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河北省景县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822870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河北省景县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教材 河北省景县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教材 河北省景县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教材 河北省景县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教材 河北省景县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 河北省景县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河北省景县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河北省景县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 80分钟 分值: 100 分 第I卷 (选择题 共69分)、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我国(40N45N)间某地区地形剖面及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1甲地的自然带是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高山草甸带2乙地可能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A B C D我国东部主要的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我国大部分地区度过了一个史上最炎热的夏季。下图

2、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两处明显错误,错误点及理由描述正确的是“台风”一般形成于副高南侧“温暖湿润的气流”气流方向错误“我国主要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应在副高北侧“副高控制下高温晴热”副高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 A B C D4若副高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下列有关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江淮地区进入伏旱季节 B华北地区干旱缺水C青藏地区雪线位置最低 D西北地区受寒潮影响下图示意三座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成下列各题。5图中山地所处的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A甲、乙、丙 B乙、丙、甲 C甲、丙、乙 D丙、乙、甲6丙山地山麓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季风的影

3、响 B信风的影响 C西风的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天津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下图中表示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完成78题。图67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与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 B与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C与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 D与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8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终年高温多雨 B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C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低 D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图”,读图完成910题。图189该山地可能是A秦岭 B天山山脉 C南岭 D祁连山脉10该山地中段森林带分布的高度可能是A1 000米以下

4、 B1 0001 500米 C3 500米以上 D2 0002 500米11导致该山地最大降水高度东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从东向西水汽增加 B从西向东温度降低 C从东向西海拔降低 D从西向东风力增大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洞里萨湖湖面最大可达1万平方千米以上,平均水深在10米以上。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船舶吃水4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会。据此回答12-13题。12关于洞里萨湖和洞里萨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湄公河的水位 B洞里萨河一年内流向不发生变化C洞里萨河终年流向大致是西北东南 D该地区通航最佳

5、时间是11月次年4月13.洞里萨湖地区交通便捷,船舶吃水4米的船只经各支流可达湖区周围的各省省区。其通航的最佳时间是( )A.全年B.1-6月 C.5-10月 D.11月-次年4月14.湄公河下游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有( )A.产品商品率高 B.机械化水平低 C.科技水平高 D.劳动生产率高泰国香米主要产于泰国东北部,只有在这里(原产地)其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这是因为当地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渐渐降低的土壤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泰国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15 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A34月

6、 B78月 C910月 D12月次年1月16泰国香米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全球,目前泰国香米的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A广阔的市场与耕地面积 B发达的信息与交通C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 D充足的化肥与农药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图5),回答1718题17“环京新城”吸引珠三角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18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

7、级下表是我国某城市人口与就业变化统计表,完成1920题。19.造成该市人口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A人口自然增长 B环境因素 C产业外迁 D经济发展 20造成该市郊区人口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 A住房价格 B环境因素 C产业外迁 D农村工业化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123题。21图示区域内最大的高差可能是A.650米 B590米 C500米 D450米2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3与河段相比,河段 A水位季节变化更小 B含沙量更大 C年径流量更小 D水流速度更快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下图,完成下面三题。24.图示区域

8、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25.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26.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读图回答2728题。27.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 )。A.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B.主要向服务业转移C.以县外、省外转移为主 D.主要向沿海省区转移28.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A.缓解流出区人口压力,加强地区间联系 B.弥补流人区劳动力不足,提高城

9、市化水平C.易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D.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29.新市镇建设给香港带来的影响是( )分散中心区人口压力 扩大了城市的用地规模 控制了外来人口迁入加速了逆城市化的进程A.B. C.D.30.随着香港“水泥森林”面积的扩大,城市( )A.主导风向将发生明显改变 B.水循环状况受到影响C.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D.热岛效应会明显减弱A.1968年 B.1997年 C.2008年 D.2020年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置见图 )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下题。

10、31.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纬度较高 海拔较高 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年温差较小A. B. C. D.32.目前,武都花椒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不便 B.人力成本上升C.土质退化 D.种植面积扩大读正三角形坐标图,完成下题。33.若X、Y、Z分别表示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则与图中点比较吻合的工业是( )A.钢铁厂 B.水泥厂 C.造纸厂 D.发电厂34.若X、Y、Z分别表示影响不同地区的臭氧层空洞、水土流失及酸雨污染,其数值越大,表示影响程度越深。则图中四点与相关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刚果盆地 B

11、. 火地岛 C.东欧平原D. 马来群岛下图是美国本土某类电站分布图。读图完成3536题。35.该类电站使用的能源最可能是( )A.地热能 B.核能 C.太阳能 D.水能36.影响该类电站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原料 C.交通 D.科技沿淮城市群是指淮河安徽段两岸地区的城市群,俗称皖北,面积占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该区域煤炭等资源丰富。该区域煤炭等资源丰富。读沿淮城市群经济发展图,完成3738题。37.关于沿淮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B.以第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高C.宿州市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 D.淮北市经济总量最小,城市化水平最低38.沿淮城市群的最佳定位是( )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安徽重化工业集聚地 安徽旅游示范区A. B. C. D.读贵州省典型石漠化治理区特征对比表,完成3940题。研究区地貌类型海拔(m)大于25坡地比例(%)气候特征年降水量(mm)石漠化等级人口密度(人/km2)治理时间农业发展模式鸭池高原山地1320173525温凉湿润863潜在中度51320062010年粮食种植红枫湖高原盆地1240145010湿润1200轻中度25920012010年生态畜牧花江高原峡谷440141041干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