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804827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鉴赏(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中国新诗的繁荣

2、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

3、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的“常”。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

4、习惯和审美标准。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这是新诗必须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新诗,其形式需是诗。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要。在 “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5、。 (选自吕进新诗的“变”与“常”)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新诗在新文学运动中充当着旗帜和先锋的角色,变化是新诗的根本。B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排除在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原因是人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C中国新诗能否繁荣取决于它适应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程度,而诗歌精神和审美精神又是诗歌的一种“常”。D新诗有它作为诗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化,“常”总是存在的。2.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中国诗歌一直讲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为评价标准,而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

6、。B. 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新诗创作要注重形式美和音乐美。C. 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只要“走出”,拉开审美距离,就会有诗美体验,就会创造出诗。D.当徐志摩的诗从“情感泛滥”到“情感羁勒”时,证明了他在诗歌创作上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这是他的“变”中有“常”。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所以,处在国泰民安的当下,诗人们是写不出上等诗篇的,也成就不了大诗人的。B.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是民族诗歌之“常”,在

7、新诗未来发展创作过程中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C.新诗的“常”是指中国诗歌传统,它是恒定不变的诗歌元素;“变”则是指新诗创作对传统规范的不断突围、超越与改写。D. 中国新诗要想在未来文学中重振雄风,必须在“变”中继承“常”,时时回望,向中国古典诗歌学习。(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在当下,网络语言正铺天盖地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60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9.8%的受访者日常生活中会使用网络流行语,64.2%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网络流行语入侵汉语现象严重,46.0%的受访者担心会污染汉语,51.9%的受访者

8、直接建议,出台相关措施,保护汉语纯洁性。90后大学生吴桐平时喜欢流连于微博、微信等各大社交平台。她说:“这些词既俏皮可爱又犀利简练,让自己和同龄人交流起来更加自然和谐。即使是部分人认为粗俗的词语,用起来也很有意思,大家只是当口头禅随意使用,并无恶意。”著名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鸣生表示,网络的出现,丰富了现代语言的内涵和形式。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充分展现自己的语言魅力,甚至创造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叙述结构。整体而言,这种现象是好事,既促进了汉语发展,又丰富了民族文化。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满华说,网络语言和传统语言一样,精华糟粕同在。我们可以对语言的发展做一些有意义的推动工作,比如

9、,及时发动民间和组织专家对网络流行语,进行更大规模的收集、释解和描写。这些工作,将有利于汉民族共同语更顺畅地新陈代谢、稳步发展,也能使更多普通百姓及时顺应母语日新月异的变化,甚至为其发展或多或少地做出贡献。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5年02月05日)材料二:年末,又到了网络十大流行语盘点的时刻。而前几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禁止使用网络流行语。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任遂虎教授认为,“网络流行语属于新潮俗文化,具有自身的时髦性和浓烈的黑色幽默色彩。它不满足于旧有语汇的表达,通过断章取义来截取、生发新义,真正的含义往往隐藏在表面字义背后这样一来,无形中就放大了俗文化中原本

10、存在的低俗、不雅成分。而油腔滑调、表达模糊、词义晦涩、语法不规范之类的问题,就成了这类语词与生俱来的皮癣。”网络流行语难免泥沙俱下,为此,很多人认为,从这个层面来讲,广电总局禁止流行语进入广播电视中的规定,有其积极的意义。(摘自法制晚报2014年12月5日)材料三:网络流行语的核心层面是社会心态的传接。虽然公共话题在网络流行语中占比不高,但却反映出网民对于国家公共议题的关注和理解。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包容百姓吐槽“APEC蓝”的谈话,将政府治理环境问题的决心传递给网友,使原本的调侃表达经历变奏,获得体制内认可,强化了网友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感。情感类话题的词语仍是网络流

11、行语的关键组成部分,人们需要新词语用以活跃情感话题。“小清新”、“女汉子”转生为“小鲜肉”、“暖男”,网络流行语不仅感叹着感情的无奈,也寄望着感情的美好。对于网络流行语与语言的规范性,近年来争论极多。更迭换代的流行语层出不穷,如同“行话”或“切口”一样表达着网络社群的自我认知,确立起独享的“私属语言”。教育教学方面,对青少年进行人文素养的严肃培训,书面用语的规范是必须且必要的,应以“谨慎而不轻率”、“宽容但又严苛”的态度对待网络流行语。辞书编写方面,作为我国语言规范标杆的现代汉语词典,自1978年出版以来,历经改版,已经吸纳了诸多网络新词。2012年的第6版即收录了“雷人”、“宅”、“山寨”、

12、“草根”、“粉丝”、“闪婚”等网络热词。同时也拒绝了“剩男”“剩女”等具有歧义或歧视色彩的词汇。不必将网络流行语视为断送中华文脉的洪水猛兽,宏观上无过分干预的必要,社会历史自然会对网络语言进行公正而有效的筛选。微观应用方面却不可置之不理,这无疑是避免部分网络流行语污染社会文化、保持语言规范与文化健康的关键。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5年02月14日)材料四:【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继去年抛出“你懂的”,担任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的吕新华又在今年发出“大家都很任性”的言论,再次成为引领今年两会会场的热门词汇。紧接着,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上午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面对2907名人大代表提

13、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日下午参加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经济发展“也不能那么任性,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 (中新社记者张子扬)4.对以上材料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因为广电总局禁止流行语进入广播电视中的规定有其积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辩证的对待流行语中泥沙俱下的现象。B. 不必将网络流行语视为断送中华文脉的洪水猛兽,宏观上无过分干预的必要,社会历史自然会对网络语言进行公正而有效的筛选。微观应用方面却不可不置之不理,这无疑是避免部分网络流行语污染社会文化、保持语言规范与文化健康的关键。C. 网络流行语的核心层面是社会心态的传接。网络流行语中的公

14、共话题反映的是网民对于国家公共议题的关注和理解。D. 网络流行语接二连三进入领导人的讲话稿,说明网络用语正在被大家广泛接受,它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网络流行语的积极作用。(4分)6.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谈谈广电总局与国家领导人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不尽相同的理由。你又是怎样看待网络流行语的?(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鹤顶红李碧华张爱玲对照记看老照相簿,由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此批幸存的老照片,不但珍贵,而且颇有味道,是文字以外的“余韵”。人生的“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在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小小附注也是故事。我发

15、觉,集子收入她很多照片,捧在手中一页页地掀,如同乱纹中依稀一个自画像:稚嫩,成长,茂盛,荒凉我的印象至深,是大部分张的倩影,总是仰镜,镜头自低角度往上拍摄,而她又不自觉(或自觉?)地微仰首,高瞻远瞩,睥睨人间。因为这不断出现的神情,令人有“鹤立鸡群”之强烈感觉。一个人的小动作往往介绍了自己,也出卖了自己。即使什么也不说,却说了很多。“张爱玲”三个字,当中粉红骇绿,影响大半世纪,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再怎么淘,都超越不了。但,各个淘古井的人,却又互相看不起,窃笑人家没有自己“真正”领略她的好处,不够了解。对很多读者而言,除了古井,张还是紫禁城里出租的龙袍凤冠,狐假虎威中的虎,藕断丝连中的藕,炼石补天中的石,群蚁附膻中的膻,闻鸡起舞中的鸡,鹤立鸡群中的鹤“鹤”,俗称仙鹤。嘴、颈、脚皆特长,身高,翼大,善飞。体白色,眼赤,尾黑。鸣声高朗。鹤之头顶朱红,相传此丹顶有剧毒,食之杀人。她的书,留传了五十年,直到今天,仍然具备“再来”的魅力,读者们对她的恋慕并不冤枉,好像爱一个人,没有爱错那么理直气壮。连那些“毒”,亦甘之如饴。张的小说是小说,张本身,也是一个小说。据说,有个男人,因时局变迁,逃至温州避劫。他的女人,竟千里迢迢特为看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