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3805584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与可持续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的要求1 .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2 .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 化。3 .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4 .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5 . 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6 .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课程标准要求下的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九年级第十六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最后一章。本文将沿着物理学体系的脉络对教材的特点进行剖析并对实际教学提出一些

2、建议。一、本章在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1 .在课程标准中,与本章内容有关的目标有9条。其中与本章有直接关系的 7条,按其内容特点可分为四种类型:(1)现象型目标: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了解核能的优 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2)规律型目标:初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3)人文型目标: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4)意识型目标: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中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既是现象型目标又是人文型目标。还有

3、2条是在第十五章热和能中学习的,在本章中起重要的基础与工具作用的: 有用能量转和守恒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2.本章各目标之间的关系:现象型月标规律性目标人文型已标一从宴例q特性角度、 一从科学厚理与规祚角度 一从科学与社会媒合的度说明或导出一意识目相:能源可持续1发展意:识可见,从课程标准来看,本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对能源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 展的意识,其他目标都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又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本章的教材的内容本章教材的编写,可以分为5个部分:1 .引入:由章首语太阳膜拜引入,并提出阅

4、读指导作为自学提纲,并使学生对本章知 识有一个大致的、整体性的了解。2 .能源家族:介绍能源的几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常见的能源。并通过STS栏目将能源科学与社会、经济、战争等问题结合起来。从而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引出打下伏笔。3 .介绍能源家族中的两种新能源。对这两种能源的介绍都是按照如下的顺序:物质(物体)的结构一能源的形成一能源的利用一能源的优缺点一能源与社会。从而为能源的可 持续提供了典型实例。在“核能”与“太阳能”这两部分内容之间,教材也注意它们的联系。教材是在“核能” 中的核聚变基础上引出 “太阳能”的,从而将两种新能源从教材序列和物理本质上联系起来。4 .能源革命:介绍人类发展史

5、的三次能源革命与人类进步的关系,然后用能量转化和 守恒定律作为工具, 讨论了能量转化、转移的方向性、能量的耗散等问题。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5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在前几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能源危机、能源污染、能源 开发等综合性问题,最终使学生形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实现课程标准中的终极目标。可见,教材的编写意图,与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是基本一致的。三、本章教材的主要特点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最后一章,本章在许多方面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物理学科的教育功能。1 .内容综合性、问题的系统性:从人教版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材编写来看,先是讨论单一的物理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

6、、生产中的单一应用,然后随着知识的积累,单一知识之间开始综合,知识的应用开始综合,并且逐渐由物理问题联系到其他自然学科,再联系到社会学科, 最终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问题。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1)物理学科内部的综合以及与技术的综合从能量的角度分析问题, 本身就是对物理的综合。 以太阳能应用为例, 教材中涉及到物 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太阳能电池、太阳灶等问题,从而将热学、电学、光学、技术问题等 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又将新知识与前面学习过的旧知识之间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前面知识的理解。(2)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交叉与综合我们在物理学中研究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种物质,在现实中都不

7、是孤立的物理问题,都应该是包含理工各个学科的综合问题,物理问题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本章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太阳的构造及能量释放、煤的形成、生物质能、世界产石油地区、太阳能热水器等等, 这些问题除了涉及到物理、化学、地理、天文、生物等学科,同时还涉及到环境科学、生态 科学、材料科学等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不同侧面的阐述、讨论,使学生形成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意识。(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科学技术必须应用于社会才具有生命力。本章从正反两个方面体现了这一点,例如,由石油问题的讨论将政治、经济、战争联系起来;对能源革命问题的讨论,涉及到历史、社会 发展史、科学技术史等问题不仅能使学生全面地、从大局

8、角度地看问题,还能从系统论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这恐怕是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是能力的重要体现。2 .解决问题的方法性、工具运用的综合性与知识的综合相对应的是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的综合。 本章教材中运用了众多的方法手段来解决问题,有时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还从不同的角度同时运用了多种方法。例如,在讨论能源与可持续问题时,同时运用了坐标图像、 数据分析、图片展示、表格、调查、想象等多种方法手段。在研究核裂变时运用了示意图说明、模拟演示等方法。在其他问题上,还运用了分类、地图、流程图、上网查阅、计算机作图等方法手段。可 以看出在诸多的方法手段中,各种图表的运用可谓尽善尽美,它可以使问题更直观、更形象、

9、 更趣味、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总之,综合性运用各种方法,是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是能力的另一种体现。3 .学生主体性、获取知识的探究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是整个教材在设计编写过程中努力追求的目标,到本章达到了最高点。如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呢?可以通过如下几步去逐步实现: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与学习 一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一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分析、解决、参与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一形成主动参与关注社会问题、发表见解的意识。本章中,通过前几步,尤其是第三步的实施,通过让学生分析、解决、参与实际社会的 问题,为使学生成为真正主体做了最大的努力和最充分的准

10、备。(1)教材中已经给出的各种问题:分析汽车中燃料释放内能的去向,讨论提高效率的可 能性;调查你周围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几种可行的改进措 施。(2)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让我们自己提出许多可讨论的问题:由STS “石油危机和能源科学”可提出:石油对我们世界有什么影响,石油与战争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由 太 阳能的利用”可提出:太阳能与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现象的关系,对如何更广泛、高效地利用 太阳能提出建议与办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成为学习主体,这既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形成正 确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之一。4 .知识的扩展性,目标的发展性本章教材

11、为内容的拓展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余地和空间。整章教材的编写结构是:目标内容1拓展内容平台 1B标内容 2拓展内容平台 2-也即在每一部分的目标要求内容的编排之后或同时,都由此内容扩展到与它相关的各方面内容,或提供了可以讨论其他问题的话题、平台,每个这样的平台就是一个发散点。例如,在太阳能一节中,教材已经扩展的内容有:太阳的构造,太阳的一生,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从教材内容可以扩展出去的问题有:恒星的一生及其三种不同的结局:白矮星、中子星及黑洞,太阳能电池的构造,地球上的各种循环现象,怎样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如何延 长太阳的寿命,在太阳晚年的人类生存问题本章其他已扩展和可扩展的内容有:自然界的四种相互

12、作用力, 核裂变、聚变的进一步讨论,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原子弹、氢弹的构造、原理,三防问题,未来学问题,宇宙学问题,从有序到无序及热力学几率问题可见,本章就像一个导火索一样, 激发和引导学生将思维发散到无限远处、 探索无穷无 尽的课题。本章又像一个网页, 由此可以 熏击”相关的各个方面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 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一发散点的作用,为学生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四、对本章教学的整体性建议由于本章综合性、方法性、交叉性、发展性等方面体现的较多,如果处理不好,容易造 成教学过程零散、目的性不强的局面。教学要抓住本章的主线,理清思路,精心设计,才能 完成本章的课程目标。根据本章课程标准中

13、的课程目标和本章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建议按如下的思路设计本章教学的流程。载体(实例)+工具(理论)+情感(意识)一探究(活动)过程一终极目标上述流程图所表达的具体过程如下(*为第十五章热和能的教学内容。*为本章教材的隐含内容):舞体各种能源及K特点,应用is守惦定即,热机牧率.不可画住址由广转梆方向的L第二定律*,性,态度f反垃/ 4阶值强(频情1角度理地fur角度终极可持续发对上述过程的说明如下。各种能源及其特点是从现象、 实例角度说明了能源危机等问题,以引起对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由第十五章热和能学习的内容进一步深化, 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这 两个不同角度分析讨论各种能源问题、

14、 现象,通过能量耗散和不可逆性两个方面从理论上阐 明了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利用教材的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由此让学生在亲身讨论、探究过程中感受、关注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从情感参与角度对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形成稳定的态度、价值观。最后,从实例、理论与意识相结合的角度使学生最终形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乃至于 各种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第十五章热和能中学习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既是讨论 各种能源问题的工具,又是讨论过程不可逆性、能量方向性的工具。因此,第十五章热和 能的重要目标 “让学生形成从能量角度分析问题的意识”是本章的重要基础。五、对本章教学的具体建议1

15、.关于本章的探究虽然在课程标准中本章没有探究的要求,编者在教材中也没有明确提出有关 “探究” 的项目,但是探究教学作为学生最重要的获取知识方法、 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手段, 在教材 的其他栏目中有许多的渗透。可分为如下的探究方式:(1)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这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要探究形式。在教材“太阳能 的利用”中的“想想做做”里,就渗透着“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收辐射热的本领”这一课题。这种探究一般按照课程标准中的探究程序进行:提出问题一猜想一设计实验 一进行实验一分析与论证 一得出结论。(2)收集资料式探究:这也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要探究形式。在课本“能源家族” 中的“想想议议”里,就渗透着“探究能源的分类”这一课题。这种探究一般按照课程标 准中探究程序的另一种表述步骤进行:提出问题一制定方案一收集实例一归纳、分类、分析一得出结论。(3)调查式探究:这种探究必须到生活、社会中进行,是对学生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