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V区域导航的功能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3805487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NAV区域导航的功能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RNAV区域导航的功能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RNAV区域导航的功能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RNAV区域导航的功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NAV区域导航的功能(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RNAV区域导航所谓区域导航,简单说,就是使飞机能按所希望的任意飞行路线飞行的导航。通 常简称为“ RNAV”(Area naviga tion)。一、RNAV区域导航的组成(吕衠,王巍)区域导航包括导航源,航路结构和机载设备。导航源是由 VOR/DME、DME/DME、INS(IRS)、GNSS 提供。航路结构包括航路点,以实现飞机的逐点飞行。机载设备则是由导航传感器和RNAV计算机(包括导航数据库)组成,飞机装备有 两套或三套机载设备以提高精度和准确性。二、RNAV区域导航的功能(李思迪,龚海龙)(1)可以设定回避混杂空域的航线。(2)可以设定节能的最短航路。(3)可使驾驶员独立进行雷达航

2、向导航。(4)能设定保持在最佳位置的方式。(5)对同一任务可设定多个航路。(6)尽量提高进入机场的仪表进场能力。(7 )可设定减少噪声影响的回避航路。(8)根据速度和其他运输特性,尽量分散流量。(9)可设定适用短距起降机(STOL)、直升机等航运特点的方法。三、RNAV区域导航的应用模式(胡志鹏,何明星)(一)VOR模式在VOR模式中,RNAV单元的功能只是一个有DME能力的VOR接收机。VOR指示器 上单元的显示在各方面都是按惯例的。对于在确立的航路或任何其他常规VOR导航上 的运行,就使用了 VOR模式。(二)航路模式一旦航路点被输入到单元,就选择了 RNAV的航路模式,航向偏差指示器就会

3、显示 到航路点的航向指引,而不是原有的VORTAC。【在航路模式中,航向偏差指示器指示 到航路的方向指示,不是航路所属的范围的VORTAC。】DME也会显示到航路点的距 离。很多单元都有存储几个航路点的能力,允许在飞行前对它们进行计划,如果想要 的话,就可以在飞行中调出。(三)进近模式RNAV进近模式用于仪表进近。它的精密的刻度宽度(四分之一航路模式)可以非常 精确的向背跟踪一个选择的航路点。在目视飞行规则越野导航中,以进近模式跟踪一 个航向是不值得的,因为它需要很多注意力,很快就变得让人厌烦。(四)VOR平行模式这种模式在一些单元上很少使用。在飞机向背VORTAC时,这允许CDI显示直线 (

4、不是角度的)偏差。它是由于飞行员在所选的一个固定距离处(如果想要的话)偏移一 个选择的航向或航线而得名的。VOR平行模式和直接把一个航路点放在VORTAC上有相 同的效果。一些飞行员为了附近的VORTAC之后的航线更加平滑,在利用他们的自动驾 驶导航跟踪功能时选择VOR平行模式。四、RNAV区域导航的应用现状(张浩,张培帆)区域导航技术最早应用于航海。海上船舶通过接收多个导航设备的长波信号,在 航图上计算出船舶的位置,确定航行方向。新的导航源的投入使用,导航精度的提高 使区域导航技术在航空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国内有许多研究者对航路导航进行了细致研究,如针对京沪航路,韩松匝等在 总结Reich

5、模型和相关文献基础上,对未米京沪平行区域导航航路的建议系统的侧向 间隔确定、碰撞风险问题及2种方案下的管制员干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 肯定了平行航路间隔的安全性,隋东等在国际民航组织的DMED / ME导航精度计算方法 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考虑了 WGS. 84坐标与BJ54坐标之间的坐标误差,修正了 XTT和ATT的计算方法。借助Mapinfo工具软件,确定了京沪区域导航平行航路的DME / DME定位有效区域。左凌等也结合京沪平行航路所采用的航路技术标准对区域导航精 度与有效覆盖范陶进行计算分析,将高精度航空地理信息数据与MapInfo配合使用, 分析出沿航路各DMED / M

6、E的有效覆盖范F聊和可实施区域导航的区域,得出在不增加 地皿导航设施的情况下,京沪航路周罔区域足可以实施以DMED/ ME为导航设符的方 式,航路技术标准为RNAV /RNP 一 4的平行区域导航航路。这些研究为区域导航在我 国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保障与理论基础。区域导航的实施应用必须经过系列的准备工作,必须满足相应条件的前提下方可 实施,有数据表明,世界运输机队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飞机具有RNAV能力,百分之五 十以上的飞机具有RNP能力,我国的民航机队甚至高于这一比例。随着机载电了设箭 能力的捉高,同外许多机场已经使用了 RNAV飞行程序,已经形成成熟的规范和标准, 也提供了国外的成功经验以作借

7、鉴,为我国RNAV飞行程序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导 航源精度足影响区域导航精度的主要因素,我国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北京54坐标系,因 此必须对提供区域导航的全部导航台点、跑道和重要障碍物按照wGS84坐标系重新进 行实测,并将其与北京54坐标系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日前可用于区域导航的信号源 主要包括:VOR/DME、DME/)【ME、GNSS(包括美国的wAAS、欧洲wBSA、日本MFSAT 等)、INS/ IRS等,其中DME / DME信号源导航精度低于GNSS,高于VOR / DME,实施区 域导航的条件是空域内必须合理分布足够的DME台(至少为两个或以上的DME)。在 DME台分布不理想的

8、地区,可以考虑采用VOR / DME方式。除此之外,区域导航的实施 还必须经过飞行程序设计、数据库编码、飞行程序审定、模拟机试验、试飞、飞行校 验、实施规定和应急方案等各个程序,在这些环节中,人员培训极为关键,中国民航 在引入区域导航等概念之时,应该为管制员与飞行员在国内外的训练科日中设置相应 理论以及实训环节,对运行机场的管制员和飞行员进行相关考核,并使这些程序制度 化、模式化,从而完成传统导航向区域导航在人员观念、素质上的过渡,传统飞行程 序向RNAV新程序转变奠定基础。在区域导航的技术应用方面,我国已经进行了以下尝试:从2003年2月天津滨海 国际机场成功试飞区域导航程序,到同年6月,首

9、都国际机场成功试飞区域导航程 序、2007年1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近区域成功试飞区域导航程序等,都验证了新程序 的可用性。以上机场的成功试飞,既为我国实施区域导航的技术可行性提供了证,也 为区域导航向全国各机场进一步推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日前,区域导航技术已经在 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航路和终端区。随着机载电了设备能力的提高,国外许多机 场已经实施区域导航飞行程序,有效增强了飞行的安全性和空域的使用率,也为区域 导航飞行程序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如前文所述,实施区域导航可减少成本提高效 益,减少环境污染,区域导航技术的实施是航空飞行设计领域的一场革新,它将会给 中国民航飞行和管制方式带米革命性的

10、变革,对于提高运行的安全和效率产生深远的 影响,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五、RNAV区域导航在中国的发展(马滔江,邢益斌)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 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 导航系统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北斗卫 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的全球 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 服务外,还保留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差分服务和完好性服务特 色,是我国经济

11、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正按照质量、安全、应用、效益的总要求,坚持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发展 原则,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第一步已实现,从2000年到2003年,建 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 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2012年左右建成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亚太地区服 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现阶段,中国民航将首先以陆基系统为主、然后过渡到以星基系统为主,逐步 在民用航空实施并推广RNP/RNAV。在航路上,建设、优化陆基航路导航设 施,实现

12、VOR/DME、DME/DME架构为基础的RNAV-5航路运行方式;将以DME/DME为 基础,支持基于陆基导航系统的RNAV-2航路运行方式;鼓励使用DME设备作为距 离测量的信息来源,合理密集布局,加强DME台站建设,DME将逐步作为常规仪表 飞行程序设计和区域导航运行的主要基础设施。目前,我国民航仍以传统的陆基导 航方式为主,地面导航台使用方式单一,效能发挥不充分,飞机只能利用地面导航 台的不同径向线做向背台飞行,导航台需要设置在航路航线中心。而西南地区多为 山区,地形复杂,在传统导航方式下,地面台址位置受制于航路划设及飞行程序需 要,台址选择局限性较大。六、RNAV区域导航的未来发展(木拉提,安冬)七、小组感想,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小组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完成了 RNAV区域导航这一部分的资料收集与 汇总,我小组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不可小觑,在此感谢耿老师能够给我们提供 一个团队协作的机会,提前感受到大集体里面人多力量大的真的含义。由于时间仓 促,专业知识体系不完善等原因,有不当之处希望得到批评与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