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81855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房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房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房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房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2)、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3)、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4)、卷材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5)、涂膜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6)、饰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7)、砌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8)、外墙抹灰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工程概况武铁佳苑东区 25#、 27#、29#楼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才林东路 ,西邻武铁 佳苑一期及武汉市火车头体育馆街、北临美林新城小区。25#、27#、 29#三东楼建筑基底总面积为2825 ,主体工程总建筑面积70880 ,建筑高度 99.45m,

2、地下室都为一层,27#为独立的地下室,25#、29#地下室相连,结 构类型均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类别为一类,耐火等级为一类,屋面防水等级为 2 类,使用年限为 50 年,本工程室内 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为22.95m,比室外地坪高0.45m。二、编制依据( 1)、武铁佳苑东区 25#、27#、29#楼施工组织设计( 2)、武铁佳苑东区 25#、27#、29#楼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3)、质量施工手册、安全质量达标手册三、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3.1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1)钢筋制作下料长度不准,抗震箍筋 1350 弯钩弯折角度不准,弯钩 长度不均匀。(

3、2)洞口钢筋切断后未做弯折处理。(3)主筋绑扎不到位,四角主筋不贴箍筋角,中间主筋不贴箍筋。(4)钢筋搭接长度不足,钢筋绑扎接头位置不当,未避开受拉力较大 处或接头,接头末端距弯点未大于 10d。( 5)箍筋绑扎不垂直于主筋,接头未错开,间距不匀,绑扎不牢固, 不贴主筋。(6)柱钢筋、平台钢筋弯钩朝向不对。(7)钢筋绑扎后未做定位处理,混凝土浇注后,钢筋发生位移。钢筋 纠偏时, 1:6 矫正坡度不准。(8)钢筋对焊,焊头不匀。( 9)混凝土浇注施工时,悬挑梁板筋被踩下,有效厚度不足。3.2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1)钢筋下料单要有审核,钢筋制作过程要进行质量控制,检查成型钢 筋的几何尺

4、寸,各种弯钩平直长度,弯钩角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不合 格产品不得交付绑扎使用,并查找原因及时整改。(2)预留洞口钢筋切断时应留出弯钩长度,在切断后将钢筋按抗震钢筋 要求弯 1350,或另外制作一端有弯钩钢筋错开搭接绑扎。(3)钢筋绑扎时,新绑扎主筋的摆放位置应根据原钢筋实际位置而定,要求箍筋四角主筋必须绑扎到位,中间主筋也应贴紧箍筋绑扎。(4)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钢筋绑扎至少三道绑 丝(中间和两端),而且搭接的两根钢筋必须紧贴,分离部分不算有效搭 接长度。钢筋绑扎长度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接 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5)箍筋的绑扎应垂直与受力

5、主筋,间距均匀,绑扎牢固,箍筋弯钩部 位应错开。施工时应注意梁端柱头部位的箍筋加密区。(6)柱一级钢筋弯钩向内相对摆放,平台一级钢筋弯钩朝向上下相对, 绑扎时要摆放正确,绑扎完成后要注意成品保护工作。(7)钢筋绑扎完成后,首先要严禁攀登踩踏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并用专 用钢筋卡具固定钢筋以保证浇注混凝土时钢筋不发生位移。混凝土浇注时 应有专人看护钢筋及时纠正位移偏差。(8)混凝土浇注成型后,弹线检查钢筋的位移情况。对于偏差较小未出 边线的钢筋从钢筋根部以 1:6 坡度调整钢筋位置,对于偏差较大的钢筋采 用环氧树脂重植调整钢筋位置。(9)钢筋对焊应由专业焊工持证上岗操作并做好对焊钢筋的抽样试验工 作

6、。钢筋焊接接头要求焊头均匀,无毛刺、裂缝。(10)平台混凝土浇注时应用铁马镫搭设行走通道,严禁在钢筋上踩踏 尤其是悬挑构件,要确保构件有效厚度不得减小。(2)、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 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 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 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 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

7、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 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 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 1-2 分钟。(3) 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 2 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 溜管进行下料。(4) 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 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 20-30 秒。 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着下沉,不再出现气 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 应加以修补, 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 砂浆抹平。如

8、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 1:2 或 2:5 水泥砂浆 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 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 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二) 露筋1、产生原因:(1) 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 模后露筋。(2) 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 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 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 露筋。2、预防措施:(1) 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2) 钢筋混凝

9、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 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 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在钢筋密集处, 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3、处理方法: 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 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 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三) 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1、产生原因:(1) 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 砂石含泥量太大、 袋装水 ?泥重量不足等,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2) 混凝土配合比

10、不正确,原材料计量不准确,如砂、石不过磅,加水 不准,搅拌时间不够。(3) 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试模变形,或管理不善、养护 条件不符合要求等。2 、预防措施: (1) 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 计量准确,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2) 混凝土应搅拌均匀, 按砂子 + 水泥+ 石子 + 水的顺序上料, 外加剂溶 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搅拌时间应 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 参考文献 1(3) 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4) 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认真 做好试验

11、记录。(四) 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1、产生原因:(1) 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平锹 一拍了事,板厚控制不准,表面不平。(2) 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混凝土板表面出现凸凹 不平的卸痕。(3) 模板没有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混凝 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2、预防措施:(1) 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 厘米,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 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 5 厘米左右。(2) 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 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

12、捣方向宜 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3) 混凝土浇灌完后 12 小时以内即应浇水养护 ?( 如气温低于 +5C 时不 得浇水)并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伽2以后,方可在 已浇筑结构上走动。 参考文献 2(4) 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 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五) 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地基不 均匀沉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1、预防措施:(1)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 季

13、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 参考文献 3(2) 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3) 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 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 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2、处理方法: 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如裂 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冲洗干净,用 1:2.5 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效果 也较好。(六) 混凝土夹芯1、产生原因: 浇灌大面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

14、施工停 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 ( 在冬季还有积雪、冰块 )积存在混凝土表 面,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检查清理,再次浇灌混凝土时,就夹入混凝土内, 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 ”夹芯 ”。2、预防措施: 浇灌混凝土前要认真检查, 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 可在模板与沿施工缝 处通条开口,以便清理;冬季施工时如有冻雪等,可用太阳灯等烤化后清 理干净;如只有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鼓风机等吹,全部清理干净后,通条 开口再封板,然后浇灌混凝土。(七) 外形尺寸偏差。1、现象: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2、产生原因:(1) 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2) 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

15、形和位移。(3) 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 冲击力过大, 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 (4) 振捣 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4) 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 误差。3、预防措施:(1) 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2)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 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3)下料高度不大于 2 米。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 下料进行修整加固。(4)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5)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 核对。 参考文献 44、处理方法: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 整体 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 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 理方案。(3)、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质量通病(1)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力度不够。(2)模板制作成型后,验收认真程度不足。(3)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固定不牢,产生位移偏差,偏差的校正调整不认真造成累计误 差。(4)安装模板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浇筑混凝土时通线已撤掉,造成模板的看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