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型绿色生态养猪技术研究与开发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82746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型绿色生态养猪技术研究与开发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环保型绿色生态养猪技术研究与开发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环保型绿色生态养猪技术研究与开发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环保型绿色生态养猪技术研究与开发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环保型绿色生态养猪技术研究与开发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保型绿色生态养猪技术研究与开发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型绿色生态养猪技术研究与开发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保型绿色生态养猪技术研究与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作者:万明转贴自万明网站 万明(修水县科技局局长、县科技经济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修水县科技开发服务中心 绿色猪肉”是从生猪的环境、种猪、饲料、饲养、防疫、屠宰、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全过程控制的,不含有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并经国家主管部门严格检测合格的,是更安全、更营养、更卫生的优质猪肉。而要生产出无公害猪肉则要经过一系列无污染流程: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足够的卫生条件和技术要求: 无公害猪肉的生产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要求商家以无工业污染,生产环境优越的地方作为生猪生产基地;生猪所喂的饲料按绿色食品规程生产,采

2、用绿色玉米、绿色大豆为原料,不添加化学催肥剂和催长剂等添加剂;生猪饲养使用无残留、对人体无害的兽药,并且要求猪肉在加工、运输、销售等24个指标中全部符合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 环保型绿色生态养猪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将在江西省修水县建成一个全封闭的环保型工厂化养猪体系,由隔离布局的一个核心场(繁殖群和保育群)和3个卫星场(肥育群)构成,规模为年出栏商品猪10万头。 本项目重点意在解决环保型工厂化养猪业的关键技术即如何建立病原净化系统,排污净化系统和绿色饲养系统。这些技术包括:形成该体系的猪场建筑和设施设计技术;建立猪场环境空气质量监控技术;以降低粪便排泄污染和高效、绿色饲养为目标的营养调控的营养调

3、控技术。 本项目的目的是:生产的优质猪肉无病源污染,抗生素、兽药、重金残留等指标均达到无公害的要求;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包括耐高温高效发酵菌株的筛选技术、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和发酵调控技术、生物有机肥和全营养专用肥的产业化技术等)开发出高效有机肥。 2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江西正华绿色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的成立,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各级领导人的极大关怀和支持,为企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广东、上海、浙江三地的科研单位技术支持,有丰富的科技人员作后盾,其生命力相当强大,最主要的一条是在科技之路发展牧业,保护环境,供应绿色食品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是一条永盛不衰的希望之路。总项目投资在8319.36万元

4、人民币左右,其中包括以绿色生态养猪场为中心的有机肥料生产厂、绿色饲料生产厂和屠宰厂,总占地在400亩,第一期305亩已经规划到位。 公司拥有科研技术人员36名;其中饲料营养博士生一名,动植物研究生一名;高级畜牧兽医师一名,畜牧师一名,有机肥研究生二名。 总项目计划用地400亩土地,第一期305亩土地已经落实到位,该工程的竣工,将全部满足企业核心设计的要求,后期近百亩土地为前期的配套工程。 3立项意义 3.1解决猪肉产品卫生和安全性问题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肉产品卫生安全性主要表现在:(略1000字) 3.2实现规模化养殖,带动地方经济 本项目建于江西省修水县修清二级公路杨梅山处。修水是一个地处

5、江西省西北部的农业大县,对其来说,发展杭猪、优化杭猪,是一个机遇。杭猪养殖的崛起,标志着整个修水县的地方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特别是以万头以上规模化的工厂养猪场成立,将使其农业产业的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3.3探索环保养猪新型技术 本项目将致力于解决环保型工厂化养猪业的关键技术即如何建立病原净化系统,排污净化系统和绿色饲养系统,为环保型工厂化养猪提供经验和设计数据。 3.4变废为宝,改善生态环境 养猪场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据预算,1头母猪1天产粪5kg,产尿15kg;1头肉猪1天的产粪1.5kg,产尿4kg。这样,一个万头规模的养猪场的年排泄量约为3800吨,年排尿量约为1万吨,另外还要

6、消耗512万吨水冲洗猪场粪便,不仅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而且也使产生的粪便污水体积加大数倍至十几倍。而纵观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养殖业,由于环境治理措施没有跟上,大量的粪便废水直接排放,以至受纳水体发黑、发臭、水资源遭受到破坏。 本项目提出了多种环境保护措施,如利用粪便生产有机化肥方法,不仅实现粪便污染物的零排放,而且变废为宝,产生经济效益,从而使修水县的山更美、水更清。 3.5具有广阔的社会意义 本项目为环保养猪和猪肉产品的卫生安全问题作出了表率作用,同时也解决了农业县的发展道路。公司带农户的经营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效地带动农户也积极地参于讲科学用科学的队伍中来,随着本项目关键技术研究成功,并建

7、立示范基地,将迅速促进本省乃至全国的绿色环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4项目实施内容 本项目拟建成工厂化养猪体系一套,规模为2+8万头年出栏的商品猪,总结出该体系的猪场建筑和设施设计技术,建立绿色环保养猪生产配套技术,生产的猪肉为优质产品,无病原体、污染、抗生素、兽药、重金属的残留指标全部达到无公害要求,猪场通过农牧相间布局,粪便发酵处理,粪肥有机还田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使粪便的排泄达到符合环保要求。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开发高效有机肥,利用本场畜粪便生产有机化肥2万吨,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全营养颗粒专用肥23个,年配制生产8千吨,整体项日完成后,整个企业年经济效益预计第二年后能达到1200万元发上。 核心场(

8、绿色环保型养猪系统的上游)规划设计与建设核心猪场。 卫星场(绿色环保型养猪系统下游)将肥育区(养猪系统第三区)一辐射到农区,为实现污水零排放,猪舍内不冲水采用水泡粪垫料(稻草或木屑)加特种微生物发酵处理。饲养工艺为一次性清粪,全进全出。 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为: 4.1养猪生产技术研究(略1000字) 4.2粪便处理技术研究(略15000字) 4.2.1固态粪便处理技术 耐高温高效发酵菌株的筛选,(略500字) 生物有机肥生产工艺和发酵调控技术的研究,(略600字) 生物有机肥和全营养专用肥的产业化技术开发,(略300字) 4.2.2液态粪便处理技术(略1000字) 5项目可行性分析 5.1国内

9、外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工厂化养猪是在国民经济和畜牧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家畜饲养和动物营养学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特别是在配合饲料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生产模式:采用配套的现代化养猪科学技术,按猪的不同生产阶段,创造适合于猪的繁殖、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实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充分发挥猪本身的生产潜力,常年均衡生产商品肉猪,提高养猪生产水平的经济效益,减轻饲养人员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养猪的生产水平及经济效益。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畜牧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工厂化的大型的养猪企业,如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在养猪生产上已普遍实行工厂化生产方式,并且达到了很高的生产

10、水平:母猪年平均分娩已达2.22.3胎;每年母猪年提供商品猪19头以上;达110千克体重只需140160天;代全群料肉比3.53.7:1等。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也建立了一些工厂化养猪场,并按照国际先进水平进行建设和管理,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发展养猪现代化的道路上起到了示范作用,对我国的养猪生产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生猪生产的几种主要方式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生猪生产已经摆脱了传统单一的饲养模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主要的生产方式有三种。一是传统的农户养猪生产方式,一般每户饲养1或3-5头,作为家庭的副业,主要利用其家里的剩汤剩饭和一些副产品饲养,较少的

11、利用配合饲料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较为粗放。其生猪饲养量占全国饲养总量的75%-80%,生产的猪肉偏脂肪型。猪肉主要供给广大农村、城镇及中小城市等。这种方式仍为我国生猪生产的主要方式。二是专业户养猪,一般每户饲养规模从几十头到上百头,从数百头到上千头不等。这种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有一定的投入,建造专门的养猪场,有专人负责管理,利用混合或配合饲料饲养,饲养专门化的瘦肉型猪品种或其二元、三元杂交种。其生猪饲养量占全国饲养总量的15%左右,生产的猪肉偏瘦肉型。主要分布在全国瘦肉型猪基地县,经济较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郊区等。生产的猪肉主要供应国内大中城市。三是工厂化养猪生产,一般每场年出栏几千

12、头或一万头到几万头。这种生产方式专业性很强,投入也较大,要有一批专业人员负责生产管理,同时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也很高,饲养专门的二元、三元杂交种或专门化配套系。其生猪饲养量占全国饲养总量的5%左右,生产的猪肉为瘦肉型。主要作供港活猪和供国内大城市消费。相当于一部分工厂化养猪场的生产水平已达到养猪发达国家的水平。 综合分析国内外养猪业发展的趋势,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5.1.1规模养猪数量增大,依靠规模饲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日本的养猪农户由1965年的70.2万户减少到1995年的1.9万户,户均规模由5.7头扩大到1993年的426.2头和1995年的545.2头。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调

13、查,在1993年度,饲养规模在29头以下的农户每头生产成本为40201日元,而饲养规模在500头以上的农户每头生产成本仅为29990日元,规模经济比较显著。 美国猪的饲养规模也不断扩大。1970年,美国共有养猪场87.1万户,平均每户出栏肉猪100头,到1994年,养猪场减少至20.8万户,平均每户出栏肉猪扩大到458头。1992年,养猪规模在1000头以下的农场占全美国的84.2%,其出栏的肉猪头数占全美国的22%,1000-2000头的农场占8.9%,出栏的肉猪头数占20%,2000头以上的农场占6.9%,出栏的肉猪占58%。 丹麦的养猪规模也呈不断扩大趋势。1984年丹麦有5.2万个养猪

14、场,1994年减少到不足2.8万个,1994年,存栏头数在1000以下的养猪场数占全丹麦的79.3%,而其养猪头数占全丹麦的24%。1000-2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占10%,养猪头数占54.3%。 5.1.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品质、高安全性的猪肉需求越来越强烈,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渐形成绿色养猪生产 1986年以来,瑞典在全球率先禁止使用促生长剂,并已形成瑞典模式的绿色养猪生产。同时,在猪遗传改良方案中,加强对种猪使用寿命的选择。所有这些为世界各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瑞典模式主要体现在:(1)饲料中禁止使用促生长剂;(2)死猪的肉量粉不得用做饲料;(3)严格控制饲料中的沙门氏

15、菌;(4)除短期情况外,不准限位饲养母猪;(5)所有猪群应铺以垫草;(6)养环境应满足猪的行为习性(如产前筑巢、拱掘);(7)圈舍要有良好的采光条件(窗户);(8)禁止断尾;(9)猪的生活空间比大多数国家更宽敞. 5.2环保养猪的重要技术特点 环保养猪的技术路线是:“病原体的净化系统排污净化系统绿色饲养”。 5.2.1猪场净化技术 5.2.2粪便废水的处理 粪便废水常应用沼气发酵法处理,但发酵方法停留时间长(1520天),投资和运行费用高、利用率低。因此,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工厂化养猪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决定因素。 5.2.3绿色饲养 在生猪饲养过程中,使用绿色饲料,避免使用抗生素。 环保型工厂化的养猪关键技术包括:5.3项目的前期科研开发情况及现有条件 项目的实施,标志着各方面的重点关键技术已进入成熟时期,本公司已经先后与上海农科院,广东农科院,以及浙江农科院前期的协调工作进入尾声,从项目的总体设计,框架的结构,到品种的筛选,以及绿色饲料的喂养,有机肥的生产,各单项指标,均经过严密的分析和论证,以保万无一失,基础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