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解析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3811955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历史: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单元检测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许倬云指出:汉武帝时代,政府用重税劫夺工商业财富,打击城市经济,中产以上皆破产,以农村为基础的农舍手工业遂成为生产日用品的主力。地方产品经过帝国铺设的全国道路网,发展为一个全面的资源交流网。该学者认为,汉武帝时代的政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阻碍了全国经济交流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C助推官营手工业确立D压缩了民间市场的需求量【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打击城市经济”,使农民家庭手工业“成为生产日用品的主力”,通过国家铺设的全国道路网,进行“全

2、面的资源交流”,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项正确;阻碍了全国经济交流与材料内容不符,A项排除;官营手工业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C项排除;压缩了民间市场的需求量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2宋代诗人陆游在诗中说,“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下列哪一项最能解释以上现象( )www-2-1-cnjy-comA城市管理更加严格规范B百姓生活习惯改变C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加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商业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因此“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D正确;题干现象反映的是城市管理相对宽松而非严格,排

3、除A;B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通过题干无法体现,排除C。2-1-c-n-j-y3明朝前期,市场上白银货币化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但明政府仍然坚守明初建立的宝钞制度,禁用金银交易。这反映出,明政府21*cnjy*comA竭力维护对经济的控制权B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C认为纸币更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D放弃世界市场的主导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市场上白银货币化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但明政府仍然坚守明初建立的宝钞制度,禁用金银交易”可知,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化趋势加强,但明朝政府禁用金银交易是维护小农经济的体现,即竭力维护对经济的控制权,A项正确;重农抑商指的是重视农业的发展,抑制商业的发展,材料内容没有体

4、现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明确提出是因为纸币更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禁用金银交易,并且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问题,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我国没有掌握世界市场的主导权,并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放弃世界市场主导权的问题,D项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4有学者统计古代纪实小说太平广记中唐代妇女经商情况,大约有32人,其中未见家人记载的妇女19人,其余多是夫死寡居或丈夫情况不详者。就经营内容种类而言,从事旅店、饭店和酒肆经营13人,从事日用品经营10人,不详者6人,从事其他经营3人。由此可推断21*cnjy*comA唐代妇女经商成为普遍现象B唐代妇女经商范围广种类全C唐代妇女经商不占主导地

5、位D唐代妇女地位有了较大提高【答案】C【详解】根据对纪实小说太平广记的统计,唐代经商妇女仅有三十余人,且半数以上因没有家人、或夫死寡居、丈夫情况不详,经营内容多旅店等服务业等,可以推断出唐代妇女经商不占主导地位,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唐代妇女经商成为“普遍”现象,A项错误;唐代经商妇女多经营服务业或日用品经营,不能说明其经商范围广、种类全,排除B项;唐代妇女地位有了较大提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5罗马帝国时期,金融交易场所设立在由国家出资建造的广场上,成群的人拥挤在这里,买进和卖出包税公司的股票和债券,进行各种各样的现金和信用交易。据此推知当时的罗马帝国A金融业比较发达B是世界贸易中心C

6、商业契约应用普遍D国家垄断金融行业【答案】A【详解】罗马帝国时期已经建立起专门的金融交易场所,且交易品种、人员众多,可以推知当时罗马帝国的金融业比较发达,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罗马帝国是“世界贸易中心”,B项错误;商业契约应用“普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罗马帝国的金融行业被“国家”垄断,D项错误。6古代腓尼基人的商业贸易很少进行狭义的输入或输出,而是在各地寻找原料进行生产加工,然后再把生产的货物分配到与它有商业关系的各国,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这反映出他们【来源:21世纪教育网】A确立了商业霸权B进行一般贩运贸易C残酷掠夺殖民地D创新了商业的形式【答案】D【详解】腓尼基人从各

7、地寻找原料,从事加工,再把产品贩运到与之有商业关系的各国,反映出其创新了商业形式,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腓尼基人确立了“商业霸权”,A项错误;进行一般贩运贸易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残酷掠夺殖民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7唐朝后期出现了“食券”和“飞钱”。府兵可在家乡用粮食交换食券,然后在服役地区用它买食物。“飞钱”变称“便换”、“便钱”,商人在京城购买政府发放的凭证,把它们递交给各地方财政部门,就可以拿到相等数额的钱。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A具有交易凭证功能的纸币产生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D经济的发展催生新的金融业务【答案】D【详解】在唐朝后期出现的“

8、食券”和“飞钱”,方便携带且可汇兑,用以供给府兵和商人异地使用,结合所学可知D项正确; “食券”和“飞钱”可汇兑,但不具“纸币”的“交易功能”,A项错误;材料中的“食券”和“飞钱”的出现是因为社会“需要”和“经济”的发展,不是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的结果,B项错误; “食券”和“飞钱”因势而生,不是商人“社会地位的显著提高”,C项错误。8收养是古巴比伦人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收养关系发生时他们一定要签订契约,并在泥板上盖上双方的印章。如果收养没有签订契约,那么收养关系便得不到法律的保证。据此可知【版权所有:21教育】古巴比伦人具有很强的契约观念 契约在古巴比伦受到法律的保护古巴比伦人任何事情都订立契约

9、 契约有利于明确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和利ABCD【答案】C【详解】材料信息“一定要签订契约”“收养没有签订契约,那么收养关系便得不到法律的保证”说明正确,C符合题意;“任何事情都订立契约”说法过于绝对,错误,ABD排除。故选C。9明朝万历年间常熟县令根据吴中风俗总结经验:“农事之获利倍而劳最,愚懦之民为之;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之获利三而劳轻,心计之民为之;贩盐之获利五而无劳,豪猾之民为之。”这一材料表明当地【来源:21cnj*y.co*m】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B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面临重新分配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D独具特色的地域分工已初步形成【答案】B【详解】明朝后期,在商品经济

10、相对发达的吴中地区,根据农、工、商贾、盐贩等行业的劳动获利由少到 多,将社会成员分为愚懦、雕巧、心计、豪猾等不同类型,表明当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面临重新分配,B项正确;“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C项错误;材料内容与“地域分工”无关,D项错误。10阿萨勃里格斯说:“(英国)当时总共有42条运河计划修建,需耗资650万英镑。1792年,被当时的人们形容为运河狂热的年份,人们的投机热情像瘟疫般地传播。运河的股票为当地商人、工厂主和土地所有者踊跃争购,虽然它们直到1811年才在证券交易所报价。”该狂热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价格革命出现,股票投资活动

11、的狂热 B商业革命扩展,商业丰厚利润的刺激C工业革命进行,科技创新的日益发展 D电气时代到来,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答案】B【详解】材料“运河的股票为当地商人、工厂主和土地所有者踊跃争购”,结合所学知识,股票经营方式是商业革命的延续,故B项正确。价格革命出现在15世纪新航路开辟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机器大生产,故C项错误,电气时代是在19世纪中后期,故D项错误。所认选B。1119世纪中后期,英国给进入英国及其殖民地内的德国仿制英国品牌的次货打上“德国制造”的商标,结果,后来此商标却成为了制作精巧和质量优良的标志。这一变化表明A英国丧失了市场上的优势地位B英国缺乏打造自己品牌的意识C德国工

12、业科技取得了重大进步D德国注重维护自主品牌的地位【答案】C【详解】德国制造由仿制英国品牌的次货发展成为制作精巧和质量优良的标志,出现这种变化说明德国的制造业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即工业科技取得了重大进步,故选C;德国制造质量的变化无法说明英国丧失了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和缺乏打造自己品牌的意识,排除AB;德国制造质量的提升不是靠注重维护自主品牌的地位就能实现的,排除D。故选C。12有人指出:“三角贸易是以黑奴贸易为中心,把欧亚非美的整个商业和英国工业同国外市场都联结起来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殖民者的罪恶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发展B没有黑奴贸易就没有世界市场的形成C非洲黒人主导了欧亚非美之间的商业贸

13、易D世界市场上的商品主要是黑人奴隶【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三角贸易是以黑奴贸易为中心,把欧亚非美的整个商业和英国工业同国外市场都联结起来了”可以看出三角贸易加强了欧亚非美经济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夸大了三角贸易的作用,排除;欧亚非美之间的商业贸易的主导者是欧洲殖民者,故C项错误;D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131870年至1913年,国际上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国际分工更加明确,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D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

14、提【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国际贸易额增加,国际分工日益明确,世界各国联系更加密切,世界大多数国家主动或被动地加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市场中各国之间联系的密切而非发展的不平衡,排除B项;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是交通、通信工具的推广,排除D项。21教育网14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格局概况如下:中国的茶叶从陆路经欧洲传到北美,从海路经非洲传到拉美;欧洲的马、牛、橄榄、葡萄等经海路运往北美;美洲的玉米、番茄、花生等经海路传到欧洲、亚洲等地。这反映出A世界历史从此开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C世界市场雏

15、形出现D亚欧非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答案】C【详解】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故C项正确;A项中“从此开始”说法错误,排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B项;D项中“开始出现”的说法不符合史实。1519世纪世界贸易总额快速增长,如图所示。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新航路开辟推动“商业革命”出现B早期殖民扩张活动拓展了世界市场C工业革命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D垄断组织在世界各地普遍建立【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世界贸易总额不断上升,结合时间18001880年可知此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交通、通信工具的革新,世界各地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贸易总额不断上升,因此可得出工业革命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故C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是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618世纪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A、B项错误;D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16下表描述了19世纪国际贸易增长情况。这说明A世界生产与世界市场的矛盾尖锐B国际垄断导致国际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