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探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3828146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如何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如何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如何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如何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探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马行空官方博客: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如何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探讨1 引 言 常言道:“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于重点型号产品承制单位,这句话更有份量。因为质量不仅是企业的生命。甚至是决定未来开展的法宝。 各重点型号产品承制单位,应该按GJB9001A-2001或其它相关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为产品质量保证搭建根本的框架。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当然,不能说有了产品质量问题,就否认一切,否那么GJB9001A-2001就不会存在“8.3不合格品控制这一章节。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地认识问题并有效地整改,将产品质量问题控制到最低限度,甚至到达杜绝

2、的理想水平。 在一段时期,笔者曾经从事过某系列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以及如何进一步地做好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有以下的切身体会。2 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 2.1 某些人员质量意识不强 产品质量理念,已从早期的检验质量开展成当今的全面质量管理。要做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自然离不开“人员。GJB9001A-2001所依据的八项质量管理原那么,其一就是“全员参与,说明了人在质量工作中的重要性。但一些人员的质量意识与现在重点型号产品的质量要求准那么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质量理念不够强,认为质量管理工作只是几个人的事情,与己无关; 2对重点型号产品出现

3、质量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和产生的后果认识缺乏; 3人员流动性大,不以一项工作作为自己工作的长期目标。 2.2 个别产品设计质量不完善 “科技是品质的源泉,也就是说,要有好的产品质量,首要因素是产品的设计水平。GJB9001A-2001也强调对“设计和开发的控制,分别从“筹划、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更改的控制等方面来标准设计过程。 多年来,在重点型号产品的研制中,造就了一批过硬的设计师队伍,提升了设计水平,对设计质量的重要性也有了高度的认识。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不排除个别产品存在设计缺陷。这主要表达在4方面: a订立的设计指标与用户实际的使用条件有差距,这里不是指设计余量,而是产品的

4、实际用途。例如:某产品在实际使用时,先空载激活,后带载工作;而在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检验条件是带载激活,产品按带载激活条件设计,致使实际使用中发生质量问题。 b有时迫于进度方面的要求,忽略了“设计和开发所必须的控制程序。 c由于设计人员专业技能的限制,其综合设计能力提高的速度,赶不上形势迫切的需要。如某化学类产品的设计,要兼顾线路设计无线电、结构设计机械、热设计物理等。 d4以上的产品只做设计定型,不做生产定型,批量生产后,一些产品就会暴露出设计阶段存在的缺乏。 2.3 原材料/元器件的控制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虽然对原材料/元器件环节有所控制,但仍存在着缺乏,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原材料认识的技术

5、屏障 例如:对于某型号产品,原材料中的哪些特性将决定最终产品的性能,还有待进一步认识。目前还不能做到一旦确定原材料的某些特性后,就可直接做出合格产品,而必须经过一定数量的产品性能实效考核,才可反向决定使用哪批原材料。 b原材料6元器件的管理问题 原材料/元器件从采购文件的制定到最终使用,存在多个控制环节,有脱节现象,因此,在管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某型号产品,用户指定了所用电阻的规格、型号,但承制单位误将其它型号的电阻装入最终产品中。 c产品质量的控制问题 尤其是对外协、外购厂家产品质量的控制尚需进一步加强。 2.4 操作质量控制尚需加强 GJB9001A-2001重点内容之一是“过程

6、控制。落实到产品制造上,应该是各工序人员的操作质量,尤其是对那些局部性能指标不可检验的产品,操作质量更为重要。目前操作质量控制的难点主要有4方面: a人员的流动性。一旦人员岗位稳定性不强,操作熟练程度就会受到影响,因为熟练操作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即使是上岗培训考核合格者也须如此。 b产品的流动性。由于交付进度等原因,个别产品生产时出现流动现象,即不固定组别制作,这样将或多或少地影响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c局部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 d检验人员的作用需要充分发挥。 2.5 局部产品的评审力度有待加大 GJB9001A-2001多处强调“评审,有“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设计和开发评审、新产品试制中

7、的“工艺评审、“产品质量评审等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局部产品评审力度的加大,可能受到以下方面的影响。 1评审会议时间短,不易评透; 2评审过程中,一些评审点容易被无视见本文“3.5(2)条款; 3生产前状态评审的频次、力度还不够。3 措施与建议 3.1 增强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 可采取以下方法: a通过会议或其它形式来宣贯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强调人与产品质量的关系,每个人的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导致产品不合格。例如,操作人员未按规定操作;设备维护不到位,造成精度缺乏;产品生产环境维持不到位,导致洁净度、相对湿度等控制不到位;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时,对产品性能指标验证缺乏;未充分考虑产品加工方法;作业指导书

8、或相应文件编写不到位;原材料/元器件控制不到位 在宣贯过程中,如能穿插具体的实例将更有说服力,同时可防止枯燥性。 b定期编制“警示影片,组织相关人员观看,尤其是一线操作人员。 c上岗前,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必要时可签定“质量责任书,以约束其质量行为。当然首先要让他们知晓其所负的质量责任,并且评价其有能力完成相应的质量工作。 3.2 提高设计质量 可采取以下方法: a抓源头,切实做好与产品设计有关的评审,满足GJB9001A-2001中相应条款的要求。同时还需关注两方面的工作: 1了解用户如何使用产品,即实际使用时要求产品到达的指标,含产品工作性能以及电器接口、机械接口、热接口等要求,以

9、防止设计/检验指标与用户实际使用情况出现偏差; 2要让用户了解自己产品的特性,与用户充分沟通,优化产品指标,既要考虑实际应到达的工作性能,同时又兼顾产品的可靠性、平安性及寿命等。 b严格执行“设计和开发程序,对于产品的交付进度有特殊要求的,方式可灵活多样。例如:充分借鉴成熟产品的设计思想,针对不同处进行重点的筹划评审、验证等。 c注重对设计人员进行新知识培训,且要一贯坚持,方式可灵活多样。例如:派设计人员到专业院校学习、请专业人士到承制单位授课、委托相关专业单位对承制单位设计人员实地培训等。 要关注设计评审专家的专业性,要与被评审产品特性相关,且应全面,防止对产品性能到达的程度所进行的评审不到

10、位,即未能充分发现问题或对发现的问题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d对于生产定型,即使用户没有强制要求,各承制单位也应该做,尤其是对那些批量生产暴露出问题的产品。同时应将相关信息反应给用户,共同寻求解决方案甚至涉及技术指标的微调,防止带着问题生产,留下隐患。 3.3 加强原材料2元器件的控制 可采取以下方法: a要充分认识原材料研究的重要性,对原材料性能研究应设立专项。可以采取奖励相关研究成果等方式,以激发科研人员对此工作的积极性。 在对原材料性能未能充分掌握之前,可应用统计技术,统计各材料批次及所应用产品的性能,寻求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b应把原材料/元器件从采购文件的制定到最终使用的众多环节贯穿

11、起来,其中相对重要的是采购文件的制定。在制定过程中,要与设计输入类文件作充分的对照,包括用户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或相应文件,同时,应对采购文件实施动态管理;在产品研制的不同阶段,一旦用户对原材料/元器件的要求发生变化,或者设计指标的变化导致所用的原材料/元器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改采购文件。 采购文件作为采购的源头,应防止出错,否那么后续工作都是徒劳的,而且还会给承制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或带来其它方面的影响。 c要加强对外协、外购厂家产品质量的控制。除了要执行相应的控制程序外,这里主要指要加强对外协、外购厂家生产过程的监督,尤其对那些产品质量暂时尚可,但还没有较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手段的

12、供方由于受产品数量、特性的影响,通常承制单位只能选择这样的厂家做其供方。承制单位要积极帮助这些供方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还要不断地将外协、外购产品的使用情况与生产厂家进行沟通,一旦有问题,要促使他们或与他们共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对措施的有效性做验证。切忌采取只将外协、外购不合格品简单剔除而不与供方进行沟通的做法。 3.4 进一步严控操作质量 可采取以下方法: a减少人员的流动性,尤其是对那些以手工操作为主、特殊工序较多的产品更应如此,可以针对人员的工作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工作出色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升工作岗位对人员的吸引力;也可以使用其它方式鼓励员工热爱本职工作。这比换人操作导

13、致产品质量波动造成承制单位经济损失、声誉的降低而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 b减少产品的流动性。通过合理地编排研制、生产方案,可有效地防止产品的流动性。一旦多个用户提出的产品交付进度重叠,也可与用户先行协调,尽量将交付进度错开。还要加强产品研制、生产前期准备的方案性,防止产品在装配阶段“撞车。 c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可采取本文“3.1章节的措施。 d充分发挥检验人员对产品研制、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作用。应做到3点: 1作业指导书或相应文件中的检验要点及检验方法要规定到位,使检验操作有依据; 2检验员亲自操作; 3保证检验员数量的充分性。 3.5 增加产品评审力度 可采取以下方法: a评审会的时间要充

14、分,不能仅限于对会议文件的审查,还要对实物产品进行审查。 b在评审过程中,不能忽略下述几点: 1将输出与输入的文件、产品进行对照,输入包括用户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或相应文件,同时对用户规定使用的原材料/元器件的规格、型号甚至是否在指定的供方购置等内容进行审查; 2除了审查最终产品的性能外毕竟只是抽样,还要对产品形成过程的控制情况做重点审查,直接到操作现场审查,效果更佳; 3对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对是否出现过质量问题的信息,由评审组亲自向用户询问将更加真实可信; c除进行产品出所厂质量评审外,还应加强产品生产前状态评审的力度,含原材料/元器件、设备、环境、加工方法、人员资格等方面,将产品质量控制点前移,尽可能地防止后续出现不合格品,而给承制单位造成经济损失。4 结束语 各重点型号产品承制单位,在实际的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通过不断地认识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一定能够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工作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满意、放心的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