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练习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380459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解度曲线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溶解度曲线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溶解度曲线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溶解度曲线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溶解度曲线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解度曲线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溶解度曲线的练习1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C20oC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50oC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2 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t,相同质量的a、b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C升高温度,可使a或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将相同质量的a、b分别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3.如图3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2、(B)t2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4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P点的含义是 。t2 时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 g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是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将t1 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 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5下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

3、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是_ _。(2) 如上图乙所示,将少量生石灰加入试管中,把试管放入常温下盛有X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再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入大约10mL蒸馏水,发现烧杯中的溶液出现浑浊,则X应该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_。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3)现有操作步骤: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4)将35时

4、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不变”)(5)向100g35的水中加入4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是 。7.如图1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面问题:(1)在t2 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2)O点表示 。(3)P点表示 。(4)Q点为t3 时,A的溶液,P点为t3 时,A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5)t3 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6)欲使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7)欲从B溶

5、液中结晶B,采用的方法是。(8)t1 时,A、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 ,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8.如图5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点表示的意义:表示该物质在t3时,溶剂为100g,溶质为dg的不饱和溶液,则A点的意义:表示 。(2)若A、B两点的溶液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各加20g水,A点的溶解度;比较A、B点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3)当温度升高时,A点溶液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当温度降低时,B点的变情况是 。 9.A图是物质M和N的溶解度曲线。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M、N的饱和溶液,试管底均有未溶解的M、N固体。向烧杯中加入

6、一种物质后,甲中的固体减少,乙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或 或 ,不可能是 。 10.20 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20 时, (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右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试管中剩余的甲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将10 时a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 (溶剂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1)BAC(2)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3)在t3时,A的溶解度为ag(注意:单位“g”必不可少)(4)不饱和、饱和(

7、解析:组成曲线的点表示该物质在该温度时的饱和溶液,曲线下的点表示该物质在该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5)A(解析:A、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A、B的饱和溶液降温均会析出晶体,如图2所示,对比aa;bb,我们可以轻易看出A比B析出的晶体要多。C(解析: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C会变为不饱和溶液。而A、B均析出晶体,与溶质共存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A、B仍为饱和溶液。)(6)加入C物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7)蒸发溶剂(解析: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析出晶体。)(8)BAC,(解析:升温,A、B的溶解度虽然变大,但没有另外加入溶质,所以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质量没有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也就没有变化,因此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而C的溶解度变小,所以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就小于A。)2.A3.(1)B (2) (3) (4) 4.(1)该物质在t2时,溶剂为100g,溶质为cg的饱和溶液。(2)不变(解析:固体溶解度只受温度的影响,加水加溶质都不会改变) ; AB(3)不变(解析: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但未加入新的溶质,所以溶质、溶剂质量没变,溶质质量分数也不会变)(4)当温度由t3降低到t1时,B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当温度低于t1时,B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变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