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发酵 实验报告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3714724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谷氨酸发酵 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谷氨酸发酵 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谷氨酸发酵 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谷氨酸发酵 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谷氨酸发酵 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谷氨酸发酵 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谷氨酸发酵 实验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酵工程实验谷氨酸发酵实验摘要:谷氨酸棒杆菌在合适的培养基中经摇瓶培养能快速生长,为发酵实验准备 菌种。还原糖的消耗和谷氨酸的生成是衡量谷氨酸发酵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所 以在发酵过程中,要求每两个小时测定一次还原糖的含量,并据此作出发酵的糖 耗曲线。关键字:种 子 的 制 备 、 发酵罐、谷 氨 酸 棒 杆 菌、 PH 的 调 节引言:了解发酵工业菌种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为发酵实验准备菌种。 了解发酵罐罐体构造和管道系统,掌握对发酵罐及其管道系统的灭菌方法。 了解发酵罐的操作,完成谷氨酸发酵的全过程。还原糖的消耗和谷氨酸的生成是衡量谷氨酸发酵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在发 酵 后

2、 期 当 还 原 糖 降 至 1 以 下 时 ,表 明 谷氨 酸 发 酵 已 经 完 成 。所 以 在发 酵 过 程 中 , 要定时测定还原糖的含量,要求每两个小时测定一次,并据此作出发酵的糖耗曲 线。掌握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原理,学习用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方法。学习使用茚三酮比色法检测发酵液中谷氨酸浓度的方法。谷氨酸棒杆菌通常 在 0-12 小 时 为 生 长 期 ,12 小 时 后 为 产 酸 期 ,所 以 应 该 从 12 小 时 以 后 开 始 检 测 谷 氨酸的含量,每两个小时取一次样。原理:谷氨酸棒杆菌在合适的培养基中经摇瓶培养能快速生长,得到大量健壮的种 子。谷氨酸棒杆菌生长速度较快

3、,接种量一般在 1-2% 。谷氨酸发酵是有氧发酵,发酵罐由蒸汽管道、空气管道、加料出料管道等组 成,在实验之前必须先对发酵罐进行空消。谷氨酸产生菌是代谢异常化的菌种,对环境因素的变化很敏感,在适宜的培 养条件下 ,谷氨 酸产生 菌能够将 50以 上的 糖转化成 谷氨酸 ,而只 有极少量的 副产物。如果培养条件不适宜,则几乎不产生谷氨酸,仅得到大量的菌体或者由 发酵产生的乳酸、琥珀酸、a酮戊二酸、丙氨酸、谷氨酰胺、乙酰谷氨酰胺 等产物。生产上的中间分析只测定一些主要数据,只能显示微生物代谢的一般概 况而不能反映细微的生化变化。因此,进一步完善生化分析项目,从生化角度对 发酵进行控制,从而确定最适

4、宜的工艺条件是提高发酵水平的重要课题之一。在NaOH存在下,3,5 二硝基水杨酸(DNS)与还原糖共热后被还原生成 氨 基 化 合 物 。 在 过 量 的 NaOH 碱性 溶 液 中 此化 合 物 呈 桔 红 色 , 在 540nm 波 长 处 有最大吸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光吸收值呈线性关系,利用比 色法可测定样品中的含糖量。L-氨基酸与茚三酮在加热下可发生特有的氨基酸显色反应,产物显示其特有 的蓝紫色。不同谷氨酸与茚三酮反应得到的显色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不同,即入 不同;加之显色深浅不同,反应出相应氨基酸的不同含量。以此为依据,可为 max 谷氨酸定性及定量。在pH 56范围内

5、氨基酸的显色反应最灵敏。器材与试剂:试管、三角瓶、高压灭菌锅、摇床、培养箱、显 微镜、蒸汽发生器、生物发 酵系统、空气压缩机、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电炉,18mmx 180mm试管。3,5二硝基水杨酸( DNS )试剂: 6.3g DNS 和 262ml 2M NaOH 加到 500ml 含 有 182g 酒 石 酸 钾 钠 的 热 水 溶 液 中 , 再 加 5g 苯 酚 和 5g 亚 硫 酸 钠 , 搅 拌 溶 解 , 冷 却 后 加 水 定 容 至 1000ml , 贮 于 棕 色 瓶 中 。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干燥恒重的葡萄糖 40mg ,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 以 蒸 馏 水 定 容

6、 至 100ml , 即 含 葡 萄 糖 为 0.4mg/ml 。标准样品的制备:谷氨酸纯品稀释溶液:3mg/ml溶液,调节pH5. 56。 茚三酮试剂的制备: 称取 0. 5 g 茚三酮溶于 100 mL 丙酮中, 避光。pH 调节试剂的制备:2 mol/ L NaOH 溶液:称取8 g NaOH 溶于100 mL 蒸馏水中;1 mol/ L HCl 溶液:量取36 mL盐酸溶于64 mL蒸馏水中。步骤: 斜面种子的制备(教师制备) 一级种子培养一级种的培养目的在于制备大量高活性的菌体, 培养基配方如下: 葡萄糖 2.5;尿素 0.5;硫酸镁 0.04;磷酸氢二钾 0.1;玉米浆 3%;硫酸

7、亚铁 2ppm; 硫酸锰 2ppm。1000mL 三角瓶中 装 250mL 培养基,每组 3 瓶, 0.1MPa 灭菌 30 分钟,冷却 后接种,接种量为一支斜面接一瓶。3032 C摇床培养12小时,如用旋转式摇 床, 转速为 170190 转/分; 往复摇床, 冲程 7.6cm , 频率为 97 次/分。一级种子质量标准:种龄:12小时;pH: 6.4+0.1 ; AOD (560nm 光密度净增值)0.5RG (残糖)0.5 %以下。二级种子培养 二级种子的培养目的是制备和发酵罐体积及培养条件相称的高活性菌体。1000ml 三角瓶装 300ml 培养基,每组 3 瓶, 0.1Mpa 灭菌

8、10 分钟,冷却后接种, 摇床培养 78 小时。培养基配方: 葡萄糖 2.5%; 尿素 0.34%; 磷酸氢二钾 0.16%; 糖蜜 1.16%; 硫酸镁 0.043 %; 消泡剂 0.01% ; pH 7.0二级菌种质量标准:种龄78小时;pH7.2 ; AOD 560 0.5 ;无菌检查 阴性; 噬菌体检查阴性。学习发酵罐的构造并进行消毒1准备阶段配料: 按工艺要求配制发酵培养基, 10 升发酵罐定容 6 升, 实际配料时, 定容 到 4 升, 另 40% 体积为蒸汽冷凝水和种子液预留。尿素配成 40%浓度, 装在 1000mL 瓶中, 每一瓶装 800mL 。 分消备用。 消泡剂配成 1

9、%浓度, 分消备用。培养基:葡萄糖 13%;硫酸镁 0.06%;磷酸氢二钾 0.1%;糖蜜 0.3%;硫酸锰、 FeSO4 各 2ppm; 氢氧化钾 0.04%; 玉米粉 0.125 %; 消泡剂 0.5%。 调整 pH 为 7.0。2.空气过滤器及空气管路的消毒(1)关闭空气阀F11 (蓝);打开F12, F2 (冷凝水),慢慢打开蒸汽阀阀门F3 (红)排尽 冷凝水后,F12调为微开。蒸汽出口压力应在0.120.14MPa之间(空气过滤器压力 表显示值)。压力过低,灭菌不彻底;压力过高,仪器会损坏。(2)微开F13 (空气/蒸汽入罐的阀门,蓝),打开F14 (发酵罐出气口阀门),使蒸汽经过空

10、气过滤器及以后的空气管道进入发酵罐内,由出气口排出。(3) 消毒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时间依次关闭蒸汽发生器,F13,F12,F2.,F3。(4) 开启空气压缩机,调节空气减压阀,使出口压力保持在0.200.25MPa之间(控制器 上压力表上显示值)。注意不要使空气压缩机超压工作。(5) 打开F11 (空气入口阀),F12, F13,排去冷凝水后,再将F12, F13转为微开,吹空气 过滤器。(6) 吹干过滤器一般需要20分钟左右(注意保持空气进口压力)。然后关闭F12,F13.。保 持空气管道及空气过滤中是正压。*注意:蒸汽灭菌完毕,关闭蒸汽入口阀。应该在排去管道内的蒸汽后,再关闭 F14。

11、 3空消(1) 打开排水阀F33,排尽夹套中的水。(2) 打开F4(蒸汽阀,红),F22(出料口阀门),排尽蒸汽管中冷凝水后,将F22转为微 开,稍开F21,微开F14。使蒸汽徐徐进入发酵罐;对发酵罐进行空消。(3) 注意在升温过程中,关闭控制器,否则当温度设定值设定在培养温度时,会自动通冷 却水,影响升温速度,同时也浪费蒸汽。(4) 在灭菌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罐压,并控制在 0.110.12MPa 之内,请勿超压,可 通过调节阀门 F4 和 F14 来控制罐压。(5) 空消时间一般为30分钟。空消时间结束后,关闭F4、F14 ,当罐温降至80C以下方 可完全打开F22,排尽发酵罐内的冷凝水后

12、即可关闭F22, F21。(6) 当蒸汽阀 F4 关闭后,发酵罐内的压力会迅速下降,为防止发酵罐内产生负压,必须 微开F13,并调节F14,使罐压保持在0.030.05MPa之间。4电极校正(1) DO电极的校准:配制Na2SO3饱和溶液,可以用碘量法测定溶液饱和度,此时校准 溶氧电极为 0%。(2) PH 电极的校准分别用 PH4.0 和 PH7.0 的标准也来校准 PH 电极。(3) 打开排气阀F13,卸去罐内压力;将校检好的PH,DO电极装入发酵罐内。( 4)加胶圈。(5) 打开罐盖上的加料口,按培养基比例加入发酵罐内(参照淀粉的液化方案)。( 6)拧紧加料口螺母(注意不要拧太紧,否则会

13、损坏密封圈)。5实消( 1) 检查夹套排水阀 F33 是否打开,夹套水是否排尽,加上防护罩。(2) 夹套预热:关闭 F31, F34, F32, 打开蒸汽阀 F3 、稍开排水阀 F33。(3)此时可开启搅拌,慢速搅动培养基;当发酵罐内的温度达到80C左右时,打开F4, F22,排尽蒸汽管中的冷凝水后立即关闭F22;稍开F21,使蒸汽徐徐进入发酵罐; 继续升温。(4) 此时应关闭进气阀F13,并将排气阀F15调为微开。(5) 当发酵罐内温度达到灭菌要求温度(118C121C )时,关闭阀门F3;在灭菌过程 中,应时刻注意罐压,并控制在 0.10.11MPa 之内,严禁超压。罐压的控制通过调 节阀

14、门 F4 和 F15 来实现。(6) 注意在升温过程中不要开冷却水,否则当温度设定值设定在培养温度时,冷却水管会 自动通冷却水,不仅会影响升温速度、浪费蒸汽,更重要的是会引起冷凝水过多,引 起培养液浓度变化或不能达到灭菌温度。实消时间 10 分钟。到时间后,关闭 F4、 F15。(7) 灭菌结束后,先通空气维持罐压再冷却。通冷却水进行冷却,操作如下:打开冷却水 阀F31,进行手动冷却状态;或调整温度设定值,按冷却键至自动状态;此时起即进入控温状态。(8) 当蒸汽阀门关闭以及通冷却水后,发酵罐的罐压将迅速下降,当罐内压力降至0.03MPa时,必须间隙开启进气阀F13,让空气进入发酵罐内,并保持内

15、压力在0.03 0.05MPa 之间。(9) 当罐内温度降至70C,可稍开进气阀F13和调节排气阀F15,调节通气量,慢速搅 动培养基,加快冷却时间;同时使罐压保持在0.030.05MPa之间。(10 )加初尿:发酵液冷却至40 C左右时,通过蠕动泵加第一次尿素,添加量 为 0.8 1.0 %。(11)取部分未培养的培养液备用。6接种 将前次实验制备的二级种接入发酵罐。接种时,先缓慢降低罐压,关闭进排 气阀,在接种口上绕上酒精棉点燃,用钳子逐步打开接种阀,将菌种液倒入发酵 罐内, 盖上接种阀, 旋紧。DO 电极的校准: 在温度, PH, 转速均已稳定在发酵所需值时校准, 100%。 7发酵过程的控制(1) 发酵过程的温度控制: 谷氨酸发酵 012 小时为长菌期, 最适温度在 3032C,发酵12小时后,进入产酸期,控制3436C。由于发酵期代谢活跃, 发酵罐要注意冷却, 防止温度过高引起发酵迟缓。(2) 发酵过程 pH 控制:发酵过程中产物的积累导致 pH 的下降,而氮源的 流加(氨水、尿素) 导致 pH 的升高, 发酵中, 当 pH 降到 7.0 左右时, 应及时 流加氮源。 长菌期(012 小时) 控制 pH 在 6.87.0; 产酸期(12 小时以后) 控制 pH 在 7.2 左右; 控制 pH 的手段主要有: 控制风量。 控制流加氮源。 放罐: 残糖在 1%以下且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