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知识讲座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709865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禁毒知识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禁毒知识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禁毒知识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禁毒知识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禁毒知识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禁毒知识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禁毒知识讲座(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柳树镇第三中心小学校禁毒知识讲座(一)一、 什么是毒品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理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从医学的角度看,毒品具有药品的属性,可以用来冶病、维护健康、缓解病痛,但是前提条件是合理的生产、管理和正确的使用。从法律的规定上看,我国的法律未将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酒精、烟草及某些挥发性溶剂认定为毒品。毒品主要是被非法使用的鸦片、大麻、可卡因、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同时,杜冷丁、美沙酮、盐酸二氢托啡、三唑仑等其他一切列入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一旦被非法使用便是毒品。二、毒品有哪些特征

2、 毒品具有4个基本特征:依赖性、耐受性、非法性和危害性。 1、依赖性 它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两个方面。生理依赖性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不断地使用某种药物带来的生理上的变化,表现为一种周期性的或慢性中毒状态,需要继续使用该药方能维持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否则就会产生一系列机能紊乱和损害性反应(称为戒断症状或撤药反应)。生理依赖性的产生及其严重程度除了与吸毒者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外,还与所滥用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频度和剂量有关。据研究,鸦片类毒品所产生生理依赖必性最为强烈,甚至从第一次用药后就会出现,用药者一股在停药812个小时扣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 2、耐受性 不断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药物后

3、,药用效果会出现退化现象,机体对该药物的反应迟钝、变弱,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获得与以前相同的效果。由于毒品的药物耐受性,使多数吸毒者都会经历逐步增大每次吸毒的量、缩短吸毒间隔时间以及改吸食为静脉注射等过程。 3、非法性 任何能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都对人体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即医疗作用和毒害作用。只有用于非法用途才称为毒品。我国法律规定,吸食毒品是违法行为,必须受到法律处罚,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非法持有毒品,强迫他人吸毒等行为是作为犯罪而予以严惩的。 4、危害性 毒品的泛滥不仅对吸毒者本人,而且对其家庭、社会都产生极大的危害。上述毒品的四个特征是相互联

4、系的。依赖性和耐受性是毒品区别于其他毒物的自然特征;对吸食者本人、家庭及社会产生的巨大危害性则是毒品的后果特征;为消除毒品的危害性,法律必然要规范和限制毒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和使用,对违法犯罪活动加以惩处,因此,非法性是毒品的法律特征。三、吸毒对人的身心危害主要有哪些 1、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戒断反应。它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戒断反应引起的稽延性症状主要有:

5、全身疼痛、顽固性失眠、焦虑和内心渴求等。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的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完全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了正常的伦理观念、道德观念甚至人性。 4、感染各种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型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四、如何预防吸毒 1、吸毒的个人预防 沾染毒品的诱因很多,预防吸毒的措施也很多,但归根结底,预防吸毒的关键还在于自己。只有

6、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律自爱,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才能够切实保护自己,不被毒品所害。个人预防吸毒主要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构筑起抵御毒品侵袭的铜墙铁壁。首先要加强对文化、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那些腐朽生活方式,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理想。其次,要不断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平衡能力和抗拒毒品诱惑的能力。要培养自己多方面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参加文明、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第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摒弃吸烟、酗酒等恶习。特别是青少年,远离毒品,首先要远离烟酒。

7、2、吸毒的学校预防 学校是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控制青少年中新吸毒人员滋生的最有效防线之一。学校的吸毒预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抵抗毒品的能力。学校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育人、育才、育德并重。要在教学课程中把“禁毒教育”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落到实处,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使学生时时处处自觉地加以防范。学校校长是学校禁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将禁毒教育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高度注意对“差生”和特殊学生的重点教育。学校要进一步建立良好的校风、校纪,使学生在优良传统、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教育中健康成长。此外,学校必须严格控制社会闲散人员出入,更

8、要严防有吸毒劣迹的人入校,对学生必须执行严格的请假、销假制度。 3、吸毒的家庭预防 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是任何社会团体都无法比拟的。只要家庭成员具有整体意识,对家人怀有浓浓的亲情,就能及时发现和洞察其成员的吸毒苗头,并给予坚决制止。家长一定要把反毒、防毒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子女抵制毒品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警惕,防止子女误入吸毒的歧途。这样,吸毒的家庭预防使可成为抵御毒品的一道有效的防线。 4、吸毒的社会预防 建立和健全各种社会预防和控制机制,切实提高全社会预防、控制、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能力,是防毒、反毒的重要措施。社会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一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扎扎实实际地组织开展

9、强有力的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建立社会预防的心理机制。二是建立对高危人群的重点环境的专门预防机制。所谓高危人群指的是容易染上毒瘾的一些特殊人群;重点环境是指那些容易滋生吸毒、贩毒现象的地段和场所,如夜总会、歌舞厅等场所。三是建立完善对吸毒人员的帮教挽救机制。四是建立完善高效、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特殊打防机制。五是建全禁毒综合治理的统筹协作机制。毒品的危害 毒品的危害可以说有很多,归纳起来最主要的危害有两大类: 一、吸毒对身心的危害 (1) 吸毒对身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中毒主要特征有:嗜睡、感觉迟钝

10、、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 (2) 戒断反应:是长期吸毒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吸毒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吸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吸毒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3) 精神障碍与变态:吸毒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毒品转,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 (4)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毒品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形肝炎,及令人担忧 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二、吸毒对社会的危害

11、。 (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 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 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3) 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 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无论用什么方式吸毒,对人体的肌体都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一)静脉注射毒品 (1)静脉注射阿片类毒品的危害最大,后果严重而且是多方面的:不洁注射导致感染各种疾病,如细菌

12、性心内膜炎,破伤风、败血病、横断性脊髓炎,并极易传染乙肝、丙肝等血清型肝炎。不洁注射是传播艾滋病毒的重要途径。 (2)注射阿片类毒品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直接和全面的损害。静脉注射毒品,最容易引发吸毒过量死亡,国内外大量的统计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肌肉或皮下注射毒品 注射部位的皮肤可能出现脓肿、感染、色素沉着、疤痕硬结等症状。 (三)通过呼吸道途径吸食毒品 是指毒品加温后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吸食方式。长期吸食对呼吸道系统造成恶性刺激,轻者易患气管炎,重者导致肺炎、肺气肿和肺癌。 柳树镇第三中心小学校禁毒知识讲座(二)“国际禁毒日”是怎样确定的? 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毒品泛滥,成为严重的

13、国际性公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1987年6月,联合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国际会议,13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禁毒国际会议。 会议专门讨论了毒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通过了禁毒的综合性多学科纲要,向各国政府和组织提出了禁毒要综合治理的建议。会议提出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Yes to life,no to drugs)的口号。 6月26日大会结束,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决议,确定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抵御毒品。 毒品的认识一、毒品的定义和范围 毒品,通常指能使人成

14、瘾的药物,种类很多,各国因其流行的种类不同而设定其范围。我国在1990年12月28日颁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中,根据当时的情况将毒品定义为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国际禁毒公约将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分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两大类进行国际管制,它们有时候被统称为精神活性药物。这些药物如果滥用即是毒品。 从自然属性讲,这类物质在严格管理条件下合理使用具有临床治疗价值,那就是药品。从社会属性讲,如果为着非正常需要而强迫性觅求,这类物质失去了药品的本性,这时的药品就成为了毒品。因此毒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当然也有些物质成瘾性大,

15、早已淘汰出药品范围,只视为毒品,如海洛因。 毒品、吸毒是我国的习惯讲法,而国际上习惯只讲麻醉品、精神药品的滥用。 二、认识毒品 人们知道,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在小亚细亚及地中海东部山区发现了野生罂粟,青铜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5)传入埃及,公元初传入印度,6、7世纪传入中国。从很早时候开始,人们就把罂粟视为一种治疗疾病的药品,因而便有意识地进行少量的种植与生产。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才会有鸦片的出现。作为一种商品,它既有使用价值也具有经济价值;作为一种药品,它既有医疗使用的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麻醉、积蓄毒素乃至造成依赖、病魔的作用。全国人大党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第一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被称为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我国是一个曾遭受毒品严重危害的国家,历史上的毒祸曾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几乎使中国陷入亡国的境地。今天,毒品死灰复燃,再次向我们发起了挑战。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