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指导 活页作业8 酶(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3711281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指导 活页作业8 酶(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指导 活页作业8 酶(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指导 活页作业8 酶(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指导 活页作业8 酶(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指导 活页作业8 酶(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指导 活页作业8 酶(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指导 活页作业8 酶(含解析)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活页作业(八)酶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D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解析: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底物种类或酶的种类;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因酶的最适pH不一定是中性,故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在由过酸到过碱之间,按一定的梯度设置多组实验进行对照。答案:C2地沟油是废弃的动植物油脂,利用生物酶技术可以将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最适用于该过程的酶是()A蛋白酶B淀粉酶C脂肪酶 D解旋酶解析:地沟油的主要成

2、分是动植物油脂,故最适用于题中所述过程的酶是脂肪酶。答案:C4如图表示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a和c点处酶的结构相同Bb点表示该酶的最大活性Cd点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D同一种酶在不同温度下可能具有相同的催化效率解析:低温能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高温使酶结构遭到破坏而变性失活,故A项错误。b点是曲线的最高点,表示该酶的最大活性,故B项正确。d点位于横坐标上,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故C项正确。虽然a、c点对应的温度不同,但酶促反应速率相同,故D项正确。答案:A5生命活动中,酶是不可缺少的生物催化剂,以下五种酶的作用对象分别是()肽酶解旋酶纤维素酶ATP水

3、解酶DNA连接酶A碱基间氢键、肽键、植物细胞壁、磷酸基团、磷酸基团B肽键、碱基间氢键、植物细胞壁、高能磷酸键、磷酸二酯键C肽键、碱基间氢键、原生质层、NADPH、氢键DR基、脱氧核苷酸、细胞膜、ATP、磷酸基解析:肽酶破坏的是肽键,解旋酶破坏的是碱基间氢键,纤维素酶破坏植物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ATP水解酶破坏高能磷酸键,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化学能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DNA连接酶连接被限制酶切开的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形成重组DNA分子。答案:B解析:在不同的pH环境下两种酶的活性不同,酶B的最适pH是6,pH是5时两种酶的活性相等。唾液呈碱性,酶A不可能存在于唾液中。答案:

4、D7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对实验的处理如表所示:试管组别实验处理加入3%H2O2(mL)温度加入试剂试管12常温/试管2290/试管32常温2滴3.5%FeCl3溶液试管42常温2滴20%肝脏研磨液对该实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在上表的实验处理中,研究了温度和催化剂两个自变量B试管2中因为没有加入任何试剂,所以应为空白对照组C若试管4和试管1组成对照实验,可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D若要研究酶的高效性,可选用的实验组合是试管4和试管3解析:根据表格信息,试管1和试管2的变量为温度,试管3和试管4的变量为催化剂种类,二者均是自变量,其他因素如反应物浓度、pH等为无关变量;试管

5、2虽没有添加任何试剂,但是温度与试管1不同,因此也是实验组;试管1和试管4的不同点为是否添加了酶,由此可以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试管3和试管4的不同点是催化剂的种类,酶或无机催化剂,因此可以证明酶的高效性。答案:B8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可见其上面呈蓝色的斑块个数是()A1个B2个C3个 D4个解析:唾液煮沸或与酸混合,唾液淀粉酶都失去活性,淀粉不水解;酶具有专一性,蔗糖酶不催化淀粉水解,所以圆点1、2、3遇碘液均变蓝;圆点4中淀粉会被水解,遇碘液不变蓝。答案:C9某人通过实验

6、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右图。曲线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B曲线作为实验对照C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D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的顶点一定上移解析:本题实验是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是否使用化合物X,使用化合物X的处理是实验组,未使用化合物X的处理是对照组;根据图形信息可以推出,两个处理酶的最适温度不变。化合物X不会破坏酶的结构,不会使酶完全失活。pH升高,酶的活性不一定升高,曲线的顶点不一定上移。答案:D10有人进行实验以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

7、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应保持pH不变B曲线1作为对照实验C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D若反应温度升高,则A点上移解析:本实验探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说明自变量为化合物P的有无,pH为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不加化合物P的实验为对照组;分析曲线图可知,曲线1的反应速率比曲线2大,说明化合物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该实验的实验温度未知,不能得出温度升高,A点上移的结论。答案:D11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未必为30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D由实验结果可知酶

8、具有专一性解析:图1显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但不能确定30为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左右。图2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由图4可见该酶为麦芽糖酶。图3能说明Cl是酶的激活剂、Cu2是酶的抑制剂。图4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答案:C解析:由图中试管、的相应处理及其淀粉含量的改变情况可知:试管与试管仅有温度不同,导致试管中淀粉含量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温度过高导致酶变性失活;试管(pH8)、试管(pH7)内的淀粉都减少了,但是试管减少得更快,说明此淀粉酶在碱性环境中的催化效率比在中性环境中高。答案:B二、非选择题13(1)图1和图2是与酶的

9、特性相关的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和图2分别表示了酶具有_。控制图2中的A合成的直接模板主要分布在细胞的_中。(2)图3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请分析回答: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从图示曲线我们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3)图4和图5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请分析回答:图4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从图5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底物足量条件下,_。答案:(1)高效性和专一性(特异性)细胞质(2)先上升后下降随着pH的变化酶的最适温度不变(温度影响酶活性)(3)酶的浓度(数量)和活性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14(2013石家庄模

10、拟)下表是某小组为“探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而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据表回答下列问题。操作步骤操作方法试管甲试管乙1加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2 mL2 mL2加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1 mL/3加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1 mL4加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2滴2滴5观察_(1)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可观测的指标是_。(2)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改进方案:_ _。在完成改进方案后,预期实验结果及得出结论:_;_。(3)为了将此多余的猪肝研磨液保留到下次使用,应对它进行_(填“高温”或“冷藏”)处理。(4)如果用出现同一结果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那么所需的

11、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_。解析:本题考查实验的设计和评价等相关知识。(1)由探究的课题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pH,因变量为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具体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时间内试管中气泡产生的数量。(2)由已经设计的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缺少空白对照组,应该增设试管丙,试管丙中除了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和猪肝研磨液外,还应该加蒸馏水,其他处理不变。如果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受pH的影响,则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气泡的产生情况基本相同;如果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则甲、乙、丙三支试管中产生的气泡量不同。(3)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高温会破坏其空间结构,使酶失活,所以不应高温而应冷藏处理。(4)出现同一

12、结果时间越长,则表示催化效应越低,酶活性越低。答案:(1)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相同时间内气泡的产生量(2)增设丙组,加2 mL H2O2液和1 mL蒸馏水后加入2滴猪肝研磨液与甲、乙组对照,其他步骤不变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甲、乙、丙三支试管中产生的气泡量不同,则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影响甲、乙、丙三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情况基本一样,则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受pH影响(3)冷藏(4)低(或弱)解析:(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2)双缩脲试剂使用方法:双缩脲试剂A液与双缩脲试剂B液要分开使用,双缩脲试剂B液加入要少量,若过多,溶液颜色会变成蓝色而不是紫色。(3)实验设计要遵循等量原则,以避免加入量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干扰。(4)据表格分析,3号试管中,因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和蛋白酶混合之后,被蛋白酶催化水解而丧失催化淀粉水解功能,因此3号试管中,淀粉依然存在,故加入碘液后呈蓝色。答案:(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2)先向试管中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摇匀;再向试管中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最后观察试管内的颜色变化(3)保证各试管中液体的体积相同,防止液体体积的差异影响对颜色的观察(4)蓝色淀粉酶被蛋白酶分解,淀粉没有被水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