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3816221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新桥中心小学 马学凤 一、课题的提出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蓄的资本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习习惯是指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和潜移默化陶冶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自动重复的学习行为、心理倾向。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可以造成学生的终身遗憾。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

2、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故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的进行训练和培养。调动非智力因素,重组教材,在直观性、趣味性、科学性的气氛中,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3、。所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学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其实这也是一种条件反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良好

4、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可以造成学生的终身遗憾。我们之所以选择本主题作为研究课题,目的就是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验,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

5、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方面有明显提高,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形式有所创新,逐步成为我校教改的带头人,进而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实现课题研究目标,因此研究对象为我中心小学范围内的农村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2、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 3、学生

6、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 4、学生操作习惯的培养研究。 5、学生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6、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7、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研究。 其中,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作业习惯的培养研究、倾听习惯的培养为本课题研究重点;倾听学习习惯的培养、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准备通过专家讲座、查阅文献、交流探讨、跟踪调查和个案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解决该难点。 五、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途径 1、在研究的准备阶段,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设计好课题,对学生学习习惯现状作出调查统计,作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2、在研究的实施阶段,运

7、用调查研究法,对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习惯培养及学生习惯养成方面的现状,寻找优化对策;同时各班根据各自培养的目标、内容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方案,创设情景,运用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研究、个案及案例研究等,进行途径和策略的探索;对课题实施过程中找到的有关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与策略作有效检验与反思,并进行理论上的提升。 3、在研究总结阶段,要加强整理实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编写教育个案,撰写论文、总结报告等。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研究前期: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 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并辅以现状观察、个别谈话等

8、方法。 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和反思研究法。 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个案研究法、调查法。 1、行动研究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2、个案研究法。 (1)对于值得注意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 (2)对于一堂典型的研究实验课,进行个案分析。 (3)对于一个典型的实验班,进行个案分析。 (4)边研究边总结,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3、教育调查法。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课题实施中和实施后的学习习惯等内容可采取座谈、问卷等手段进行调查。在启动课题研究前和结题前各调查一次,以作对比分析。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

9、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7年6月2008年1月) 主要工作是:健全机构,成立课题组,制订和修改研究方案,资料收集,学习理论。 本阶段初步形成的成果:形成课题研究计划;初步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8年3月2009年1月) 主要工作是:进行理论辅导,实施研究方案,推出教学模式和优秀课例,同时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及时写出阶段性的专题小结等。 本阶段初步形成的成果:1、对实施方案进行修定和调整,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2、根据方案分阶段、有针对、有重点地进行课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的成果(文字、实物、影象等)。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0

10、9年3月2009年7月) 主要工作是:汇总材料,找问题,找规律,写科研论文和总结材料。 本阶段初步形成的成果:1、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录相)、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2、形成课题研究的研究报告。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的研究是科学的、必要的、注重时代性。时代呼唤学习型人才,小学数学改革的方向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条件。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教改背景下,我们提出本课题是科学而必要的。 2、本课题具有可操作性和注重实践性。课题符合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与生活中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

11、适合农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3、本课题注重合作性,强调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并且都是多年带小学低年级的教师,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已有初步的实践经验,通过今后进一步的培训、学习,我们是有信心能完成这项研究的该课题申请书所填内容全部属实。 4、本课题负责人和所有参与者平时都能严以律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且都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和开展研究的能力,都能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组成员中既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学校领导,又有精力充沛的青年骨干教师。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均在40岁以下,精力充沛,积极进取,都能挤出时间学

12、习探索、实施研究和撰写论文。 5、为了确保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将确保课题人员参加研究的时间,并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及满足其它的有关条件。 八、课题实验组成员七里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模式实验概况我借鉴其以“ 读书、识字为主线”的低年级语文教学模式,结合本校实际,着手探索“抓学生最佳发展期、以识字为主”的实验教学。从2007年9月开始在一年级实施该课程改革教学实验,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该课题确有独到之处,能充分凸显学生识字能力,并拓展其阅读、表达、理解、运用的能力,很值得推广。 课题实验的意义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长期以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目标,正是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出发,抓住

13、低年级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期他们对识字有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蕴含着超乎寻常的潜力。但是,传统的识字教学以教师读字音、讲笔画、析结构、讲字义、组词语的机械灌输,让学生长期机械地、枯燥地抄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识字与阅读相割裂,使其失去识记、理解、运用的“土壤”,致使识字教学事倍功半,收效不大。而以“抓学生最佳发展期,以识字为主”的教学实验,力求摈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和程式化的字、词、句训练,让学生多识字、多阅读、多积累、以识字促阅读、以阅读促识字,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识字能力并拓展阅读、理解、运用的能力。 课题实验的评估 通过一整学年的“抓学生最佳发展期,以识字为主线”的实验教学,从

14、识字入手,在大幅度增加识字量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识记、表达、运用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得到收获、成长,这是该课题实验的最成功之处。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初步评价: 一、识字能力 1、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加减部首、归类比较、编故事、编字谜、编儿歌、编口诀、玩游戏、粉喻法、一字开花以及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展开联想,把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变成兴趣盎然的活动,使学生在欢娱的心情下掌握识字方法。 2、识字量:参加实验的一个班共计16人,其中5人识字量达800个左右(其中400个字为学生自己拓展自学);3人识字量达700个(教师教授的字)5人识字量达600个以上;还有3人识字量

15、在450字左右。一年级教材要求识字量为442个. 二、阅读能力 实验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尽量淡化“写”,而强化“认”(读),靠大量阅读来强化、巩固识字。一年级拓展读物共有课文60篇,是传统教材的六、七倍,一般由童话、寓言、故事、儿歌、诗歌等组成,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乐趣,在增加识字量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理解能力 由于识字量大,阅读量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理解能力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 1、读儿歌、短文、不用老师多讲,学生能理解文意;2、学数学课以及参加数学竞赛时,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较好,比以往一年级学生的理解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四、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识字方法的训练和对话、复述课文内容等,以及教师通过自己标准、规范的语言示范,使学生会用准确、流利的语言表达思想、情感。95%的学生能把一件事表达清楚;5%的学生 存在一定的难度。 五、在知识面拓展方面,知识面较广并能养成良好习惯。 主要表现在: 1、读书习惯。由于教师平时注意培养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