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3701310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试题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英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答案1A“宴会”应为“许多正式的晚餐或宴会”。2B作者只说“自己也喜爱粗茶淡饭、不暴饮暴食”,其他没有根据。3C.娱乐功能应该为社会交往功能。4.B (殊:非常)5.D 6.A 7.C(加点的字不是词类活用)8.C9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地方人。靖康元年,做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了,按照先例,皇帝应当挂服表示哀悼。李若水说:“高俅作为被宠爱的大臣越级跻身高位,败坏了国家的军政大计,致使金人长驱直入,他的罪行应该和童贯相等。让他保全尸身而死(已属开恩),现在应当削减他生前的官位俸禄的等级,以表示他被众人唾弃;可是现在主管官吏却按照常规,

2、想追加繁琐的礼节,这是对公议不恭的表现。”两次向皇帝上奏章,才阻止了这件事。靖康二年,金人再次邀皇帝出城,皇帝感到很为难,李若水认为没有其它顾虑,护驾而行。金人中途改变了计策,逼迫皇帝改换服装,若水抱着皇帝哭泣,骂金人与狗同类。金人把他拉出去,把他的脸都打烂了,他气闷倒在地上,众人都散去了。只留下几十个铁骑兵看守他。金人统帅粘罕下令说:“一定要让李侍郎活着。”李若水拒绝进食,有人劝慰他说:“事情已如此,无可挽回了,你昨天虽骂了金人,国相粘罕并没生气;如果现在顺从,以后就变得富贵了。”李若水感叹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我难道会有两个君主吗?”他的仆人也来安慰劝解,说:“你父母年事已高,如果你稍微

3、屈服,就有希望回去看他们了。”若水叱责他说:“我不再考虑家了,忠臣事奉君主,需要死时毫不犹豫。但是我的双亲年老了,回去以后不要马上告诉他们,让我的兄弟慢慢告诉他们。”粘罕下令把他架出去,他回过身来骂得更加厉害,到了郊外的高台下面,若水对他的仆人谢宁说:“我为国家而死,是我的职责,为什么要连累你们呢!”接着又不住口地大骂金人,监军的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嘴里喷着血,骂得更凶,最终被金人用刀割断了脖颈和舌头而死,死时年仅三十五岁。10.(1)【参考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2分)(2)【参考答案】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

4、前后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3分)(3)【参考答案】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3分)12.(5分)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D、C 不给分。(A“父亲离世后,女孩才能将纸条寄出”错。因为女孩寄出纸条,是在父亲去世后,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寄出的。C“但也有守旧、狭隘的一面”错。小说刻画的是一位讲自尊、有骨气、

5、明大义、爱子女的令人钦佩的父亲。D“为了丈夫临终的嘱托”错,“为了兑现与丈夫的共同承诺”错,文中均无此意。大娘的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她是收到一个陌生女孩的来信,认出纸条上丈夫的字迹后,才知道捐助的事,继而兑现的承诺。)13.(6分)信守承诺(坚守诚信)。在丈夫去世、家境困窘的情况下,受到纸条的她毅然承担起帮助陌生女孩完成学业的重任,替丈夫兑现生前的诺言。(2分)坚强。为了供自己的儿子和陌生的女孩读书,她卖掉了房子,多年住在一个“依墙斜拉的低矮的破旧帐篷”里,靠拾破烂维持生计。(2分)乐于助人(富有爱心)、不图回报。“她”连续4年以丈夫的名义给女孩汇款,但从未留下具体地址。(2分)(共6分,意思

6、对即可。务必结合文本,要做到形象与分析对应。)14.(6分)发现纸条。(1分)在试穿捐赠的衣服时,意外地发现“纸条”。试图动用纸条。(1分)女孩上四年级时,爸爸摔断了腿,第一次萌生动用“纸条”的念头;上中学时,家中祸不单行,再次想动用“纸条”,均遭父亲阻拦。寄出纸条。(1分)女孩考上大学,父亲含笑离世,万般无奈,她寄出了那张“纸条”。寻找纸条主人,得知真相。(1分)女孩大学毕业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去那个陌生的小城,寻找恩人,得知恩人的身份。(每点1分,分析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5.(6分)表面上看“白纸黑字”就是一张写着字的纸条,这是小说的线索。(2分)从深层上看,普通的“白纸”上朴实

7、的“黑字”代表着人间大爱,“纸条传达的信息,足以成为抵挡困难的最后屏障”,表达了“爱是一种苦难中的依靠”的主题。(2分)“白纸黑字”作为一个成语,更代表着中华民族重承诺、守信用的宝贵品质。虽然丈夫去世,单位破产,她下了岗,“但不能让丈夫昔日白纸黑字的承诺化作一纸谎言”的信念支撑着她完成了超越生命的承诺。这是这篇小说着力突出的主题。(2分) (意思对即可)16. C【解析】C.“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暗中作弊。A. “不忍卒读”意为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B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D.“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此处仅指一人17. D

8、(A.“防止”与“不再次”搭配使用,不合逻辑。B.偷换主语。第一句话的主语是文学社,话尚未完,第二句话的主语就变成了文艺活动。C.“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属的部分代表”有歧义)18. 答案:A19.营造法式是一部由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的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北宋官方颁布的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不是单句不给分,内容齐全2分,单句2分,语句通顺1分)20. 是一束阳光,哪怕是照亮了一点黑暗! 是一缕清风,哪怕是带来了一丝凉爽!(每句2分,注意:内容,修辞,语意和谐)21. 【审题指导】话题作文的审题重点在于吃透话题内涵,要求对文题的每一部分内容进行全面准确的审读。话题作文的文题设计一般分为四个部分:材料、

9、提示语、话题、具体要求。就本文题来说,要做如下审读:1、审读材料抓准材料主旨,确定题意。“包装”由来已久,当今社会已成为一种时尚。2、审读提示语明确题意指向、话题范围。本文题要明确拿什么来包装,包装谁。如果采取逆向思维,则弄翻了指向,属于跑题,要加以注意。3、审读话题确定话题重点。本话题有两个重点词,一是“包装”,二是“自己”。这是一个比喻性话题,指向丰富,含义多样,可供选择的立意点较多,如果游移不定,极易产生思维的混乱导致无法写具体,写深入。4、审读具体要求做到两个“不”:不放过展示机会,不越雷池一步。【立意点拨】本话题立意的关键,是对“包装”的含义理解准确。“包装”是一种行动方式,是一种完

10、善手段,也是一种追求理想、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塑造”“完善”“充实”等。“自己”一词,是范围限制,要求要有自己独特的光芒,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自己”的特点如果很多,选点突破的要求就会很高,写出自我特色鲜明的文章的概率也就随之增大。【佳题亮相】好的标题一要紧扣话题,甚至要不惜用直白的语言来紧扣,如,可以直接表述为“用知识、朴素或精神等包装自己”。二要尽量做到有文采,所谓有文采,我的朴素理解是有话不直说,如,偏不用“包装”二字还要有“包装”的意思,可以表述为“披上文学的轻纱”(用文学包装自己),“插上梦想的翅膀”(用梦想包装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用诗书包装自己)等。以下标题是我选出的佳题:用知识包装自己(贾晓晓)用朴素包装自己(陈丹丹)用文化包装自己(逯慧)拥有气质(高玉翠)为心灵包装(侯瑞菊)用勇敢与毅力织就心灵的外衣(张文婧)人靠精神马靠草(宋久洋)腹有诗书气自华(刘丽娟)插上梦想的翅膀(何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