池塘、开放式流水池和网箱方式等阶段,目迈进入工厂化的循环水养殖发展阶段。相比较于前三种方式,工厂化养鱼具有如下一般意义上的优势:(1)减少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依赖限度工厂化养鱼可以定义为封闭的循环水养鱼,即人工控制养殖工厂的环境温度和干净度,以物理和生物的措施净化并循环使用养殖用水、控制水温水质和水的流量,提供全价配合饲料,使养殖对象全天候的处在更加合适的生

13、长状态。以比较少的土地占有量,水资源占用量和能源消耗量获取更多产量的工业化的养殖方式。2)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限度对资源的较少占用、零排污、少量的通过无害化(沼气池技术)解决的有机肥料的排出供应了本系统内的植物种植区运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顺应了环保的发展规定。 发展趋势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的一种永恒的主题。如何发展清洁、安全、健康、高效的水产养殖业,使其既能满足需要又不至于污染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重要的课题。目前,工厂化养鱼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被觉得是解决养殖业与环境和谐问题的出路之一。因此,在此后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将是前提条件,封闭式内循环养殖方

14、式已成为发展方向。工厂化养鱼中的技术核心是养殖用水的净化解决及反复运用,即建立循环水养殖系统。如何保持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生态平衡,有效清除养殖鱼类排泄的有机物和氮等有害物质是一种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现行应用较多是物理沉淀结合生物膜解决方式,生物膜解决中,温度、盐度、营养盐含量、溶解氧浓度是影响硝化过程的核心因素。与流水养鱼相比,循环水养殖系统的pH值较稳定,水质更好,并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力资源,同步减少了成本。特别是循环水养殖系统用水量少,对周边环境没有污染,同步也减少了外源水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封闭式内循环养殖系统有几种条件是必备的:(1)循环水尽量提高速度,以每小时3次为宜;()使用筛选分离培养

15、的土著菌种净化水质;(3)补充纯氧;(4)臭氧杀菌;(5)建立免疫防疫体系;(6)使用高效饵料,饵料系数在1左右;;(7)在循环过程中滤除悬浮物;()苗种的种质与生长速度;随着城乡化、工业化的不断推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参照文献:;1张明华,杨菁.海水工厂化养殖水解决系统的装;樊祥国国内工厂化养殖现状和发展前景;唐启升.中国发展渔业的优势及前景J.中;4郑升阳.试论工厂化养殖设施综合运用的现状(6)使用高效饵料,饵料系数在1左右;(7)在循环过程中滤除悬浮物;(8)苗种的种质与生长速度;随着城乡化、工业化的不断推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水资源日益短缺,养鱼环境和水质变差使食用鱼的安全性日益受到关注,发展节水型无公害的工厂化养殖技术无疑是重要的战略方向。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作为一种代表将来发展方向的养殖方式,已经日益受到关注和承认,但其内在的特点和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其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因此,和许多重要产业问题同样,其发展需要依托政策和科技等多管齐下,共同推动。构建合用的设施系统模式,达到循环用水、节能、高效的生产规定,并形成相应的生产管理技术,提高设施的生产效率,规范生产管理。在主产区建立集成示范点,辐射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推动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参照文献:1张明华,杨菁.海水工厂化养殖水解决系统的装备技术研究.海洋水产研究,4(2):0-34樊祥国. 国内工厂化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