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复习提纲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380561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道路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道路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道路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道路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复习提纲(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1.综合运输系统(五种运输方式)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 公路:机动灵活、点对点2.道路等级与技术标准 (1)公 路:定义:连接城市间或城市与工厂间 分级:分类标准适应交通量 高速、一级、二、三、四级(车速:最高120km/h,最低20km/h、路面宽度:3.75m,3m) 等级选用:根据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 设计速度相同的路段应为同一设计路段,高速公路设计路段不宜小于15Km,一、二级公路设计路段不宜小于10Km。(2) 城市道路:分类:快速、主干、次干、支路 设计年限:20年(快速、主干)、15年(次干)、10年15年(支路) 公路工程设计阶段:一阶段设计施工图设计(小

2、型项目) 二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一般项目) 三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技术设计大型、复杂、困难工程3.设计依据 地形条件:平原地形指自然坡度在30以内,微丘地形指地面自然坡度在200以下,相对高差在100m以下;山岭重丘地面自然坡度在200以上。 (1) 设计车辆:分类小客车、载重汽车、鞍式列车、铰接车 长、宽、高等 (2) 设计车速:定义 技术标准最重要的指标设计车速 行驶速度与设计速度的大小关系:不一定 (3) 交通量:定义 设计小时交通量将一年中所有8760个小时交通量按其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百分数大小顺序排列,全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的依据。 (4)通行能力:基本(

3、理想)可能(实际)、设计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相关4.道路网与红线规划(1) 公路网系统特性:1)集合性;2)关联性;3)目标性;4)适应性公路网的典型结构形势:a)三角形;b)棋网形;c)并列形;d)放射形;e)扇形;f)树杈性;g)条形 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a)方格网式;b)环形放射式;c)自由式;d)混合式(2)城市道路红线: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分界控制线,红线之间的宽度即道路用地范围,称之为道路建筑红线或路幅宽度。道路红线规划主要内容:1)确定道路红线宽度;2)确定道路红线位置;3)确定交叉口形式;4)确定控制点坐标和标高5.道路建筑界限与道路用地(1)道路建筑限界:定义;净高、净宽净

4、高:即净空高度,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竖向高度。净空:是指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满足的横向宽度。(2)道路用地:是指道路修建、养护及布设沿线各种设施等所需要占用的土地。公路用地范围(特别是新建公路限定):新建高速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缘(无截水沟时为坡顶)以外不少于2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一、二、三、四级公路上述边缘以外不少于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第二章汽车行驶特性1.汽车行驶对路线的要求:(1)保证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稳定性; (2)尽可能提高车速; (3)保证道路上行车连续; (4)尽量满

5、足行车舒适。2.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驱动条件TR:驱动力行驶阻力空气、道路(滚动、坡度)、惯性 道路阻力 充分条件附着条件T:驱动力附着力附着系数影响因素(路面、轮胎、车速、荷载)3.汽车的动力因数D 定义:它表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 临界速度Vk:每一排档下最大动力因数对应的车速 一般汽车行驶速度VVk V,D,驱动力(爬坡能力) 排档越高,D,驱动力(爬坡能力) 汽车匀速最大爬坡度:i=D-f 海拔荷载修正系数;海拔,;载重,。4.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分类:方向纵向:纵向滑移,纵向倾覆(临界状态是汽车前轮法向反作用力为零)横向:

6、横向滑移,横向倾覆; 横向超高概念:为了减小离心力作用,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稳定行驶,必须把平曲线上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呈单向横坡的形式,称为横向超高。横向力系数:定义单位车重的横向力;,稳定性越差。 方式倾覆 滑移:失稳时滑移先于倾覆,滑移作为控制稳定的条件5.制动特性 指标: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方向稳定性制动距离从制动生效到完全停住所走的距离 第三章平面设计1.基本概念 路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依据汽车行驶轨迹)2.直线:(1)适用条件:1)路线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宽阔河谷地带; 2)城镇及其近郊道路,或以直

7、线为主体进行规划的地区; 3)长大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 4)路线交叉点及其附近; 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2) 标准规定(设计车速60km/h):最大长度:20V 最小长度:同向曲线(断背曲线,定义),6V; 断背曲线:在同向曲线之间,当直线过短时,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形成所谓的“断背曲线”。反向曲线,2V,(S形曲线)3.圆曲线: (1) 横向力的不利影响(越大越不利,4条):1)危及行车安全;2)增加驾驶操纵的困难; 3)增加燃油消耗和轮胎磨损;4)旅行不舒适。 (2)最大超高:一般地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10;二、三、四级公路为8;积雪冰冻地区各

8、级公路均为6 (3) 半径:确定时考虑的因素安全、操作、磨耗、舒适 标准规定:最小半径极限最小一般最小i1;陡坡;i2,需限制坡长 4)最小纵坡定义;0.3%(一般情况下不小于0.5%,当小于0.5%,需采用综合排水措施) (2)坡长:是纵断面上相邻两变坡点间的长度 1)最小坡长:(行驶平顺性,避免起伏频繁)汽车以设计速度行驶915s的行程为宜。2)最大坡长限制:(动力、安全) 3) 缓和坡段:3% 4)平均纵坡:定义在一定长度路段内,路线在纵向所克服的高差值与该段距离之比 二、三、四级公路越岭线一般为5.5%,5%。 5)合成坡度I:目的控制陡坡与急弯的组合I2=ih2+i2imax2(imax最大纵坡) 积雪、陡峻公路:最大8% 积雪城道:最大6% 最小:0.5%3.竖曲线: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要用一段曲线缓和,称为竖曲线。 (1)线形:一般采用抛物线(圆曲线) (2)分类:凸形(坡差0) (3)标准规定:最小半径(最小长度)确定依据:缓和冲击(凹形主要依据) 行程时间不过短(3s)(长度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