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古城沿革及概况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3698139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绛州古城沿革及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绛州古城沿革及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绛州古城沿革及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绛州古城沿革及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绛州古城沿革及概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绛州古城沿革及概况一、历史沿革新绛县之名,始于 1912 年(民国元年)。这片国土,原为绛州本州。西周时期,武王封文王第十七子为郇侯于此。如今县城西北十三里席村有 郇城遗址,后去邑为荀。水经注载之古荀国,即在今席村一带,太平寰宇记: “荀城东县西十五里,即重耳所居之地”。后荀国为晋所灭。春秋时期,此外属晋,今县城南 3 公里,曾建有褫祁宫,为晋国王室宫苑。 王宫与王泽相联,均在汾、浍二河之间。隋代末年,依宫余址筑修义堡。今为东 升庄。县西北泉掌镇有晋灵公台。史称“晋灵公不君,以弹丸击人。即此”。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地属魏,称汾城,隶属河东郡。秦时仍属河东郡。北部为临汾县,西部为长修

2、县。临汾旧城在今县城北 25 公里处,襄汾县晋城村,俗称晋城园子。长修故城在今县城西北15 公里处泉掌 镇,俗称泉掌街里。汉高祖时,封御史杜括为长修侯。长修为侯国。东汉改为长修镇。 西晋时,临汾县属平阳郡。南北朝时,北魏元帝元年(386)于柏壁镇置东雍州。分临汾县为秦平县和南 太平县。太合十一年(487)置正平郡,领闻喜、曲沃二县。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 改东雍州为降州,徙闻喜龙头城(今礼元镇龙头堡)。武帝时又返回柏壁。建德六 年(577)徙稷山玉壁。隋代开皇三年(583)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废正平郡,改为绛郡。辖正 平(今新绛),龙门、太平、曲沃、翼城、稷山、绛、垣曲等八县。唐武德元

3、年(618)置绛州总管府。辖绛、潞、盖、建、泽、沁、韩、晋、唐、 浍、秦、蒲、虞、芮、邵等十五州。武德三年 (620)废总管府为雄郡。领正平、 翼城、曲沃、垣曲、太平、绛等七县。贞观中,分天下十三道。绛州属河东道。 领治仍旧。五代袭唐制。宋置绛郡防御,为雄州。辖正平、曲沃、翼城、太平、稷山、绛、垣曲等 七县。金置绛阳军节度使。兴定二年(1218)升为晋安府。总管河东南路兵马。兴定 三年(1219)又置河东南路转运司。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 沁水等八县。元初为中州,置绛州行元帅府。辖河、解二州各县。后置元帅府,仍为绛州。隶平阳路,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等七县

4、。 明为绛州。属山西布政司,隶平阳府。领稷山、垣曲、绛等三县。清初属领仍旧。雍正二年(1724)改为直隶绛州。领稷山、河津、闻喜、垣曲、 绛等五县。1912 年(民国元年)五月,废州改县,取“咸与维新”之义,又兼与绛县相区 别,改为新绛县,属道东道。1927年(民国16 年)废道,直隶省府。1937 年(民国 26年)新绛县属山西第九专员公署直至 1947 年(民国36 年),其间,1939 年(民国 28年)民国县政府移驻乡宁县下川村,1945 年(民国34 年)迁回,日伪县政府仍 驻旧城,1945年(民国 34年)5月,新绛县抗日民主县政府公开(属晋冀豫边区太 岳三专署)驻文侯村。同年 8

5、 月,改称新绛县民主县政府,仍驻文侯村。兼辖闻 喜北垣上等28 村。1947 年(民国 36 年)4 月,新绛县城解放。成立新绛县人民政府。本年秋以 汾河为界,南为绛南县,属太岳三专署,驻文侯村,仍辖闻喜北垣一带。北为新 绛县,属晋绥吕梁十分区。次年(1948)8 月,绛南县并入新绛县,同属晋绥吕梁 十分区。分区与县治均驻今县城。1949 年 2 月,成立晋南行政公署,驻新绛。下设三个分区。新绛分区辖新 绛、稷山、河津、曲沃、乡宁、吉县、份城等七县。1949年 6月晋南专署成立, 新绛属晋南专署。1949 年底,运城专署成立,新绛属运城专署。1958 年11月,新绛并入侯马市,属晋南专署。19

6、61 年11月,从侯马市分 出,恢复新绛县治,仍属晋南专署。1971 年,晋南专属分为临汾、运城两个地区,新绛属运城地区。1979 年,运城地区改称运城行政专员公署,新绛仍属所辖县之一。2000 年,运城地区改称运城行政专员公署,新绛仍属所辖县之一。二、名城概况新绛县旧称绛州,民国元年(公元 1912)始称新绛县。古绛州自古翼辅汾晋, 以晋国三城而驰名,历代设州置郡,为河东要区而不衰。千百年来,古绛历史文 化深厚而丰富,人文史事生动而悲壮。1.自然地理条件新绛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北端,临汾盆地南缘,汾河下游。地理 坐标:北纬 352719”-354818”,东经 111136”-1112

7、026”。新绛县毗邻四县一市。北依吕梁山,西北与乡宁县连界,东北与襄汾县接 壤;南靠峨眉岭,与闻喜县毗连,东与侯马市相连,西与稷山县为邻。据 1984 年运城行署航测,本县境域总面积为 593.4 平方公里。境域轮廓为 一不规划四边形,周界总长 160 公里。北起泽掌镇老凹沟,南至横桥乡卧龙庄, 南北相距41 公里。东起龙兴镇南梁村,西至北张镇马首官庄,东西相距 25 公里。2.人文地理条件古绛州历史悠久,早在 20 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全县到 目前已发现旧石器时代古遗址一处,新石器时代古遗址 20 处。据新绛县志 载:“绛邑皇古为台骀之国”,“唐为畿内地,有大夏之墟”,“虞夏

8、仍畿内地,实 冀州之域,又为御龙氏国”,“周职方冀州地,初为唐国,后改晋,晋又迁绛”。 可见4000 多年前,古绛州就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古绛州当秦晋要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时属河东郡,“汉仍秦旧”,“晋 为临汾县”,“北魏置东雍州”。隋开皇三年(公元 583 年)“改东雍州为绛州”,唐 武德元年(公元 618 年)始置绛州行元帅府,“河、解二州皆为辖下”,直到清末仍 为州治。民国间废州,取“咸与维新”之义,也为别于绛县,改称新绛县。史书 记载:“伊古在昔,绛当秦晋要冲,兵家有事,在所必争”。为“后晋之都会”、 “李唐之雄州”。史家雇氏景范称:绛州“控带关河,辅翼汾晋,据河东之肘腋, 为战

9、守之要区”,“马燧拔此而怀光危;朱温扼此而王珂陷;五代周备此而河东却; 金人屯此而关中倾”。“霸业兴衰,民族消长”均与能否控制绛地关系极大。唐高 祖武德初,秦王李世民就曾于绛州屯兵大败叛将刘武周,为维护新建李唐王朝的 政治稳定奠定了基础。绛州在唐代为朝廷铸钱重地。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天宝中(公元 742-756 年)诸州凡置九十九炉铸钱,绛州三十炉”。朝廷于此设有钱监。据唐通 典食货志钱币记载,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九月,时逢安史之乱,各地 铸币炉不能正常生产,当时全国货币主要靠绛州制造。朝廷命在绛州铸造“乾元 重宝”大钱(大钱直径一寸二分,面值五十文)。一九八四年修建西大街时,发现 铸钱用的坩锅和当时所铸“开元通宝”等约 300斤。据侯马文管站站长杨富斗研 究员考证,此即“三十炉”之一。近年收回的金代五十贯钞版,对于研究中国古钱币和钞票发展史亦具有极 高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