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3700729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124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目 录第一部分 煤矿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第一章总 则4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6第三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12第四章 事故预防与预警17第五章 应急响应26第六章 信息发布28第七章 后期处置29第八章 保障措施30第九章 应急恢复33第十章 培训与演练33第十一章 奖惩34第十二章 附则35第二部分 煤矿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第一章 矿井水灾事故应急预案46第二章 顶板事故应急预案56第三章 机电运输事故应急预案63第四章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77第五章 煤尘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88第六章 瓦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00第三部分 煤矿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一章 矿井水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12

2、第二章 顶板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12第三章 机电运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14第四章 矿井外因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19第五章 煤尘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24第六章 瓦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26第一部分 煤矿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第一章 总 则一、编制目的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明确事故发生时有关机构职责,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管理、协调有序、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进一步增强应对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保证职工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结合我煤矿实际情况,特制订神华集团杭锦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3、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年5月)3.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2006年1月)4.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5.矿山救护规程(2008年1月)6.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12月)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09年5月)8.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2009年7月)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06年11月)10.煤矿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指南(2008年4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煤矿井下所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四、应急预案体系煤矿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

4、案体系由综合应急救援预案、针对不同事故类别制定的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组成。综合预案是总体、全面的预案,主要阐述煤矿应急预案的方针、政策、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和程序,作为矿井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底线”和总纲,对那些没有预料的紧急情况,也能起到一定的应急指导作用。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主要针对某种具体重大危险源的事故制定的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是在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上,以某一具体重大隐患、现场设施或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现场处置方案。五、应急工作原则(一)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

5、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职工的基础作用。(二)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煤矿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三)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四)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

6、多能。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一、矿井概况(一)企业概况煤矿是神华杭锦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在建首座千万吨立井,位于鄂尔多斯市境内,行政区划属杭锦旗及达拉特旗,现有职工306人。矿井井田面积为229.1km2,矿井地质储量1509.831Mt(其中3-1煤层储量720.71 Mt),可采储量915.7 Mt,设计生产能力1000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67.8年。(二)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井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之西北部,区域性地表分水岭“东胜梁”的北侧。区内地形总体趋势是南高北低,在此基础上又表现为中西部高两侧低。井田属高原侵蚀性丘陵地貌特征,大部分地区为低矮山丘,第四系广泛分布,基岩志丹群(K1zh)大面积

7、出露,植被稀疏,为半荒漠地区。矿区位于东胜煤田的西北部,由于主要可采煤层埋藏深度相对较深,在矿区内及邻近地区至今还没有生产矿井和小窑。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的沉积基底为三叠系延长组(T3y)。可采煤层有四层(3-1、4-1、4-2、5-1),均为低灰、低硫、发热量较高的不粘煤及长焰煤,是良好的民用及动力用煤。主采的3-1煤层资源储量约占全井田的50,平均厚度2.99m,赋存较稳定,全区大部分可采,下部三层煤为大部或局部可采。各煤层平均层间距从上到下依次为22.13m、15.76m、21.42m。煤系地层倾角15,褶皱、断层不发育,但局部

8、有小的波状起伏,无岩浆岩侵入,地质构造简单。该矿井为瓦斯矿井,煤尘有爆炸性,煤层为自燃煤层,自然发火期4060天。根据水文补勘结果,预计矿井正常涌水量872m3/h,最大涌水量1046m3/h,矿井属水文复杂型矿井。(三)矿井初步设计概述煤矿采用立井开拓,工业场地布置主立井(净直径D8.2m、深696.9m)、副立井(净直径D9.0m、深612.65m)和中央回风立井(净直径D5.2m、深573m)三个井筒。矿井移交生产时,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风方式;井下煤炭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煤,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设计确定各煤层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与倾斜长壁相结合的采煤方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

9、板,综合机械化采煤。全井田划分为12个盘区,其中:3-1煤层8个,东翼4个、西翼4个;4-1煤层、4-2煤层、5-1煤层,可采范围不规则,初期不开采,单独划分为4个。矿井移交生产时的盘区为3-1煤西一盘区、东一盘区,分别布置一个厚煤层长壁综采工作面和一个中厚煤层长壁综采工作面。(四)矿井建设进展情况矿建工程2007年6月开始施工,截止目前,主井井筒尚余51m到底,副井和风井均已施工到设计位置,副井和风井已贯通,形成了负压通风系统。截止2012年12月底,西翼累计施工1390m,东翼累计施工1900m,共计完成3290m。2013年4月1日完成剩余51m井筒掘进。预计2013年8月31日完成主井

10、井筒装备及永久提升系统安装与调试,主井提升系统形成;2012年12月20日完成副井井筒及马头门修复工程,2013年4月10日完成副井提升设备安装与调试,副井提升系统形成;预计2013年9月1日完成西翼运输大巷、西翼辅助运输大巷掘进;预计西翼试采工作面于2013年9月1日进行试生产,至2013年12月底完成120万吨原煤产量;2013年8月31日基本完成矿井井底车场巷道掘进,形成永久排水系统以及供电系统。2013年8月31日开始掘进东翼三条大巷(回风、运输、辅助运输);2013年8月31日开始掘进接续工作面顺槽巷道。二、煤矿危险源根据井田的地质特征、施工工艺、提升运输方式,矿井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

11、素的种类有:水、顶板、机电运输、火、煤尘、瓦斯。风险分析如下:(一)水依据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首采区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预测矿井正常涌水量872m3/h,最大涌水量1046m3/h。矿井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为侏罗系中统侏罗系中下统裂隙孔隙含水层,其富水性弱到中等,单位涌水量q=0.0390.232L/sm,风井井筒施工至井口下483m(标高+1012m)时涌水量增大,层位为侏罗系中统直罗组和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砾岩、砂砾岩和中粗砂岩含水层段,水量118.7m3/h;3-1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段为砾岩、粗砂岩,厚度大,水压为4.3MPa,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复杂型。在采掘过程中可能通过

12、断层、裂隙带、钻孔、顶板冒落带将上覆含水导入井下,造成事故,因此地下水是矿井重大危险源,应重点防治。(二)顶板根据地质勘探报告,煤矿井田煤层顶底板岩石主要为砂质泥岩、细粒砂岩、粉砂岩,次为中粗粒砂岩。钻孔岩石物理、力学性实验成果:岩石的孔隙率5.3629.70%,含水率为0.0311.79%,吸水率为1.5510.31%,自然状态矿压强度2.750.4MPa。普氏系数0.285.14,抗拉强度0.314.21MPa,抗剪强度0.3420.08MPa,软化系数0.080.67。因此,岩石的抗压强度很低,大部分在30Mpa以下,抗剪与抗拉强度则更低,砂质泥岩类吸水状态抗压强度明显降低,多数岩石遇水

13、后软化变形,甚至崩解破坏,软化系数均小于0.75,均为软化岩石,个别钙质填隙的砂岩抗压强度稍高些,在3060MPa之间,因此,煤层顶底板岩石大部分为软弱岩石,个别为半坚硬岩石。矿井建设实际揭露的岩石情况与勘探成果一致,井田内的地层多为软岩类,胶结性差,易破碎,遇水泥化。在掘进巷道、硐室时易发生冒顶、片帮、巷道底鼓现象。在井底车场附近揭露,3-1煤层顶板为泥岩、粉砂岩与煤层2-2互层的复合顶板,厚度3.856.1m,其上发育厚层状砾岩层、含砾粗砂岩层,厚度4060m。该砾岩层为巨砺结构,泥质胶结,稳固性差;空隙发育,富含水,为井田的主要充水含水层。除回风大巷及工作面顺槽沿3-1煤顶板布置外,车场

14、巷道、硐室及辅运大巷均在3-1煤的底板中布置,巷道采用锚网索喷加W钢带支护。在掘进过程中,过破碎带、过断层、穿层、尤其大断面硐室和交岔点施工时有可能会发生冒顶事故;试采工作面两端头、试采面顺槽以及试采工作面有可能会发生冒顶事故。(三)机电运输现我矿主、副、风井兼有提升系统,主、副井提升使用吊桶,风井提升使用罐笼承担人员、材料的运输,提升频率大,三部提升绞车设备陈旧,副井永久提升机于2013年3月1日形成,主井永久提升机于2013年8月1日形成,在提升过程中可能发生提升事故,副井运输系统形成后,井下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和 胶带输送机运输,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运输事故。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主要类型有:

15、供电事故、触电事故、矿井提升事故、跑车事故、胶轮车交通事故、主通风机停止运转、主排水泵停止运转等事故。机电事故的发生无规律可寻,供电事故多发生在夏季雷电多雨时和冬季天气变化较大时,供电事故影响范围较大。一旦因供电系统故障或其它原因导致矿井主通风机停止运转时,井下采掘工作面可能因停风而造成瓦斯积聚、瓦斯超限,甚至可能引发瓦斯、煤尘爆炸等恶性事故。主排水泵停止运转可能造成淹井事故。(四)火矿井火灾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3-1煤层有自燃倾向性,煤的自然发火期为4060天。2013年布置有一个试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可能发生采空区自然发火事故。引起外因火灾的因素主要有:1.吊盘上和井下使用电焊、气焊等引燃可燃物导致火灾;2.井下机电设备运转不良、机械摩擦、电流短路等原因造成火灾;3.井下违规放炮引燃可燃物导致火灾。综合以上分析,我矿井下作业有可能造成外因火灾事故及试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事故,须加强管理。(五)煤尘井田内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尘爆炸指数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