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训练重在词句品味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3801724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语言训练重在词句品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加强语言训练重在词句品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加强语言训练重在词句品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加强语言训练重在词句品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加强语言训练重在词句品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强语言训练重在词句品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语言训练重在词句品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语言训练重在词句品味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叶圣陶在略谈语文学习中提到:“语言文字的学习, 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 惯,这两方面必须连贯起来。也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 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 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 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要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经过严格的语言文字 的教学和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领会语文表 情达意的方法和作用。“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这种“思”与“言”的能力就是语言的理解与应用能

2、力。 要想形成这 种能力,就必须具备相当扎实的语文基础, 能够正确理解和熟练 运用语言文字。“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 “语言要清清楚楚地说”,这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途径。读的训练是理解,说的训练是运用。“仔仔细细地读”除了理解和感受外,还要品味。这样才能“清 清楚楚地说”,说得得体,文能达意。读与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却是同一载体,都是语言训练的范畴。语言文字训练的范围很广,除字、词、句篇的训练外,还包 括对语言的听、说、读、写的接受和表达能力。要想将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我认为应该从词和句的训练入手。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能被运用表达一定的意义。句子是由词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义的语

3、言单位。因此,把握好词和句的品味,就能正确地感受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从根本上扭转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来品味词句呢?一、抓词句,品味课文情节的发展1. 这时,田忌发现,他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这个“也”字, 一方面引出故事的主要人物, 另一方面暗示孙膑观看了第一轮赛马。2. “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这是田忌失意后正处于难堪之时对孙膑说的气话。这里的“也”字其作用有三点: 一是推动情节向下发展, 二是表现了田忌此时的心情,三是为下文齐威王讥讽作了铺垫。3. 孙膑摇摇头说:“一匹也不用换。”这第三个“也”字把故事推向高潮。 语气为什么这般肯定?答案从(

4、 1)句里的“也”字中找到,课文情节发展呼应一体。这是孙膑根据他对第一轮赛马时观察、分析双方马匹实力的结果。二、抓词句,品味课文中心思想的揭示揭示文章中心的方法很多, 有通过人物对话表现的, 有通过人物动作和心理来表现的, 有通过中心句直截了当的表达的, 更多的课文则需要通过分析概括提炼。 这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中尤 为重要。比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引导学 生审题:这篇课文的题目为什么用“壮士”,而不用“战 士” “烈士” “勇士”?学生分别查字典后,我引导学生取舍, 留下“壮士” 一词。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 读和理解,弄懂为什么把马宝玉等五位战士称作“壮士”。其

5、教学程序为:第一步:引导学生理清引文思路,抓典型细节,体会五壮士 的英雄气概。讲第一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敌我双方的兵力悬殊, 体会五壮士完成任务的艰巨性, 并通过对“集中兵力” “大举进 犯”等词的分析,让学生结合课文预习想象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 的重要性。五壮士完成任务后,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绝路,一 条是生路。我启发学生分析取前者的好处和危险,取后者的好处和后果,总结:五壮士选了哪条路?为什么?我还要求学生体会 五壮士当时的心情。课文最后一段集中表现了五壮士豪壮勇敢的 英雄气概,远眺亲人的远去,近看敌人爬近,比较用词,从行动、 语言中使我们感受到英雄们的什么思想感情?从而体会出五壮 士面对死

6、亡没有胆怯,没有遗憾,只有对革命、对人民的无限忠 诚和崇高的革命精神。第二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二、四段详细地描写了五壮 士英勇杀敌的英雄行为,有力地表现了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 英雄气概,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体味。比较第二段中班长说“走! ”和他们跳崖时喊出的壮烈豪迈的口号, 通过读体会五壮士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 这样五壮士的伟大形象就会更加深刻都印入学生的脑海之中。三、抓词句,品味人物性格特点的刻画写人,通常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内心活动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比如将相和一课,蔺相如献上和氏璧,秦王边看边称赞, 只字不提交十五个城的事。 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拿城换壁

7、的诚意,就说:“这块壁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教师让学生思考: 蔺相如为什么说和氏璧有“小毛病”?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因为毛病“小”,所以不易看出,需要蔺相如指出来。无价之宝的和氏璧怎么会有毛病呢?秦王也想一探究竟,所以才会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可见,蔺相如非常机智。当蔺相如借机把壁要回来后, 理直气壮地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 15 个城,所以把和氏璧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壁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撞碎”一词掷地有声,蔺相如抓住对方的弱点采取智斗策略, 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 这里的“小”和“撞”, 仔细品味, 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再如再见了,亲人一课,第二段主要是

8、叙述志愿军战士同小金花告别的情景。 这段结构与第一段相似, 可以运用第一段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 如果抓住三个“可是”句进行语感训练,那么小金花那刚强的品质就能深层次体现出 来。1 .可是等来的是你妈妈拉响了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的噩耗。救出了侦查员老王, 小金花本应该高兴, 然而, 为了救老王,小金花的妈妈却付出了血的代价。 “可是”在这里的意思是出乎预料,说明小金花精神上遭受的打击是非常沉重的。2 .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可是你把脚一跺在悲痛的氛围中, 大家都失声痛哭, 而小金花却没有哭没有闹。 这里的“可是”是转折的意思, 说明小金花是一个爱憎分明,性格刚强的孩子。3 . 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呢?小金花连失去妈妈都没有落泪, 今天送别志愿军叔叔照理也不会落泪。 可事实是怎样呢?这个“可是”说明她与志愿军叔叔的情谊是多么深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总之,学习语言、品味词句是语文教学之本。如果说阅读教学中阅读理解是本,体验感悟是本,那么学习语言、品味词句就是根基之所在。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体验、感悟,都要建立在学习语言、品味词句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语言、 品味词句, 这样学生才能轻松而有效地感悟文章的内涵,提高阅读的能力!(责编 张亚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