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鲁科版化学选修四配套试题:1.3.2化学电源含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380966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鲁科版化学选修四配套试题:1.3.2化学电源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修版鲁科版化学选修四配套试题:1.3.2化学电源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修版鲁科版化学选修四配套试题:1.3.2化学电源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修版鲁科版化学选修四配套试题:1.3.2化学电源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修版鲁科版化学选修四配套试题:1.3.2化学电源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鲁科版化学选修四配套试题:1.3.2化学电源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鲁科版化学选修四配套试题:1.3.2化学电源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第2课时化学电源经典基础题1下列对碱性锌锰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Zn是正极,MnO2是负极B电解质是KOH溶液CZn发生氧化反应,MnO2发生还原反应D它的能量和储存时间比普通锌锰电池高答案A解析Zn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是负极,MnO2发生还原反应,是正极。2据报道,锌电池可能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铅蓄电池,因为锌电池容量更大,而且没有铅污染,其电池反应为2ZnO2=2ZnO,原料为锌粒、电解液和空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锌为正极,空气进入负极反应B负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C正极发生氧化反应D电解液可以是强酸也可以是强碱答案B解析2ZnO2=2ZnO,Zn失电

2、子,O2得电子,即Zn为原电池负极,O2在正极上反应,故B正确;若电解液为强酸,ZnO则不能存在,故D不正确。3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气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ACH3OH(g)O2(g)2e=H2O(l)CO2(g)2H(aq)BO2(g)4H(aq)4e=2H2O(l)CCH3OH(g)H2O(l)6e=CO2(g)6H(aq)DO2(g)2H2O(l)4e=4OH(aq)答案C解析电能来源于化学能,CH3OH与O2的反应即为该电池的总反应:2CH3OH(g)3O2(g)=2CO2(g)4H2O(l)。酸性溶液中,正极上O2发生还原反应

3、,即O2(g)4H(aq)4e=2H2O(l),电池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即得负极反应式为CH3OH(g)H2O(l)6e=CO2(g)6H(aq)。4. 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总反应为Ag2OZn=ZnO2Ag根据上述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的pH增大B在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经外电路流向Zn极CZn是负极,Ag2O是正极DZn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极发生氧化反应答案C解析根据电极反应可知Zn失

4、电子被氧化,Ag2O得电子被还原,故Zn是负极,Ag2O是正极,所以C正确;负极(即Zn极)在反应时消耗OH,则负极区溶液的pH应减小,故A错误;发生原电池反应时,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电子从Zn极经外电路流向Ag2O极,故B错误;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5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锂水电池,可作为鱼雷和潜艇的储备电源。该电池以金属锂和钢板为电极材料,以LiOH为电解质,使用时加入水即可放电。关于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既是氧化剂又是溶剂B放电时正极上有氢气生成C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D总反应为:2 Li2H2O=2 LiOHH2答案C解析原电池放电时

5、OH向负极移动,C错。这种电池名称叫锂水电池。可推测其总反应为:2 Li2H2O=2 LiOHH2,A、D对。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2 Li2e=2 Li,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B对。6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上通乙烷和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C2H618OH14e=2CO12H2O,2H2OO24e=4OH,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是()A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B正极与负极上参加反应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7C通乙烷的电极为正极D电解质溶液中 CO向正极移动答案A解析当两极上通过相同电子数时,负极消

6、耗的OH多于正极产生的OH,溶液中的OH不断减少,pH逐渐减小,A对;正、负极上参加反应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B错;通乙烷的电极为负极,C错;电解质溶液中 CO向负极移动,D错。7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a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答案D解析H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通H2的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即a为负极,电子应该是通过外电路由a极流向b;b极

7、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 C没有告知标准状况;H由负极a电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8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4eH2O=CH3COOH4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B若有0.4 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 L氧气C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O2=CH3COOHH2O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O24e2H2O=4OH答案C解析原电池中,阳离子H向正极移动,A项错;在酸性条件下,原电池正极反应为O24e4H=2H2O,与负极电极反应式CH3CH2OH4eH2O=CH3CO

8、OH4H相加得总反应式为CH3CH2OHO2=CH3COOHH2O,故C正确,D错误;每转移0.4 mol电子,应消耗标准状况下2.24 L氧气,B错误。9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AgClMg=Mg22Ag 2Cl。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Mg为电池的正极B负极反应为AgCle=AgClC不能被KCl 溶液激活D可用于海上应急照明供电答案D解析根据氧化还原总反应式判断,Mg为还原剂是负极、失电子,所以A、B都错,C是指电解质溶液可用KCl溶液代替。能力提升题10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

9、。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 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H2O2 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增大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答案C解析该电池中镁电极为负极,A项错误;石墨电极为正极,H2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H2O22e=2OH,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B项错误,C项正确;溶液中Cl应向负极移动,D项错误。11根据原电池原理可以设计原电池,实现多种用途(1)可以用右图所示装置吸收SO2并制取硫酸,写出通入SO2和O2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及反应的总方程式。_,_。(2)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材料为疏松多孔石墨棒。当氧气和氢

10、气分别连续不断地从正、负两极通入燃料电池时,便可在闭合回路中不断地产生电流。试回答下列问题:图中通过负载的电子流动方向_(填“向左”或“向右”)。写出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电极反应方程式。正极:_,负极:_,若将此燃料电池改进为直接以甲烷和氧气为原料进行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_;负极反应式为_。答案(1)SO22H2O2e=SO4HO24H4e=2H2O2SO2O22H2O=2H2SO4(2) 向右2H2OO24e=4OH2H24OH4e=4H2O2O24H2O8e=8OHCH410OH8e=CO7H2O解析(1)根据原电池反应原理,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SO2跟O2反应生成H2S

11、O4时,SO2被氧化、O2被还原,所以SO2应该在负极上反应,酸性条件下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H,O2应该在正极上反应,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总反应为2SO2O22H2O=2H2SO4。(2)H2在负极上被氧化,O2在正极上被还原,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不出现H。写甲烷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时,甲烷被O2氧化的产物是CO2,在碱溶液中继续反应生成CO。12近几年开发的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作电极催化剂,电池中的质子交换膜只允许质子和水分子通过。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下:甲醇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Pt(a)电极是电池的_极,电极反应

12、式为_;Pt(b)电极发生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_。(2)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3)如果该电池工作时电路中通过2 mol 电子,则消耗的CH3OH有_mol。答案(1)负2CH3OH2H2O12e=2CO212H还原3O212H12e=6H2O(2)2CH3OH3O2=2CO24H2O (3)13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该电池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请回答下列问题:(1)高铁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_。(2)放电时,正极发生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正极反应为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