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特色疗法.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832870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妇科特色疗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特色疗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特色疗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特色疗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医妇科特色疗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妇科特色疗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特色疗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熏洗法【概念】熏洗法即以煎取的药液对患部进行熏蒸、洗涤或坐浴的方法, 以期达到消肿、止痛、止痒及软化局部组织的目的。【适应症】常用于外阴、阴道及会阴部位的病变,如阴痒、阴疮、阴 部肿痛、带下量多及子宫脱垂、小便淋痛、肿瘤等病症;也可用于患部受 风寒湿邪侵袭,局部气血受阻,出现疼痛等症。【禁忌症】经期或新产后;溃疡者;子宫脱垂者应注意坐盆高度,不 宜下蹲;房事或盆浴。【使用方法】将药物用纱布包扎,冷水(10002000ml)浸泡15分 钟,煎煮15分钟后,倾入专用器中,趁热熏蒸患部,候温度适宜再行洗 涤或坐浴。熏洗共15分钟,早晚各1次。熏洗后,患部无需拭干,待其 自然吸收。一包药可用两次,用过

2、的药液不宜再用。【辨证论治】1湿热证主要证候:带下量多,呈淡黄色水样或脓样,有臭气,阴部下坠及 特痛灼热,甚则下腹不适,或尿频尿痛。舌苔黄腻,脉濡或滑。常见病:阴痒、阴疮、阴部肿痛、带下量多等。治法:清热除湿,解毒止痒。方药:蛇床白头翁汤加减。药物组成:蛇床子30g白头翁30g苦参20g黄柏20g金银花30g百部20g 土茯苓20g地肤子30g白鲜皮30g红藤20g白芷20g川椒15g2.肾虚主要证候:腰背酸痛,胫酸膝软,头晕耳鸣或发脱齿摇,溺有余沥推拿法【概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运用推拿手法施术 于人体特定的部位和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适应症】痛经、急性乳腺炎、产后缺

3、乳。【禁忌症】各种急性传染病、各种恶性肿瘤局部、各种溃疡性皮肤病; 烧伤、烫伤;严重心脏病、肝病;月经病、妊娠期妇女疾病(尤其是腹部 严禁推拿);年老体弱的危急病患者。【一、痛经】1.腹部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作于右侧,用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小腹部治疗, 时间约5-6分钟;然后用按揉法在气海关元治疗,每穴月2分钟。2 .腰背部穴位: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于右侧。用衰法在腰部脊柱两旁及龈部治疗, 时间4-5分钟,然后用按法治疗肾俞、八醪,以酸胀为度。【二、乳痈】1胸腹部操作患者取坐位,医者用一只手在乳房红肿处轻轻用揉、摩法施于乳房 及周围乳根、天溪、膻中穴,约2分钟,再自乳根部向乳头方向推进数次,

4、 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轻捻乳头,同时左手按压乳中穴,再以双手轮换轻 按乳房,使乳汁流出,反复进行3次,可使淤积的乳汁充分排出。然后患 者仰卧,医者按揉中腺、天枢、气海穴,每穴2-3分钟,接着用顺时针揉 摸法施于胃腕部及腹部,分别为5分钟。2腰背部操作患者俯卧位,医者坐或立其体侧,用一指禅推法沿背部膀胱经第一、 二侧线反复操作,然后用拇指按揉法施于肝俞、脾俞、胃俞穴,每穴2 分钟,以酸胀为度。【三、缺乳】1胸腹部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其右侧,用揉、摩法施于乳房及周围乳根、 天溪、膻中穴,约10分钟,然后手掌轻按乳房上部或两侧施以振法2分 钟,按揉中.脱、气海、关元穴,每穴23分钟,接着用顺时针

5、揉摸法施于 胃脱部及腹部,分别为5分钟。2腰背部操作患者俯卧位,医者坐或立其体侧,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施于肝俞、 脾俞、胃俞穴,每穴2分钟,然后用小鱼际擦法擦背部膀胱经第一、二侧 线,以透热为度。耳穴压豆【概念】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 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 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适应症】作用广泛,可理气、活血、止痛、止血、调经。【禁忌症】耳部皮肤破损或有急慢性炎症;局部应用后如有皮肤过敏 现象应慎用;妊娠期禁用。【操作方法】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选择1一2组耳穴,进行 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以

6、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 廓,右手用镶子夹取割好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 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 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 或同时贴用。【注意事项】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夏天易出汗,贴压 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如对胶布 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对过 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者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 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一、崩漏】主穴 肾、内生殖器、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缘中配穴膈、肝、脾、腰痛点【二、带下量多】主穴 内

7、生殖器、内分泌、(卵巢)、肺、交感、脾 配穴三焦、肾汗穴穴汗穴穴自主配盗主配【三、产后汗证】肺、交感、肾内分泌、肾上腺、三焦交感、心、肺、肾神门、三焦、肾上腺、内分泌【四、盆腔炎】主穴 内分泌、盆腔、交感、脾、(卵巢)配穴神门【五、痛经】主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交感、肾、耳迷根。配穴卵巢【六、产后宫缩痛】主穴 内生殖器、交感、神门、皮质下、脾配穴肾【七、乳腺炎】主穴乳腺、内分泌、胸配穴肾上腺【八、月经不调】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肾、交感配穴卵巢【九、闭经】主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心配穴皮质下、卵巢【十、肠胀气】主穴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局部用药【概念】为了保持药物在病变局部有

8、较高的药效浓度,而应用药物局 部涂擦、外敷、淋洗、纳药等。【适应症】经、孕、产后诸疾及外阴、阴道、乳房疾患。【功效】清热、解毒、通络、止痛、化瘀、消肿、止痒、杀虫、杀菌。【禁忌症】皮肤或粘膜局部有破损或对药物产生过敏者禁用。 涂擦法【妊娠皮肤瘙痒症】【处方】地肤子30g炉甘石60g【制法】以布包地肤子,入水中煮取200ml,然后浸炉甘石备用。【用法】用消毒棉球蘸药汁涂擦痒处,每日数次。淋洗法乳痈【处方】蒲公英15g紫花地丁 15g生大黄9g野菊花9g【制用法】加水适量,煎煮后滤汁,乘热用纱布或棉球蘸药淋洗患 乳,冷则再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外敷法【退乳】【处方】芒硝600g【制

9、用法】纱布分包各300g,外敷双侧乳房,待芒硝结块后撤下, 晾干碾碎再用。纳药法【带下过多】【处方】中成药妇炎灵胶囊0. 4gX32粒【用法】睡前生理盐水500ml冲洗阴道,后用无菌纱布拭干宫颈阴 道,取妇炎灵胶囊2粒,置于阴道后穹窿处,10日一疗程。【注意事项】月经期、阴道不规则流血、妊娠期禁用。用后禁性生 活及盆浴。拔罐【概念】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 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 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功效】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 从而达

10、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适应症及主要穴位】痛经:取穴:关元、血海、阿是穴。闭经:取穴:关元、肾俞。月经过多:取穴:关元、子宫。白带异常:取穴:关元、子宫、三阴交。盆腔炎:取穴:秩边、腰俞、关元俞。乳腺增生:取穴:肾俞檀中肝俞气海期门。【操作方法】留罐法:依上述穴位先闪罐拔罐潮红再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 隔日1次,一般10次为1疗程,中间休息3、5日【禁忌症】患有以下疾病的患者请勿尝试拔罐,否则可能引起问题: 心脏病;血友症;全身浮肿,急性外伤性骨折;全身皮肤病或局部 皮损(如皮肤过敏或溃疡破裂处);极度衰弱、消瘦、皮肤失去弹力 者;高热不退、抽搐、痉挛;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及静脉曲张

11、部; 癌疡、疝气处及活动性肺结核;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 合作者;妊娠期;六岁以下之儿童及七十岁以上之老人。虽不是绝对 禁忌,但应选择小口径的管子,拔罐数目要少,距离要远,操作时应特别 慎重。【注意事项】拔罐时出水泡,出血点,瘀血等现象均属正常反应,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有血水这是热湿毒的反应,水泡小者,只须小心防止擦破,可待其自然吸收;水泡较大者,可用消 毒针将其刺破放水,敷以消炎药防止感染。刮痣【刮痣】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 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之目的。【功效】活血祛瘀,调整阴阳,疏通活络,排除

12、毒素,行气活血。【适应病】:闭经、月经不调、产后病等。【禁忌证】1. 孕妇;妇女的乳头禁刮。2. 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3. 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 重度浮肿者禁刮。4. 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 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疔。【操作方法】【一、痛经】1、刮足三阴经:由血海穴处沿下肢内侧向下经阴陵泉、曲泉、地机、 三阴交等穴,刮至太溪穴处。2、刮足太阳膀胱经:由膈俞穴处沿脊柱两侧经肝俞、脾俞、肾俞、 志室、关元俞等穴,刮至次膨支处。3、刮督脉:由至阳穴处沿脊柱向下经命门、腰阳关等穴,刮至腰 俞穴处;刮任脉:由中魔

13、穴处经前正中线向下经气海、关元、中极穴刮 至曲骨穴处。【二、闭经】取大椎、肩井、膏肓,神堂穴,配刮气海至关元、血海、三阴交、5次。 血枯加刮脾俞、章门、足三里,血滞加刮肝俞,太冲经穴部位。重刮主刮 穴位及肝俞、太冲经穴部位3分钟左右;轻刮其他经穴部位3至5分钟。或失禁,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常见病:围绝经期或卵巢去势妇女腰背肢体疼痛。治法:活血通经,舒筋活络。方药:舒筋汤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5g红花15g透骨草15g桂枝12g莪术15g伸筋草20g三 棱15g独活15g川断15g冲洗法【概念】冲洗法即以药液直接冲洗外阴阴道以期达到治疗目的的方 法。【适应症】常用于阴痒、带下量多等病症。【禁

14、忌症】经期或新产后;有破溃,伴发热、腹痛者;房事或盆浴。【使用方法】将备用药液(药温37度以下)的一次用量(约500ml), 倾入特制的阴道冲洗器内,按常规操作程序冲洗阴道。【辨证论治】1肝肾阴虚证主要证候:阴痒,夜间尤甚,干燥,灼热。头晕目眩、两目干涩, 耳如蝉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沉细。治法:滋阴养肝,养营润燥。方药:冲洗1号方加减。药物组成:仙灵脾50g白头翁30g当归25g川断25g白葬皮25g M藜25g2.肝郁气滞证主要证候:外阴瘙痒干燥、疼痛灼热,性情抑郁,经前乳房胀痛, 胸闷暖气,两胁胀痛,舌质或有瘀斑,脉细弦。治法:疏肝解郁,养血通络。方药:冲洗2号方加减。药物组成:茵

15、陈25g蒲公英25g紫花地丁 25g地肤子25g何首乌25g3脾肾阳虚证主要证候:外阴瘙痒,腰脊酸痛,下肢乏力,小便频数,性欲淡漠, 形寒肢冷,纳差便澹。舌质淡胖,苔薄白或薄润,脉沉细无力。治法:温阳健脾,养血活血。方药:冲洗3号方加减。药物组成:马齿菟30g艾叶10g川椒10g生蒲黄10g (包煎)当归15g4. 心脾两虚证主要证候:外阴瘙痒干燥、面色萎黄,头目眩晕,心悸怔仲,夜寐欠 安,多梦,气短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健脾益气,养血润燥。方药:冲洗4号方加减。药物组成:当归15g赤芍15g 何首乌15g5. 湿热下注证主要证候:外阴痒甚,灼热疼痛,带下量多,色黄臭秽,胸闷烦躁, 口苦口干,澳赤便秘,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痒。方药:冲洗5号方加减。药物组成:茵陈50g蒲公英50g地肤子25g蛇床子25g黄连15g黄柏15g紫 花地丁 15g盆腔炎灌肠法【概念】灌肠法即以浓煎剂保留灌肠,以达到润肠通腑、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目的的方法。【适应症】常用于慢性盆腔炎。【禁忌症】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