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3829372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一、设置原则县(市、区)制定乡镇卫生院设置规划,以农村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依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行政区划等综合因素设置。每个建制乡镇设立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二、机构科室设置科室设置应坚持精简效能、因地制宜、便于管理的原则。乡镇卫生院一般可设置以下科室:(一)办公室:负责人员、财务、信息、设备、后勤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二)门诊部: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康复医疗和建立健康档案,下设急诊(抢救)室,内、外、妇(计生)、儿、中医等诊室(也可根据需要设置综合诊室),慢病门诊、感染性门诊、治疗观察室、换药室、输液室、日间病房、康复治疗室、X光室、检验室、B超室、心电

2、图室、中西药房、消毒供应室、健康档案室等。可根据需要设置少量床位。(三)住院部: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住院治疗。按照每千服务人口0.6-1.2张标准配备住院床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100张,根据需求及规划设置康复床位。设置手术室和产房。设有专用的传染病隔离观察室。(四)预防保健部:负责公共卫生服务有关工作,设立健康教育室、疾病控制室、接种登记室、免疫接种室、接种留观室、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健康档案室、疫情与卫生应急值班室。三、基础设施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用房建筑规模以适度、实用为原则,使用面积不少于1500 M2,建筑要求功能分区合理,流程科学,环境温馨,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建筑宜采用砖混或框架结

3、构,建筑层数宜为13层,主要业务用房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室内净高应符合: 诊查室2.83.0 M,病房3.03.2 M。地面平整光洁,儿童保健室、免疫门诊、康复室等采用pvc或板材非刚性材料铺垫,手术间、产房墙面采用易清洗、消毒的材料。有各类科室分布示意图和醒目的路标,洁污路线清楚,建有规范的废弃物处置场所。设置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通道,门诊和住院区域设有扶手,厕所设有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的设施和紧急呼叫装置。绿化面积不少于占地面积的30%。(一)门诊用房门诊用房的布局应从病人的诊治流程和各部分功能需要出发,力求紧凑、合理、便捷、有利于室内外人流的聚散。合理布置出入口及候诊、取样等场所

4、,规模较小时应以合科集中候诊为宜。1、设立预检问讯台,实行开放式窗口服务,装备电子显示屏幕。2、单位内各诊室使用面积须在12M2以上并配备基本的诊疗设备;门诊输液室使用面积50 M2。康复治疗室和健康教育室面积均应在25M2以上,同时配置适宜的康复器材、电化教育装置等相应的设施设备;观察室应设置适量日间观察床和输液躺椅,有防暑保暖设施。3、急诊室、抢救室紧邻设置,均设在交通便捷处;急诊室有便于识别的醒目标牌,夜间有指示灯。妇产科等需要自成一区的科室,应视规模大小进行合理布局,并解决好出入口、厕所、隔离等问题,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注射室宜与观察治疗用房贴邻布置;建立流程科学、合理、规范,相对隔离

5、的传染病专病门诊。(二)住院用房1、病房的床位设置,一般以3床(单排排列)/间为主,不超过6床(双排排列)/间。病区床单元设施齐全,每病床净使用面积应大于6M2,病床和厕所要设紧急呼叫装置,并保持警铃24小时畅通。有条件的可在病室内配有电视、空调、卫生间、淋浴装置。2、病房门应直接开向走道,门扇设观察窗;护士办公室宜用开敞空间,与护理单元走道联通,到最远病房门口不应超过30米,并与治疗室相通;重危症病房为单床间,位置宜靠近护士办公室;护理单元中的厕所、盥洗设于一区,应满足方便适用、清洁卫生、减少污染等要求。传染病床与普通病床统一管理时,相互应有明确分隔并单独设出入口。(三)预防保健用房1、预防

6、保健部处于院内独立小区,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150 M2,有独立的健康人群通道,做到健康人群与疾病患者管理及服务分离且应相对独立,室内外墙面、地面平整光洁,有幼儿娱乐设施。2、设有办公室1-2间,儿保门诊2间,妇保门诊2间(可设在门诊),候诊宣教室,档案资料室,贮藏室,免疫接种室等。健康教育室使用面积30 M2。免疫接种室分类设室(或一苗一隔),使用面积50M2,各接种室(隔)有明显标志牌。(四)放射用房放射科位置应放在医疗康复部底层,相对处于盲端并与住院有方便联系的部位;放射科应具备透视(摄片)室、暗室等用房,暗室与透视(摄片)室净空、墙体、地面、门窗等应满足设备安装要求和防护规定;放射科、功

7、能检查等用房应有相应的防潮、防辐射、绝缘和漏电保护等设施。(五)检验用房检验用房视规模大小,一般设临床、生化、细菌检验,有细菌检验的应单独设室,其它除必须分室设置的项目外,可采用合室或套间方式,但必须符合检验工作流程;检验用房宜设于朝北方位,应兼顾预防保健、门诊、住院共用和方便病人,有良好通风措施。(六)手术、产房用房手术、产房用房的布置应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区要求,手术、产房用房应邻近外科、妇产科病房,并自成一区,19床以下卫生院手术用房及产房宜设在门诊部适当位置,与妇产科诊室联系便捷;产房宜自成一区,也可与手术室合区,与其相应的用房、设施与设备在建设中应统一安排;手术室的朝向以北向为宜,其

8、他朝向时应有遮光措施,手术室门宽、开启方式应满足通行、运送病人、洁净、防污染的要求;手术室的管线应暗设,洗手间的洗手嘴按不少于两个非手动洗手水嘴设置。(七)康复治疗室康复治疗室应设在门诊,在保证足够空间的条件下,康复室可与针灸、推拿共设一室,康复室的床间应设帷帘相隔,并与住院有方便联系。(八)供应(消毒)室供应室应设在业务区的适中部位,并相对独立,平面布置应符合工艺流程和洁污分区要求,消毒应贴邻贮存、分发,并有传递窗相通;洗涤池设通用和专用两种,直接用燃料消毒时,应符合便捷卫生的要求。(九)药房药房位置应与挂号、收费、划价邻近,中、西药房应分设,贵重药、剧毒药、限量药,以及易燃、易爆药物的贮藏

9、处应符合有关要求并有安全设施,中药煎药处可单独设置;药库或贮药室的门宽应适应药品的搬运,中、西药房均应满足防潮、防腐、防尘等要求;取药窗的宽度不小于1.5m。窗台高度1.1m左右。(十)辅助用房洗衣房的设置要合理,并在清洁位置设有晒衣场地,布局上应符合收受、浸泡消毒、洗衣、晒(烘)干、贮存、发放等工艺流程;锅炉房、配电房、营养厨等应合理规划、方便使用、安全。四、基本设备(一)公共卫生设备电脑、打印机、电话、通讯网络等网络直报设备;电视机、VCD或DVD、数码照相机等健康教育设备;160立升以上冰箱(2台)、冷藏包(7个)、温度记录仪等计划免疫冷链设备和空调等取暖、降温设备;显微镜等痰检、镜检设

10、备,喷雾器(消毒、杀虫各1台)等消杀设备,肠道门诊、发热呼吸道门诊消毒、防护设施、设备。(二)急诊抢救类设备多参数监护仪、简易呼吸机或呼吸气囊、吸引器、全自动洗胃机、气管切开包等八包、氧气瓶、氧气推车、抢救床、急救箱。心脏除颤仪(选择性配备)、输液泵(选择性配备)。(三)诊断类设备300mA X光机、500 mA X光机及闭路电视系统(选择性配备)、洗片机、观片灯、贮片柜。台式或手提B超、心电图机、彩色B超。离心机、生物显微镜、冰箱、计算机、尿液分析仪、血球计数仪、血凝仪、电解质分析仪、分光光度计、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仪、洗板机、恒温箱、干燥箱、快速血糖测定仪、胃镜(选择性配备)。胎儿监护仪

11、、妇科治疗仪、胎心监护仪、妇科检查器械、喉镜、眼科裂隙灯(选择性配备)、眼底镜、诊断桌椅、血压计、听诊器。(四)治疗类设备麻醉机、无影灯、手术床、高频电刀、电子灭菌器、手术推车、器械柜、手术器械。综合产床、新生儿复苏台、婴儿暖箱、牙科综合治疗椅、耳鼻喉综合治疗椅、超声波治疗仪、针灸治疗仪。(五)其它设备病床及配套的床单元、高压消毒设备、输液椅、骨盆测量仪、杠杆式儿童磅秤。五、人员配备乡镇卫生院的人员配备要以精干、适量和高素质为原则,保证满足综合卫生服务工作的需要。人员配备必须满足以下要求:(一)人员总数可按每万常住人口11-15人(最高不超过18)的比例配备,卫技人员应占人员总数的90%以上,

12、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医师达到30%以上。按照常住人口1.5/万-2/万比例配备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量的护理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二)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国家法定的执业资格,乡镇卫生院实行后勤社会化,新进后勤人员不使用人员编制。(三)乡镇卫生院一般配备院长1名,副院长1-2名。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配备标准一、机构设置中心乡镇卫生院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预防、保健、医疗技术指导中心,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以及乡村医生培训等;协助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对区域范围内一般卫生院的技术指导等工作。 中心乡镇卫生院不得规划设置

13、在县城,所在位置应综合考虑人口的聚集度、交通便利性以及辐射周边乡镇等因素,一般按当地农村常住人口每20-30万人1所的标准设置【原则上30万人以下的县(市、区)按1所、3055万人的按2所、5580万人的按3所、80-105万人的按4所、105-130万人的按5所、130万人以上的县(市、区)按6所设置】。二、建设标准建筑面积。业务用房(不含职工生活用房)面积每床55-80平方米,各功能用房面积应满足功能、业务及设备装备的需要。规划布局。应根据功能、流程、管理、卫生等方面要求,对建筑平面、道路、管线、绿化和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平面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1、科学合理、节约用地。2、功能分区合理,洁

14、污流线清楚,避免交叉感染。3、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能耗。4、住院、手术、功能检查等用房应处于相对安静位置。5、病房、诊疗室等主要医疗用房应有适宜的朝向和良好的自然通风。建筑标准1、主要建筑采用框架或砖混结构,设计、施工和选材要严格贯彻国家建筑节能、环保的有关标准和要求。一般医疗用房室内净高为2.73.3m。房屋首层室内外地面高差,不宜小于0.45m。院区出入口不少于二处。2、房屋建筑耐久年限不应低于二级,建筑安全等级应达到二级以上。根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要求,设置无障碍设施。3、预防保健用房。应根据规模和免疫规划、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健康档案等业务需

15、要合理设置,宜与行政用房邻近。妇幼保健用房宜与妇产科门诊联系便捷,且与普通门诊、放射科分开设置。4、门(急)诊用房的布局应从医疗流程和各功能需求出发,做到紧凑、合理、便捷,交通流线清晰,门诊出入口及候诊、取样等场所应合理布置。其中:注射室应与观察治疗室相邻设置;急诊室应设在1层,位置要醒目,应方便利用门诊及医技设施;妇产科布置应相对独立,内部布局、出入口、卫生间设置合理,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交叉感染;传染病门诊和隔离观察室应合理布置,相对独立,避免交叉感染,并宜有单独出入口。5、中心乡镇卫生院住院部应自成单元。应以2床/间和3床/间为主,不宜超过6床/间。重危症病房应为1床/间,位置宜靠近护

16、士办公室;产科母婴同室每床使用面积不应少于6。病房门宜双向开启,门净宽不得小于l.10m,门扇应设观察窗。护士站宜采用开敞式,与护理单元走道联通,距最远病房不宜超过30 m,并与治疗室相通,与医生办公室相邻。6、放射用房应设在底层,并与门诊部和住院部联系方便。X光透视(摄片)室应与暗室相邻,其空间尺寸、墙体、地面、门窗等应满足设备安装和放射防护要求,并有通风、换气措施。7、检验用房应方便病人,保证门诊、住院和预防保健共享。规模应根据开展的业务项目确定,室内布置应符合检验工作流程。外窗宜朝北设置,应有良好通风措施。8、手术室按一般手术室等级要求设置。手术室、产房宜合区设置(即手术室、产房合用或在同区内分设),并邻近外科、妇产科病房。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