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记承天寺夜游 (2)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806962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记承天寺夜游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7记承天寺夜游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7记承天寺夜游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7记承天寺夜游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记承天寺夜游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生自主学习导学案科目语文课题27.记承天寺夜游审核人王璐审批人设计人李苗班级姓名授课时间2013、12组号序号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2、品味优美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微妙心境。 【知识链接】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人。他于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初到时寓居在承天寺。他虽然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迁谪之事放在心上,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一位有过人自制力的性格倔强的人。无怪乎苏轼要引他为同道和知

2、己了。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写作背景 】 宋神宗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招致政敌的弹劾。其政敌以东坡有讽刺新法的诗句为由,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捉捕入狱,让他险些丢了性命,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苏轼才华横溢,但他的一生却经历许多磨难,政治上屡遭贬谪。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 并不“悲伤憔悴”。记承天寺夜游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

3、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小片段。导 案【自主学习】1、试读课文时,要求:声音洪亮,不读错字,不加字,不漏字2、听读课文时,要求:听准读音,划出节奏,注意语气提示: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或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翻译全文4、翻译古文紧记:留、删、补、换、调五个字【展示交流】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2、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月色3、 体会作者情感:你是如何理解结尾句的?思路:(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2)闲人是什么意思?【点拨升华】1、 积累描写月色的诗句2、 跨越时空,编写对话3、

4、拓宽阅读面加深对苏轼作品的理解学 案【自主学习】(10分)一、译读-掌握重点字词句 小组长汇报字词检测情况二、吟读课文,入文入境1、试读-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2、听读-教师范读(播放录音)3、仿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展示交流】(20分)一、赏读-赏析景物美和语句美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_2、 作者所见夜景如何?(用原文回答)他又是如何描写月色的?_二、悟读-感悟作者情怀1、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2、 文章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_【点拨升华】(10分)1、课外收集描写月色的诗词并背诵:_2、编写苏轼与张怀民在庭院赏月的对话:_3、课外阅读苏轼的诗文。【当堂检测】(5分)1、 背诵并默写全文。2、 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月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_ 励志格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