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382199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1. 上呼吸道(1)鼻:鼻腔相对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炎症时易充血肿胀出现鼻塞,导致呼吸困难、张口呼吸,而影响吮乳。(2)鼻窦: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相连续,且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时易导致鼻窦炎,婴儿出生后6个月即可患鼻窦炎,尤以上颌窦及筛窦最易发生感染。(3)咽鼓管:较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易侵及中耳而致中耳炎。(4)咽部:

2、咽部狭窄且垂直。腭扁桃体在1岁末逐渐增大,至410岁时达高峰,1415岁时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多见于年长儿,1岁以内少见。(5)喉部:喉部较长、狭窄,呈漏斗型,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发生炎症肿胀,故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窒息、痉挛及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2. 下呼吸道(1)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相对狭窄,缺乏弹力组织,纤毛运动差,所以不但易发生炎症,炎症时也易导致阻塞。右侧支气管粗短,是由气管直接延伸,因此,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2)肺:肺组织尚未发育完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使其含血量相对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肺炎、肺不张及肺气肿等。3. 胸

3、廓婴幼儿胸廓较短且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横膈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较小而肺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肺的扩张受到限制,不能充分通气和换气;小儿纵隔相对较大,纵隔周围组织松软、富于弹性,胸腔积液或积气时易致纵隔移位。(二)生理特点1. 呼吸频率和节律小儿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各年龄呼吸频率(表5-7-1);婴幼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未成熟,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尤以早产儿、新生儿明显。aw參皐*小儿呼毆、脉押廉覃年魅呼即脉再40451S110*130142. 呼吸形态婴幼儿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胸廓的活动范围小而膈肌活动明显,呈腹膈式呼吸;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肌逐渐发育和膈肌

4、下降,肋骨由水平位逐渐倾斜,胸廓前后径和横径增大,出现胸腹式呼吸。3. 呼吸功能小儿肺活量、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均较成人小,而呼吸道阻力较成人大,故各项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均较低,当患呼吸道疾病时,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血气分析婴幼儿的肺活量不易检查,但可通过血气分析了解氧饱和度水平及血液酸碱平衡状态。小儿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值见表5-7-2。小儿动“代分新正常*项目2岁以内期爆后4S035*5035-50$9100肿700303535M5HCOf(mmol/DJO-232-24BE(mmol/U-a9550-S77(三)免疫特点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婴幼儿体内的免疫球

5、蛋白含量低,尤以分泌型IgA(sIgA)为低,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若上呼吸道某一局部炎症特别突出,即按该炎症处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用于上呼吸道局部感染部位不确切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一、病因90%上由病毒引起,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也可继发细菌感染,常见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婴幼儿时

6、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若有疾病影响(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环境因素(如居室拥挤、通风不良、冷热失调)及护理不当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二、临床表现(一)一般类型上感1. 症状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明显而全身症状重;年长儿全身症状轻,以局部症状为主。(1)局部症状:流涕、鼻塞、喷嚏、咳嗽、咽部不适和咽痛等。(2)全身症状:发热、畏寒、头痛、烦躁不安、拒奶、乏力等,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高热惊厥。部分患儿发病早期可有脐周阵发性腹痛,无压痛,与发热所致肠痉挛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2. 体征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

7、结肿大、触痛。肠道病毒感染者可出现不同形态皮疹。肺部听诊一般正常。(二)两种特殊类型上感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拒食等。体检可见咽充血,咽腭弓、腭垂、软腭等处黏膜上有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好发于春夏季,可在集体小儿机构中流行。临床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畏光、流泪等。体检可见咽充血,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有球结膜充血,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三)并发症婴幼儿上感可并发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

8、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年长儿可因链球菌感染而并发急性肾炎及风湿热。三、辅助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四、治疗原则以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注意预防并发症。抗病毒药物常用利巴韦林,中药治疗有一定效果。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发生并发症者可选用抗生素,如确诊为链球菌感染者应用青霉素,疗程1014天。五、护理措施1. 维持体温(1) 注意环境温度,预防闷热,保持室内温度1822C,湿度50%60%每日通风2次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清新。(2)保证营养和水分的摄入,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3)松解衣被

9、,衣服和被子不宜过多、过紧,以免影响散热,出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4)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当体温超过38.5C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或枕冰袋,腋下及腹股沟处置冰袋,温水擦浴或冷盐水灌肠等。(5)按医嘱给予退热剂,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肌注柴胡注射液等。2. 促进舒适(1)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2) 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麻黄碱液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对因鼻塞而妨碍吮奶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3)加强口腔护理,保证口腔清洁。咽部不适或咽痛时可用温盐水或复方硼酸液漱口、含服润喉片或应用咽喉喷雾剂等。3. 病情观察密切

10、观察体温变化,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在护理患儿时应经常检查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无皮疹,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在疑有咽后壁脓肿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同时要注意防止脓肿破溃后脓液流入气道引起窒息。4. 健康指导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集体小儿机构中,应早期隔离患儿,如有流行趋势,可用食醋熏蒸法消毒;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合理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提倡母乳喂养,加强体格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按时预防接种。第三节急性感染性喉炎急性感染性喉炎为喉部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以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喉鸣

11、、吸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婴幼儿多见。(一) 病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有时可在麻疹或其他急性传染病的病程中并发。(二) 临床表现起病急,症状重,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喉鸣和三凹征。一般白天症状轻,夜间入睡后喉部肌肉松弛。分泌物阻塞导致症状加重。严重者迅速出现烦躁不安、吸气性呼吸困难、青紫、心率加快等缺氧症状。体检可见咽部充血,间接喉镜检查可见喉部及声带充血、水肿。临床上按吸气性呼吸困难的轻重,将喉梗阻分为4度。I度:安静时无症状,活动后出现吸气性喉鸣和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呼吸音清晰,心率无改变;n度:安静时有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

12、,肺部听诊可闻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心率增快(120140次/分);川度:除上述喉梗阻症状外,患儿因缺氧而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及指趾发绀,双眼圆瞪,惊恐万状,头部出汗,肺部听诊呼吸音明显减弱,心音低钝,心率快(140160次/分);W度:患儿呈衰竭状态,昏迷或昏睡、抽搐,面色苍白,由于无力呼吸,三凹征不明显,肺部呼吸音几乎消失,仅有气管传导音,心音低钝,心律不齐。(三)治疗原则1.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雾化吸入,消除黏膜水肿。2. 控制感染常用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或头孢菌素类等,有气急、呼吸困难时,及时静脉输入足量广谱抗生素。3.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抗生素同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喉头水

13、肿缓解症状,常用泼尼松,每日12mg/kg,分次口服;重症可用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每次25mg继之每日1mg/kg静脉滴注,用23天,至症状缓解。4. 对症治疗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异丙嗪。5. 气管切开有严重缺氧征象或有川度喉梗阻者及时行气管切开。(四)护理措施1. 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以减少对喉部的刺激,减轻呼吸困难。置患儿舒适体位,及时吸氧,保持安静,用1%3%的麻黄碱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超声雾化吸入,以迅速消除喉头水肿,恢复气道通畅。(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激素治疗,以控制感染,减轻喉头水肿,缓解症状。(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患儿三凹征、喉鸣、青

14、紫及烦躁等的表现正确判断缺氧的程度,发生窒息后及时抢救,随时作好气管切开的准备,以免因吸气性呼吸困难而窒息致死。2. 维持正常体温,促进舒适(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C时给予物理降温。(2)补充足量的水分和营养,喂饭、喝水时避免患儿发生呛咳。(3)保持患儿安静,尽可能将所需要的检查及治疗集中进行,以不打扰患儿的休息。一般情况下不用镇静剂,若患儿过于烦躁不安,遵医嘱给予异丙嗪,以达到镇静和减轻喉头水肿的作用。避免使用氯丙嗪,以免使喉头肌松弛,加重呼吸困难。3. 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如加强体格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定期预防接种,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各种传染病。第四节急性

15、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气管常同时受累,故又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婴幼儿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为一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百日咳等)的一种临床表现。(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原体常为各种病毒或细菌,或为混合感染。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均可引起支气管炎。免疫功能低下、特异性体质、营养不良、佝偻病和支气管局部结构异常等均为本病的危险因素。(二)临床表现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为主要症状,初为干咳,以后有痰。婴幼儿全身症状较明显,常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一般无气促和发绀。体征随疾病时期而异,双肺呼吸音粗,或有不固定、散在的干、湿啰音。婴幼儿可发生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又称喘息性支气管炎,泛指一组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患儿除有上述临床表现外,主要特点有:多见于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的婴幼儿;有类似哮喘的临床表现,如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叩诊呈鼓音,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及少量粗湿啰音;部分病例复发,大多与感染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